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s8eo4"></pre>
<bdo id="s8eo4"><tfoot id="s8eo4"></tfoot></bdo>
<bdo id="s8eo4"><strong id="s8eo4"></strong></bdo>
<nav id="s8eo4"></nav>
<li id="s8eo4"></li>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湖南政研網>財經研究>省情數據

    關于2023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  時間:2024-08-02 15:29:51

    關于2023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2024年7月在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上

    省審計廳廳長陳博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2023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請予審議。

    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審計廳依法對2023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審計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圍繞“三個高地”建設、“4×4”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民生保障和改善以及重大風險防范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強審計監督,著力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通過深化審計成果運用,在推進零基預算管理體制、轉移支付管理體制等改革,以及加強財源建設、規范省級專項資金管理、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審計結果表明:2023年,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在省人大的監督支持下,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全力打好“發展六仗”,全省經濟穩中有進、進中提質,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著力穩住經濟大盤。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打出穩增長20條、促消費20條、文旅振興20條及民營經濟發展30條等政策“組合拳”,提振市場信心。認真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政策,全年為經營主體新增減負超500億元。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360.51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地方稅收收入增長10.18%,高于全國增速1.48個百分點。

    ——切實兜牢民生底線。用于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民生支出占比達72.03%。其中教育支出1,579.39億元,同比增長5.2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56.24億元,同比增長7.95%;農林水支出1,068.21億元,同比增長7.31%;衛生健康支出869.1億元,同比增長5.91%。全省全年籌措資金384億元,支持辦好“十大重點民生實事”。

    ——持續加強財政管理。積極啟動實施零基預算改革,清理評估省級支出政策。持續壓減一般性支出,省直部門一般性支出預算累計下降31%。注重財力下沉,全年下達市縣財力性轉移支付1370億元,同比增長17.3%。扎實開展債務管理“六大行動”,分類處置“半拉子”工程。強化財政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根據省級專項三年整體績效評價結果,調減清退資金7,388.4萬元。

    ——扎實抓好審計整改。進一步壓實被審計單位的整改主體責任、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責任、審計機關的督促檢查責任,著力構建齊抓共管的整改工作格局。出臺審計整改管理辦法,完善審計整改全流程全鏈條閉環管理機制,推動審計整改工作更加制度化規范化。持續整改上年度審計工作報告指出的問題,截至2024年6月底,各級*財政累計收繳或盤活使用資金180.23億元,相關單位制定完善制度395項。

    一、財政管理審計情況

    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防范財政風險、提升財政管理績效的要求,重點審計了財政四本預算執行、政府投資管理、決算草案編制等七個方面情況。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477.35億元,支出11,552億元,結轉下年925.35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6,147.85億元,支出5,631.71億元,結轉下年516.14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407.8億元,支出52.38億元,調入到一般公共預算346.58億元,結轉下年8.84億元;社保基金收入3,686.4億元,支出3,398.5億元,年末滾存結余4,179.96億元。其中: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840.13億元,支出7,656.52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967.7億元,支出2,828.63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35.17億元,支出35.13億元;社保基金預算收入1,808.57億元,支出1,747.92億元,年末滾存結余2,225.71億元。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從全省四本預算執行情況來看,財政管理績效水平不斷提高,但仍存在虛增收入、歷史欠費收繳不到位等問題

    一是虛增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如:2021年至2023年,有5個市通過多種方式虛增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二是歷史欠費收繳不到位。如:截至2023年12月底,有土地出讓金、礦產資源專項收入等歷史欠費22.14億元未收繳到位。三是省財政多收國有資本經營收益4.31億元。

    (二)從轉移支付管理情況來看,省財政對市縣轉移支付力度不斷加大,但仍存在資金分配不夠科學、均衡財力不夠到位等問題

    一是地方財政對上級補助的依賴度普遍較高。2023年,79個省直管縣財政支出依賴上級補助的比重均值達65.72%,其中11個縣比重超過80%。二是財力性轉移支付中,按基數下達的比例較高。省財政采取“基數+增量”方式將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分配到市縣,按基數下達的比例較高,轉移支付平衡市縣財政收支缺口作用發揮不夠充分。三是專項轉移支付中,部分項目和資金未有效匹配,未細化至預算項目。

    (三)從全省庫款保障情況來看,支付風險總體可控,但仍存在部分市縣庫款保障水平較低、“三保”支出壓力較大等問題

    一是部分市縣庫款保障水平較低。2023年,有30個縣連續3個月以上庫款保障水平低于0.3。二是部分市縣實際已形成支出的暫付款規模較大。截至2023年底,有30個縣暫付款余額占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之和的比重,超過財政部規定的5%的標準。三是“三保”支出壓力逐年加大。2023年,省財政對35個縣累計調撥應急資金55.27億元,應急調度的縣市數量和資金金額較上年分別增加45.83%、110.95%。

