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6月4日訊(全媒體記者羅徽通訊員陳勇)“把一塊普通的泥巴,制作成一件專屬于自己的陶藝作品,成就感滿滿?!苯?,桂陽縣舂陵江鎮太平陶藝非遺工坊,廣東游客陳欣對陶藝體驗贊不絕口。舂陵江鎮周邊30余個村發展制陶產業,帶動文創生產、非遺工坊等延伸產業,就業人員達3000余人。
桂陽縣通過“金葉文化”“礦冶文化”“中藥文化”“工藝美術”“千年古村”“冠軍元素”6大模式賦能鄉村振興,鄉村文化迸發新活力。全縣有文化產業單位230余家,去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51.23億元,占GDP的8.57%。
文化新場景不斷催生旅游新業態。桂陽縣大力發展鄉村游、礦山游、科普研學游、紅色旅游,形成涵蓋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完整旅游產業鏈。正和鎮和諧村打造“四園九心十六點”特色農耕文化游樂莊園,村集體經濟年收入90余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5萬元。
桂陽縣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湘昆”的發祥地。當地依托1支專業劇團、123個民間文藝演出團隊,創新開展送戲曲“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景區”系列活動。其中,“百座戲臺千場戲”演出130余場,惠及50多萬群眾。該縣還加強對古民居、古戲臺等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推動傳統古村落由“單純觀光”向“復合型文旅”轉型。已修復明清古戲臺300多座,100余座承擔起鄉村課堂研學功能。
4月底,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自然資源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聯合發布第二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我省僅2個縣上榜,桂陽縣名列其中。桂陽縣文旅局負責人表示,以此次列入“國家級”試點為契機,將結合田園綜合體、農旅特色小鎮等項目,大力發展民宿、露營、研學、文創等新業態,帶動鄉村旅游產業鏈延伸和價值鏈提升。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