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文
今年元旦,瀏陽產煙花在德國超市火爆熱銷,民眾凌晨4時排隊搶購。在東南亞、中東和北非,瀏陽焰火秀點亮各類節日慶典的精彩瞬間。在全球6家迪士尼樂園,每一場焰火晚會,都能找到瀏陽禮花彈的影子……這些火熱場景,勾勒出中國煙花“頂流”的海外影響力。
統計顯示,今年前5個月,湖南省煙花爆竹出口額達18.1億元,同比增長17.3%,占全國出口總值的57.3%。作為核心產地的瀏陽,出口額達16.6億元,占同期全省出口總值的91.4%,以15.1%的增速持續領跑市場。
中國出口煙花瀏陽占七成
中國煙花看湖南,湖南煙花看瀏陽。
作為全球煙花爆竹最大生產與出口基地,瀏陽享有“中國花炮之鄉”美譽,以431家生產企業、超500億元年產值的產業規模,牢牢占據全國70%的煙花出口份額,穩居全球煙花爆竹產業“C位”。
一張出口數據地圖,清晰勾勒出瀏陽煙花的全球化足跡:
歐盟與美國市場各占據35%的出口份額,剩下30%的市場版圖則輻射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歐洲煙花消費禁令逐步解除,德國、英國等傳統市場強勢復蘇,成為拉動出口增長的“強力引擎”。
搭乘“一帶一路”快車,瀏陽花炮企業承接共建國家焰火燃放業務量持續攀升。如今,全球65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中,瀏陽花炮已出口40國。
吉騰煙花自2014年與德國“NICOFIREWORKS”建立合作以來,現已成長為對方最大的海外供應商,年銷售額突破億元大關。
瀏陽企業深度調研消費偏好,推出色彩絢麗、性價比突出的“網紅煙花”;針對日間燃放場景,創新研發日景煙花,成功應用于體育賽事、婚禮慶典等活動。
東南亞地區節慶傳統催生旺盛需求,南美市場打開新局面,新年煙花系列產品出口額突破3000萬元;非洲市場成為增長新藍海——瀏陽歡樂煙花出口公司與肯尼亞、南非等7國達成合作,預計2025年非洲市場出口額將達1000萬元。
核心產地文家市鎮,今年上半年44家企業中有39家投身外貿賽道,開票出口額已突破6億元。
從“代工貼牌”到“自創品牌”
過去,瀏陽煙花主要為國際品牌做貼牌代工,如今越來越多企業走上自主品牌建設之路。
新年煙花負責人唐演繹介紹,該企業從事煙花出口與燃放業務已有20余年,產品主要出口歐洲,年出口額達2000萬—3000萬元。目前自有品牌產品占比已達30%。
兆豐煙花通過收購德國第二大及第三大經銷商,在德國漢堡等重要港口租賃倉庫,成功打通直達市場終端的銷售渠道,品牌運營模式轉變推動其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
東信煙花發力美國市場自主品牌建設,在美國設立倉庫,提前儲備熱銷產品,大幅降低商品成本,讓當地經銷商能在家門口便捷提貨,將終端市場的觸角直接延伸至美國本土,這種創新合作模式贏得美國市場認可。
匯百金煙花堅持科技研發創新,注重環保理念,不斷提升產品燃放視覺效果,其運用微煙無硫新材料w49制成的產品出口美國受到熱捧。自創的高端出口品牌raccoon在美國市場大放異彩,2025年銷售額已達4300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
目前,“瀏陽花炮”連續3年作為國家形象品牌亮相美國紐約。熊貓煙花、“T—SKY”等自主品牌已占海外出口的30%。
從傳統制造到科技創新,從代工生產到品牌出海,瀏陽煙花以全新姿態,持續擦亮“世界花炮之都”名片。
從“制造出口”到“文化出海”
今年2月,瀏陽官渡煙花點亮科威特AlShaheedPark,兩場融合當地文化的焰火秀中,無人機編隊依次呈現科威特國旗、阿拉伯神鷹等符號,讓東方浪漫跨越山海。目前,官渡煙花集團正與迪拜等中東城市洽談合作,推動瀏陽煙花走向更廣闊舞臺。
瀏陽創新打造“天空劇場”模式——花火劇團將焰火、音樂劇、無人機表演串聯,以“世界元素+國風美學”構建沉浸式藝術敘事。“煙花既可嫁接中國文化和故事,也能融合海外符號。”負責人黃成透露,團隊已構建成熟IP體系,正與迪拜、沙特洽談從“燃放執行者”向“IP運營者”轉型,讓海外觀眾感受中國美學。
作為瀏陽煙花外貿企業先鋒,東信煙花集團用十年完成行業躍遷:從早期產品設備出口,到如今全鏈條掌控燃放技術與創意設計。其參與的國際盛會堪稱“國家名片”——2008年北京奧運會“大腳印”、2022年冬奧會冰雪光影秀,均以國產化創意方案刷新國際認知。在競技舞臺上,東信團隊三次征戰澳門國際音樂焰火比賽,2024年一舉奪冠。目前,企業已鎖定東南亞、加拿大等10余場國際項目。
2024年,瀏陽煙花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高頻亮相,上演60余場國際煙火秀:菲律賓國際焰火大賽、阿爾及利亞獨立日、吉爾吉斯斯坦慶典……孝文科技參與巴黎奧運會焰火設計,景泰、花火等企業閃耀韓國,棠花煙花助力蔡國強美國藝術創作。
從產品出口到文化出海,瀏陽煙花以“技術+文化”雙輪驅動,重塑世界對中國煙花的認知。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