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山國有林場風光。
縣城一橋水岸綠化。(本文圖片由隆回縣林業局提供)
楊貴新肖瑤鄭丹枚
6月26日,隆回縣木瓜山國有林場陳名安來到大嶺上工區寶財沖邊巡林邊檢查林下經濟茯苓種植情況。去年5月,木瓜山國有林場利用閑置的林地,與廣騰茯苓種植加工廠建立了200畝茯苓種植基地,前不久大獲豐收。
近年來,隆回縣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立“生態興林、依法治林、改革活林、產業強林”工作機制,推動森林質量提升、林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確保生態秀縣戰略取得成效。
“生態興林”描繪生態秀縣新畫卷
“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生態興林”以系統思維統籌保護與發展,正將綠色資源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優勢,繪就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隆回新畫卷。該縣堅持“三綠并舉”,厚植生態根基?,通過?“擴綠、興綠、護綠”協同推進?,系統提升森林質量與生態功能。
今年,隆回縣四大家和縣直機關干部職工在縣城魏源公園開展縣級義務植樹活動,栽植碧桃、茶花、紅葉石楠球、凌霄花等景觀類苗木2800株,種植草皮500平方米。以此帶動全縣建設義務植樹基地50處,栽植綠化苗木20萬株,開展鄉村義務植樹栽植生態苗木180萬株,完成營造林2萬畝,全縣適齡人口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0%以上。大力實施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現已完成2024年度“雙重”項目招標等前期工作。扎實推進油茶提質擴面,完成油茶新造5000畝、油茶低改2000畝。
目前,全縣共創建全國生態文化村1個、國家森林鄉村2個、省精品鄉村1個、省綠色村莊(森林鄉村)423個、美麗鄉村示范村70個、園林(花園)式單位(小區)128家。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3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04平方米;鄉鎮綠化覆蓋率45.87%,村莊綠化覆蓋率55.40%,基本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依法治林”護航生態秀縣
該縣通過制度創新、嚴格執法與司法協同,筑牢綠色屏障,推動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
全鏈條打擊違法犯罪?,該縣構建“林長+警長+護林員”三級管護體系,2025年一季度共發現破壞森林資源問題31個,督促各實施主體嚴格按照“處罰到位、林地回收到位、恢復到位”的要求落實問題整改,目前已落實整改12個,辦理行政案件6宗、實施行政處罰6人次,回收林地4.2097公頃,恢復植被面積4.2097公頃。健全完善行政執法工作體系,厘清行政執法事權職權,按時公示隆回縣林業行政執法事項目錄、2025年更新行政執法人員信息、縣林業系統涉企行政檢查事項清單和隆回縣林業局2025年度涉企行政檢查計劃等內容。推行森林火情熱點快速核處“131”機制,全縣開展“131”機制演練30次,森林火情火警控制成效明顯。
“護自然根基,促興業利民”。“依法治林”以法治剛性約束與制度創新軟性引導,正護航縣域生態優勢轉化為永續發展優勢,鋪就天藍地綠、民富縣強的錦繡畫卷。
“改革活林”為生態秀縣注入內動力
“改革活林”以產權改革破題、機制創新賦能,正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縣域生態振興的可持續動能,鋪就青山常在、富民強縣的綠色發展之路。
改好機制體制。探索集體林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等更多權能,健全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集體林權制度;在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的基礎上,進一步放活林地經營權。
改活經營主體。優化林業產業發展鏈條,積極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培育發展家庭林場10家、森林人家50家、林業專業合作社30個、林業大戶170個、林產品加工企業2家,規模經營面積達20余萬畝,涉及特色經果林和用材林種植、林下養殖、森林康養、森林食品加工等,年產值超20億元。
改出林業高產值。鼓勵企農合作,通過林地資源量化入股、林業項目資金分紅、林地流轉保底收益、林地經營收入分紅等途徑,讓林農從林地、產品加工、流通、銷售中分享多重收益和產業鏈增值收益;完成林權抵押貸款1000萬元,林地流轉8000畝;進一步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目標。
“改革活林”作為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的關鍵路徑,正為縣域生態治理與綠色發展注入內生動力,通過制度創新、產權明晰和產業融合,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同增效。
“產業強林”下活生態秀縣富民棋
“產業強林”以產權改革筑基、全鏈開發增效,正將“綠色寶藏”轉化為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能,鋪就生態富民的共贏之路。
全縣共有油茶林14.65萬畝;全縣現有金銀花基地23萬畝,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2023年總產量近1.5萬噸,均價在55元/公斤,產值22億元。發展竹林面積29.99萬畝,立竹5046萬株,形成了以灘頭、巖口等南竹主產區為中心的20萬畝筍竹兩用林基地。
全縣共有油茶專業種植合作社61家,注冊規模企業10家。縣內有金銀花種植合作社78家,金銀花購銷企業6家;深加工企業1家。
產業鏈條延伸,綠富同頻共振。?全縣有“虎形山-花瑤風景名勝區”“魏源湖國家濕地公園”“白馬山省級森林公園”“望云山省級森林公園”“屏風界縣級自然保護區”、美麗鄉村-向家、龍瑤幽谷、虎形山瑤族鄉崇木凼古樹公園、云霧山莊等生態旅游區,有濕地人家、生態農莊42家。
“產業強林”作為激活縣域生態資源價值的關鍵引擎,正通過全產業鏈培育與生態資源高效轉化,推動“生態秀縣”與“富民增收”深度協同。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