核心提示
突破科技創新型企業人才短缺困境,需要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激活“第一資源”,使企業既擁有專業化的科創人才,又具備高水平的黨務管理人才,并通過思想引領、組織凝聚、制度創新,優化“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全鏈條生態,將人才潛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2024年,湖南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7937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在湖南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然而,在快速發展的背后,我省科技創新型企業正面臨人才短缺困境,其中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缺口約8.7萬人。黨管人才,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應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激活“第一資源”,使科技創新型企業既擁有專業化的科創人才,又具備高水平的黨務管理人才,并通過思想引領、組織凝聚、制度創新,優化“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全鏈條生態,將人才潛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
建強黨務隊伍,夯實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以黨建引領激活“第一資源”,推進我省科技創新型企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一支“懂黨建、愛黨建、會黨建”的黨務工作者隊伍。
用好學科資源。我省在這方面有突出優勢:湘潭大學、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分別是全國首批獲批中共黨史黨建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等也都有與黨史黨建相關學科。中共黨史黨建學下設的黨務工作理論與實踐二級學科專門對口培養黨務工作者。企業黨組織可從這些單位招聘畢業生,也可雙方合作培養黨務工作者。
構建“三位一體”培養體系。科技創新型企業可邀請高校(黨校)黨史黨建專業教師(理論導師)、企業首席技術官(技術導師)、省科技倫理委員會專家等聯合授課,培養并用好“三懂”“三會”復合型黨務工作者。“三懂”是指懂科技前沿、懂產業政策、懂人才需求;“三會”是指會用數字工具、會防范技術(倫理)風險、會促進“黨建+研發”創新融合。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方式。實行“技術—黨建”雙場景輪崗,安排黨務工作者進入實驗室、生產線,參與技術攻關會議,了解技術研發流程;設置“卡脖子技術突破”等虛擬任務,對黨務工作者進行訓練,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協調技術團隊、制定黨員突擊隊方案,增強其溝通協調、科學決策、黨務工作能力。
強化政治引領,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引才聚才的“磁力場”
推動我省科技創新型企業高質量發展,首先要解決人才“有沒有”的問題。
突出政治引領,把握引才方向。通過召開黨組織人才專題會議、企業家座談會等形式,引導管理層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破除“重設備輕人才”“重短期效益輕長期投入”傾向。推動企業將“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等納入引才核心目標,優先引進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的高端人才;邀請院士專家、黨建學者、優秀黨員等進企業講黨課,提升科創人才的精神境界,引導優秀科創人才向黨組織靠攏。
深化調查研究,摸準引才需求。科技創新型企業需要的是前沿領域的專精人才、跨學科的融合型人才。企業黨組織可聯合人力資源部門設計調查問卷,結合企業研發重點,細化人才需求,制定與企業發展需求相匹配的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引進政策。
搭建資源平臺,拓寬引才渠道。企業黨組織應主動對接省科技廳、省人社廳等部門的引才計劃,設立“黨員引才專班”。由黨員高管牽頭組建引才團隊,通過學術會議、行業論壇等渠道定向挖掘人才;鼓勵黨員技術骨干加入行業社群,以“技術社交”吸引海外華人科學家回國。
堅持“柔性引才”。企業黨組織應積極參與省委、省政府牽頭組織的各類引才平臺建設,積極學習借鑒其他地區成功做法。比如學習廣東的“鏈長制精準引才”、上海的“海外人才備案制柔性管理”、深圳“團隊式引才”等做法。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決策中,企業黨組織應支持企業建立異地研發中心,就地吸納高端人才。
全方位培育人才,造就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科創人才隊伍
科技創新型企業要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必須培養一支擁有強大精神“軟實力”和技術“硬實力”的人才隊伍。建設這支隊伍,既需要根植于黨的創新理論,又需要融合企業創新特質。
用黨的創新理論引領人。企業黨組織應采用“自學+專題黨課”方式,引領員工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明確科技創新的方向、目標、途徑等,堅定“四個自信”,增強科創人才服務湖南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和自覺。
用優秀的文化塑造人。湖南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躍的現代文化,“心憂天下”“敢為人先”“愛國愛民”“務實求真”都是蘊含在湖南人血脈中的深沉基因。企業黨組織須準確把握文化對人的塑造、教育、引導作用,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湖南文化資源,開發微黨課、拍攝微視頻等,以文感人、以文化人,錨定守正創新的企業精神坐標,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
用智慧的力量提升人。企業黨組織可通過與省內高校建立黨建聯合體等方式,建立科創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就地育才、就地“取”才;也可聯合高校開設人才技能專題研修班,為企業深度推進科技創新儲才蓄能。同時加大“雙培養”力度,積極將企業技術骨干發展為黨員、將黨員培養成業務能手。
加強組織建設,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迭代
以黨建工作賦能科技創新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在于實現企業黨組織的“有效覆蓋”。
織密“組織網絡”,實現黨組織的“有形覆蓋”。企業應深入落實“三同步”組織建設機制,即企業注冊時同步摸排黨員底數,立項重大項目時同步設立臨時黨支部,員工入職時同步開展黨建知識測試。
發揮“兩個作用”,實現黨組織的“有效覆蓋”。教育引導黨員在關鍵崗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確保黨組織在科技攻關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比如建立“紅色實驗室”,在重點實驗室設立黨員責任區;實行“黨員揭榜掛帥”機制,由黨員牽頭進行技術攻關。在我省一些高新企業,比如三一重工,其“燈塔工廠”的黨員技術人才人均專利產出是非黨員的2.1倍,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
重點關注青年黨員人才,大力激發其創新潛能。我省科技創新型企業中的青年人才數量多、規模大,他們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技術敏感性強,企業黨組織對這個群體應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從嚴管理,教育引導其嚴守紀律規矩底線;另一方面予以關心關愛,通過實施“政治導師計劃”“青年黨員成長計劃”等,采用跟班學習、項目領銜、獨立攻關等形式,正確引導青年、切實賦能青年,使青年在企業發展中閃閃發光。
延伸服務鏈條,用“實打實”的服務留住人才
推進科技創新,引進人才、培育人才固然重要,但留住人才更為關鍵。企業黨組織須做實做細服務工作,構建“黨建+人才”融合機制,堅持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打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生態。
解決人才“痛點”。企業黨組織應聯合人事部門,積極幫助科創人才破解職業發展瓶頸,拓寬“技術序列晉升通道”等;主動對接組織部、財政廳、教育廳等單位,落實好頂尖人才及團隊資助、高層次人才獎勵補貼、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資助等事宜。比如長沙高新區持續推進“人才小鎮”建設,為科創人才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全天候的“四全服務”,讓人才“發展有支撐,成長有保障,生活有滋味”,產生了強大的“磁吸效應”。
善用制度激勵。企業黨組織應參與制定高層次人才考核制度,努力營造有利于高層次科研成果產出和轉化的政策環境。比如對科創人才中的黨員實行積分制管理,將黨員積分作為衡量黨員對企業貢獻的重要指標,對參與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的黨員給予額外積分獎勵,直接與人才晉升、收入掛鉤;在企業內部實行“紅色股權激勵”制度,鼓勵黨員技術骨干以專利、成果作價入股,充分調動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營造包容環境。企業黨組織應牽頭建立完善容錯機制,鼓勵創新試錯,減少科創人員的非技術壓力;主動對接工信廳、科技廳等部門,加大與兄弟企業的合作,推動建立跨部門、跨企業協作機制,破除“信息孤島”,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為創新發展賦能。
【作者系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主任、教授,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特約研究員】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