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湖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執行情況與2024年計劃草案的報告(摘登)
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黃東紅
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3年,全省經濟運行呈現“前低、中穩、后升”的發展態勢和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特點,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邁上新臺階,總量突破5萬億元,增長4.6%,兩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國0.3個百分點。
1.全力穩定經濟大盤,經濟運行企穩回升。打好經濟增長主動仗。打出穩增長20條、促消費20條、文旅振興20條、民營經濟30條等政策“組合拳”。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500億元,金融讓利212億元,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8億元。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201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1410億元,新增國債450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用地實現應保盡保。
2.加快建設“三個高地”,發展質量有效提升。啟動實施“3+5+3”標志性工程。出臺建設湖南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新增百億工業企業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6家。岳陽石化百萬噸乙烯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打好科技創新攻堅仗。“4+4科創工程”全部實體化運行,湘江科學城啟動建設,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初見成效。打好優化發展環境持久仗。湖南自貿試驗區探索形成首創成果16項,成功舉辦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
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加快發展。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全年實現糧食播種面積7145萬畝、總產613.6億斤,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國家級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達7個,建設國家產業強鎮10個、居全國前列。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4個、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5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占比達43%。實施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消除返貧風險9萬戶、23萬人。
4.統籌實施重大戰略,區域發展協同共進。對接融入國家戰略取得積極進展。召開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推進會,出臺實施三年行動計劃。賦予岳陽、衡陽部分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新時代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成功獲批。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實際到位內資增長18.9%。大湘西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國“百強縣”達4個,經濟總量超500億元的縣市達8個。
5.扎實辦好民生實事,民生保障不斷提升。打好重點民生保障仗。城鎮新增就業76.5萬人,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全年全省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3%,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接續開展“十大重點民生實事”,20個民生實事項目全部完成。啟動實施縣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項目”,全省本科錄取人數增加7600人。國家醫學中心與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順利推進。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達71.9%。
6.著力建設美麗湖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持續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1+N”政策體系,單位GDP能耗下降4.5%左右,降幅居全國前列。長沙、湘潭入選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連續7年開展污染防治“夏季攻勢”。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分別居中部第1、第2位。全面推行林長制,加快實施重要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洞庭湖生態疏浚工程開工建設。
7.堅決守住安全底線,風險隱患防控有力。打好防范化解風險阻擊仗。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超額完成化債任務,大力優化債務結構。全省國有“三資”清查處置收益超千億元。穩妥推進房地產領域風險處置,交付“保交樓”項目451個,交付率居全國前列。打好安全生產翻身仗。全省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6.3%、7.5%,取得洪澇災害“零死亡”歷史最好成績,全年未發生重特大事故。
二、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2024年經濟發展環境仍然嚴峻復雜,國際變亂交織、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重點風險突出等壓力較大。但我省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面臨宏觀政策加力、新興產業成長、區域開放合作和凝心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有利機遇。只要我們正視困難、保持定力、敢于擔當、善于作為,就一定能夠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三、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
2024年的主要計劃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5%,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進出口總額增長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0.5個百分點左右。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2%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生態環境指標以國家下達任務為準。糧食產量615億斤左右。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9個方面工作:
1.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持續強化創新驅動,推動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機制創新和試點示范,加快湘江科學城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4+4科創工程”,以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為牽引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大力培育產業新增長點,實施重點產業倍增計劃。打造“4+6”國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支持存量企業擴能升級,精準開展招商引資。
2.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激發有潛能的消費,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湘品湘用等新的消費增長點。辦好第三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加快推進岳陽乙烯煉化一體化等十大產業項目建設,大力推進渝長廈和呼南高鐵湖南段工程等十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積極爭取、主動服務央企擴大在湘投資。強化重大項目研究論證和前期工作。
3.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穩步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深化投融資、價格領域改革。積極開展園區剝離社會事務、崗位聘用制、績效薪酬制、市場化建設運營等改革試點。抓好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出臺《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加大拖欠企業賬款清理力度,嚴格規范涉企行政執法行為。加快數字政務建設,著力建設誠信政府,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4.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高標準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積極爭取中非新型易貨貿易試點,力爭對非貿易實現翻番。深化湖南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工程機械再制造(二手)設備出口示范基地建設。統籌做好國家物流樞紐、流通戰略支點、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建設,支持長沙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區域特色國際航空樞紐,支持懷化國際陸港高質量發展。制定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提升“公鐵水”多式聯運水平。
5.著力激發區域發展新動能。積極對接融入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落實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增強長株潭都市圈輻射能力。提升衡陽、岳陽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級,支持洞庭湖區建好大湖生態經濟區,促進湘南地區重點對接融入大灣區建設、大湘西地區主動對接成渝雙城經濟圈。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6.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力保障糧食安全,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135萬畝以上、產量在615億斤左右。持續推動農民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支持優勢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湘村”。深化農業農村領域改革。
7.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序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持續開展“夏季攻勢”,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重點城市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實施洞庭湖總磷污染控制與削減攻堅行動,抓好“四水”流域涉重金屬深度治理。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推進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協同治理,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8.進一步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和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新建350所鄉鎮標準化寄宿制學校,持續推進職業教育“楚怡”行動。加快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等建設,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提升基層醫療水平。穩步提升社會保障水平。辦好十大重點民生實事。
9.堅決守住安全發展底線紅線。嚴控政府債務風險,構建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完善財力性轉移支付體系,確保兜牢“三保”底線。穩妥防控金融領域風險。全力抓好“保交樓”工作。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持續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建立全省統一的風險監測信息化平臺。加大城市安全管理力度。建強專業救援隊伍,充實基層應急救援力量。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