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張福芳
雖是隆冬,長沙市天心區濱洲新村張春蓮家的菜地卻是綠意盎然,紅菜薹、白菜、花菜,還有大蒜、蔥等,郁郁蔥蔥。
“去年9月以來,我家蔬菜收益有1000多元了。以前蔬菜自己吃不完,就送些給鄰居和朋友,現在有了村社對接,每天家門口收菜,菜錢現結,這樣種菜有搞頭。”1月22日,張春蓮告訴記者,賣菜變得方便后,她又開辟了幾塊菜地,種上當季的新鮮蔬菜。
每天下午5時許,桂花坪街道九峰苑社區的居民就可以拿到在“鄉約菜菜”小程序上下單的菜品,有不少正是下午張春蓮從自家菜園子采摘的新鮮蔬菜。
城市社區居民有回味鄉愁、體驗鄉村野趣、家庭休閑娛樂、孩子研學體驗的消費需求,農村有美麗宜居村莊、原生態環境、新鮮瓜果蔬菜等資源。如何讓城市社區居民與鄉下村民密切交往,深度融合?
2023年下半年,長沙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市供銷合作總社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城鄉對接·村社互進”行動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明確2023年至2024年分兩批推選100個“六好”特色村和100個城市社區結對共建,著力構建村社互聯互通、互促互進、互幫互助的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村社互進,需要有成熟的運營平臺來支撐。依托村社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平臺公司的市場活力,暢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位于天心區的“鄉約菜菜”是村社互進推進的先行者之一。
在“鄉約菜菜”小程序上,每個農戶都有自己的電子檔案,城里訂戶可隨時調閱。農戶也可以實時收到城里訂戶反饋的信息,根據訂單需求做好蔬菜采摘安排。
2023年下半年,天心區南托街道濱洲新村、“鄉約菜菜”、九峰苑社區三方簽訂“村社對接”助力鄉村振興共建協議,探索城郊村與城市社區合作發展模式。目前“鄉約菜菜”在九峰苑社區及附近15個小區,設有“濱洲新村農副產品”團購群,城市和農村居民交流密切。半年來,已銷售蔬菜、水果等近4萬元。
“村社互進”重點是“互”字,不僅是讓農產品進城,同樣也考慮怎樣將城市資源引流回農村。長沙縣春華鎮的百熙村探索通過閑置住房出租,吸引城市居民到農村來。人氣旺了,資金流、信息流源源不斷涌入鄉村。
百熙村八分山,兩分地,因地處偏遠,生態環境良好。村社互進推行2個多月,就有5個社區的居民來村里體驗,大家被山里純生態的喂雞方式吸引,現場購買農產品13萬多元。一些城市人也萌生到鄉村居住的想法,百熙村村委會因勢利導,推出40多套可出租的閑置房,引發城市居民極大興趣。
村里的6號閑置房,是一幢兩層樓的民宅,最近有了租客。“租金5000元一年,房子不租出去,容易潮壞、發霉,有人住,有人保管,房子會好一點。”村民宋丙長說。
1月17日,在“星城農小寶供銷市集”年貨節上,舉行了長沙市“城鄉對接·村社互進”行動推進會,26家村(社區)與市供銷平臺公司簽訂“城鄉對接·村社互進”合作協議,現場發布2023年30道最具長沙特色鄉里土菜和農家小吃名單。
長沙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城鄉對接·村社互進”行動開展以來,已有60個村(社區)和長沙市供銷平臺公司對接合作,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徑。已推動銷售農副產品400余萬元,吸引了近10萬市民打卡鄉村。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