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縣仁義鎮白云村萬畝煙稻連作示范區。史純華攝
吳積瓊楊海峰羅徽
西河風光帶,桂陽縣正和鎮和諧村黨員干部同群眾一道建設美麗家園,發展鄉村旅游;白阜嶺下,蓮塘鎮馬羅村駐村干部引導村民廣種藥材,促農增收;舂陵江畔,樟市鎮高塘村片長、組長、鄰長深入走訪群眾,收集訴求、解決困難……
2021年3月,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后,我省拉開新一輪鄉村振興大會戰。桂陽縣堅持黨建引領,在人才選育、興業共富、鄉村善治等方面聚力用勁,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
突出人才選育
建強鄉村振興隊伍
1月15日,正和鎮和諧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凱正和干部群眾商討建設油桐研發、種植、觀光基地。
“90后”的黃凱是一名退伍軍人,他充滿干勁、頭腦靈活,先前和戰友在廣東開辦中介公司。
2020年5月,時任和諧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海濤給黃凱打去電話:“我年紀大了,家鄉建設需要年輕人,希望你能回來。”
“既然家鄉需要我,那我回來!”黃凱堅定地說。
鎮、村對黃凱進行重點培養,2021年初,黃凱高票當選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他帶領群眾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拆除危舊雜房、旱廁,修建菜園、花園、游園;修復河堤、岸坡、人文景觀等,村容村貌大變樣。該村先后獲評湖南省文明村、衛生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村、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鄉村治理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稱號。
桂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賀龍躍介紹,該縣以村級換屆為契機,采取從現任優秀村干部中留任一批、外出務工人員回引一批、大學生村官招引一批等辦法,把有知識、有經驗、懂市場、會經營、善管理、能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能人選入到村級班子。目前,全縣1595名村干部,其中大專以上學歷748人、經濟能人954人,分別占比46.9%、59.8%。
同時,該縣做好新一輪駐村工作隊人員選派工作,把政治素質好、實干本領強、工作作風實的干部選派到駐村幫扶一線。61支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工作隊、163名工作隊員,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2020年5月,桂陽縣政府辦干部吳定武奔赴流峰鎮三陽村,任脫貧攻堅駐村幫扶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他帶領村民艱苦奮斗,如期實現全面脫貧。
才下扶貧戰場,又上“振興”一線。2021年6月,吳定武被選派到流峰鎮富社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他加強黨組織建設,健全“四會”治村機構,發展村集體經濟,使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23年5月,第二輪工作隊調整后,吳定武被選派到太和鎮當家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
該縣還深入實施“雙培雙帶”工程和鄉賢回村工程,建立鄉村振興人才信息庫,做大鄉土人才“蓄水池”。
通過“選”“派”“培”,該縣建強鄉村振興隊伍。
探索“六種”模式
大興產業富實家底
桂陽縣仁義鎮白云村4000多畝烤煙基地里,村民駕駛機器正在翻耕,準備種植烤煙。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彭禎介紹,僅烤煙一項能給村民增收2400多萬元,煙稅分成能給村集體帶來20多萬元收入。
仁義鎮是烤煙生產大鎮,下轄14個村(社區),縣財政按各村完成煙葉稅收任務的4%計提工作經費,平均每村可年增集體經濟收入18萬元以上。同時,該鎮組織優樂農機水稻專業合作社開展水稻托管服務,每畝收取服務費480元,可給每村平均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
仁義鎮還利用14個村(社區)集體烤煙房閑置屋頂及荒地,發展光伏產業,每村可年增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仁義鎮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經驗做法獲評全省基層黨建工作優秀實踐創新項目。
