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強國建設進程中,職業教育既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領域。培養德技并修的高素質人才,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引領力,是助推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課題。在此大背景下,研究如何實現職業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技能強國是民族復興的重要引擎。職業教育的發展軌跡始終與國家命運緊密交織。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快速奠定工業基礎,株洲鐵路機械學校等為“一五”計劃輸送大量鐵路建設人才,成為國家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參與者。改革開放后,職業教育主動適應市場經濟,深入開展中高職銜接試點,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進入新時代,職業教育成為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支撐。例如,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對接裝備制造產業,與三一重工共建“智能裝備產業學院”,助力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突破萬億產值。
職業教育是促進社會流動的“立交橋”。在湖南,職業教育為農村和低收入家庭子女開辟成才新路徑:湘西州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技能+就業”模式,讓80%以上的農村學生掌握電焊等技能,人均月收入超6000元,使孩子們在其擅長領域發光發熱;懷化職業技術學院的“雜交水稻技術”專業,培養出數百名新型職業農民,不少人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畢業生,在基層醫療機構的留任率達78%,遠超同類院校,體現了職業教育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的獨特作用。
產業升級中的人才供給革命。面對全球產業變革,湖南職業院校以專業動態調整響應產業轉型升級。當新能源汽車成為湖南出口“新三樣”之一時,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開設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與比亞迪長沙基地共建實訓中心,學生在校期間即可參與車聯網測試,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研發崗。在數字經濟領域,職業教育的引領作用則更加凸顯: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華為合作開設鯤鵬產業學院,學生參與開發的智慧社區管理系統已在長沙50余個社區應用,提升了基層治理數字化水平。這種“產業需求—專業設置—人才供給”的閉環,使職業教育成為湖南打造“三個高地”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價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湖南探索。湖南職業院校將課程思政作為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核心抓手,形成“湖湘文化+產業特色”的模式。湖南黨史陳列館與多所職業院校共建“行走的思政課堂”,通過講述秋收起義、通道轉兵、“半條被子”等紅色故事,讓紅色資源成為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活教材”。在專業課上,則緊扣區域產業特點植入思政元素。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在畜牧獸醫專業中,講述袁隆平團隊攻克雜交水稻難題的歷程,激發學生的創新擔當,使專業課堂成為“思政元素”的天然載體。
馬克思主義教育觀的實踐創新。湖南職業院校以產教融合踐行馬克思主義“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理論,在思政與專業融合的方法論上,探索出“元素挖掘—案例開發—場景融入”路徑。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在湘繡課程中,引導學生從《沁園春·長沙》詞意中汲取設計靈感,將萬山紅遍的意境融入刺繡作品,體現了“專業技能是載體,思政教育是靈魂”的育人理念。
破解“技能教育、思政教育”兩張皮的湖南方案。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技能教育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兩張皮”,導致出現“重技能輕德育”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政策層面需做好規范指導工作,如省教育廳出臺《職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將課程思政納入“雙高計劃”考核指標,構建起“大思政”育人體系;職業院校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開足開好思政必修課,充分挖掘專業課程思政元素,將德育有機滲透于教學全過程;同時,拓展德育工作途徑,強化管理和勞動育人,建立政府、學校、家庭深化協同機制,形成育人合力。
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在打破“職業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補充”的陳舊觀念上,湖南在理念革新和實踐上走在了全國前列,將職業教育納入全省人才發展總體布局。2024年出臺的《湖南省職業教育類型化發展實施方案》明確,職業院校與普通高校具有同等地位,支持湖南農業大學等本科院校開設職業技術師范專業,打通“中職—高職—職業本科”升學通道。為加快湖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省委、省政府制定《關于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指導意見》,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改造提升4大傳統產業,鞏固延伸4大優勢產業,培育壯大4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4大未來產業,構建湖南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校企合作方面,推行“雙元育人”模式。例如,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與袁氏種業共建雜交水稻產業學院,藍思科技與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共建訂單班。在硬件建設上,實施職業教育資源提質工程,近三年投入30億元,新建智能制造、新能源等省級實訓基地52個。隨著數字化轉型成為湖南職業教育的新引擎,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開發紅色文化虛擬仿真系統,通過VR技術重現新民學會成立場景,學生佩戴設備即可身臨其境參與討論,讓思政課“抬頭率”高起來。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應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數字化改革,讓職業教育成為“技術創新的孵化器”“社會公平的穩定器”;持續挖掘課程思政的湖湘特色,讓“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等精神特質浸潤每個課堂,培養更多“眼中有光、手中有技、心中有夢”的新時代湖湘工匠,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更多湖南智慧。
【作者系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公室主任,副教授。本文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5年度課題“立德樹人、德技并修”視角下職業院校生態育人融合機制及建設路徑研究(XJK25CZY107)階段性研究成果】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