該縣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頭號工程”,探索推廣優勢變現、以地生財、借雞生蛋、項目生錢、村企合作、飛地抱團等六種模式,興產業奔富路,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倍增發展。
黃沙坪街道柏樹村地處城鄉結合部,該村把地域優勢變現,盤活閑置資源進行出租,建立物流倉儲、勞務派遣公司、支部商行等,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富實人家商業興,村組氣象與過去迥然相異。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該縣堅持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支部+基地+農戶”等聯結方式,引導各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目前,全縣共流轉土地120余萬畝,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86家、家庭農場1177家。
發展特色產業,各村各顯神通。太和鎮車田村套種玉米、西瓜100畝,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20余萬元;太和鎮灣塘村流轉土地1300余畝,種植中藥材黃精,既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0余萬元,又帶動200余戶農戶增收;浩塘鎮菖蒲村種植臍橙6000余畝,果農人均增收1.2萬元……
“六種”模式的成功推廣有效興起大小各類產業并探出一條條致富路,拓展了鄉村振興路子,富實了集體組織的家底子。2023年,該縣12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100萬元以上,52個村達50萬元以上,263個村達20萬元以上,其他各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均突破10萬元。“家底”夯實了,村組許多陳年夙愿立馬可兌現。
推行“三長”制
補齊基層治理短板
在樟市鎮高塘村黨群服務中心墻壁上,掛著一面寫著“人民的好村官,百姓的貼心人”錦旗,這是2023年年初該村西灣組村民謝新云送給高塘村黨總支的。
2022年6月,謝新云的兒子因病去世,天塌一方,全家陷入悲痛之中。高塘村黨總支及時適時安排片長陳本文、組長謝豐文、鄰長謝其昌每天到謝新云家,溫言暖語開導他們。如此反復半年后,謝新云一家漸漸從陰影中走出,家中偶又聞到久違的笑聲。
桂陽縣探索近鄰黨建,推行片組鄰“三長制”,將黨組織延伸到鄰里,補齊基層治理短板。兩年來,該縣從黨員、鄉賢能人等中推選出片長1711名、組長5171名、鄰長21258名,聯系服務群眾18.83萬戶。
片長、組長、鄰長威望高,是發現村組問題的第一個“吹哨人”,更是能隨時隨地解決問題的“自由人”,也是能預知村里問題癥結的“瞭望人”,如果辦事公平、公正,他們帶領村民開展公益事業準能一呼百應;由于他們積極調解鄰里糾紛,做到矛盾不上交、糾紛早化解,將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據最新消息,桂陽縣2023年連續11年獲評湖南省“平安縣”榮譽稱號,“三長制”功不可沒。
1月6日,高塘村高塘組“三長”活動室,組長劉譚保組織村民代表舉行山塘承包公開招標。“承包村民必須把山塘保灌放在首位,然后才是養魚。”他說,這事可不能馬虎。
劉譚保為人正派,熱心村里公益事業,這些年他帶領村民維修公共建筑,拆除雜房、危房4000多平方米。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籌資100多萬元用于村子硬化亮化綠化美化。
高塘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侯翔說,為進一步調動片長、組長、鄰長工作主動性,村里每年給予每人600元至1200元的不等獎勵。
縣里也因勢利導出臺相關激勵政策,工作積極的片長、組長、鄰長享受專屬“優惠包”,包括到縣相關醫院體檢、飯店用餐、超市購物、買書拍照等進行打折優惠。禮遇片長、組長、鄰長,大家工作熱情高漲,積極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化解矛盾糾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日前,桂陽縣黃沙坪街道柏樹村東風組村民李海飛因建房占用村民張富軍、劉細蘭兩戶的宅基地,雙方產生尖銳糾紛矛盾。柏樹村綜治主任、三片片長劉城恩接到情況反映后,第一時間上門疏導、調和,曉之以理、講之以法,在劉城恩的真誠調解下,雙方握手言和,最后由李海飛補償張富軍、劉細蘭兩戶宅基地轉讓費2.9萬余元,一場潛在的恩怨糾紛悄然和解。
農村有看頭,農業有奔頭,農民有甜頭,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真的大有作為。桂陽縣“三農”工作可時刻感覺到基層黨組織溫暖而有力的大手,在扶助、在調和、在幫襯。一個組織強、人心齊、產業興、生態美、環境優、百姓富的桂陽,大步流星走在新的征程上。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