    (四)從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情況來看,重大項目建設帶動經濟發展作用不斷增強,但仍存在項目儲備不足、分配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一是重大項目儲備不足。全省重大項目儲備較少,項目庫中臨時申報的項目較多,可行性研究不充分。二是橫向聯審機制不健全。發展改革與財政、主管部門之間的橫向聯審機制不健全,市縣多頭申報項目,造成資金重復安排。三是省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項目資金安排散小。省發展改革委未有效統籌項目資金,存在“撒胡椒面”現象,影響資金使用效益。如:2023年,省發展改革委在省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計劃中安排地方或部門的散小項目14個,涉及資金750萬元,平均53.37萬元/個。四是部分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滯后。如:2023年,桂東至新田高速公路、湘江長沙至城陵磯一級航道2個項目,分別只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30%和12.75%。

    (五)從省級專項資金管理情況來看,資金統籌整合不斷加強,但仍存在設置不合理、使用不合規等問題

    一是部分專項未實質性整合。如:省發展改革委管理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省商務廳管理的開放型經濟與流通產業發展專項,支持的范圍相近,均涉及對經貿活動和企業進行獎補,同類型資金邊界不清,部分內容交叉重合。二是部分專項資金用于彌補部門預算缺口,且資金分配向本部門傾斜等。2023年,有27.19億元省級專項資金編入13個主管部門的部門預算,作為各部門預算經費來源。三是部分專項資金主管部門將本單位應履行的職責,通過安排專項資金指定下屬單位承擔。四是部分專項資金長期閑置,支出進度緩慢等。如:2020年至2023年,省科技廳安排創新示范區建設專項資金共計4億元,截至2024年3月底,仍有1.5億元未分配至具體項目單位,造成資金閑置。

    (六)從省級財政預算管理及決算草案編制情況來看,預決算管理基礎工作不斷夯實,但仍存在預算審核不嚴格、決算編制不準確等問題

    一是基本支出預算未足額編制。2023年,省財政編制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預算273.7億元,僅為上年決算數的82.5%,年中預算新增安排46億元。二是部門結余結轉資金統籌力度不夠。省財政廳和相關省直部門審核把關不嚴,有528家單位的184.17億元結余結轉資金與部門預算統籌銜接不到位。三是將市縣支出列為省本級支出。省財政將代墊市縣的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費用列為省本級支出,涉及金額3.14億元。四是公用經費定額標準與實際預算編制審批不符。如:2023年,省直104家一級預算單位中,分別有70家、39家和33家單位的維修維護費、會議費、培訓費實際預算編制標準,超過省財政廳制定的公用經費定額標準1倍以上。

    (七)從市縣財政管理情況來看,財政運行總體平穩,但仍存在財政管理不規范、違規減免財政收入等問題

    一是部分市縣財政數據弄虛作假。1個市本級4個縣購買外貿進出口數據;6個縣人為調節賬表導致財政數據失真。二是應征未征或違規減免財政收入。3個市本級11個縣因應征未征、違規減免緩征等導致財政性收入減少;3個市本級9個縣違規出臺土地出讓、財政獎補等優惠政策,通過向民營企業墊資或變相返還等方式給予招商優惠,其中向未達履約條件的企業提前兌現獎補資金2.87億元。三是平臺公司執行政府指令性任務增加債務風險。8個縣要求平臺公司舉債收購破產民營企業或銀行的不良資產,收購資產95%以上閑置;7個縣平臺公司以出借資金、提供擔保等方式,為民營企業融資提供支持。

    二、省直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情況

    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過“緊日子”、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要求,重點對31個部門及下屬單位開展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收入征管不到位

    一是15個部門收入征收不到位,截留非稅收入,涉及資金1.94億元。二是14個部門漏報、少編收入預算,或收入未納入預算管理,涉及資金1.29億元。三是4家單位以下屬企業賬冊承載經營收入,收支未納入財政監管,或將財政收益轉移至相關企業,造成收益流失。

    (二)支出管理不合規

    一是22個部門預算編制固化,未根據實際需求編制支出預算,造成大量指標結余或被擠占,涉及資金1.88億元。二是24個部門超預算或無預算列支費用、提前支付款項等,涉及資金8,631.96萬元。三是21個部門落實過“緊日子”要求不到位,違規發放獎金補助,“三公經費”管理不嚴等。

    (三)賬戶清理不及時

    一是18個部門實有資金賬戶清理不到位,涉及資金4.64億元。二是5個部門對下屬單位銀行賬戶監管不到位,有10個賬戶應撤未撤或未及時變更等。三是糧食風險基金專戶結余資金未清理,截至2023年末,超過2年的結余資金5,993.45萬元,未清理上繳國庫。

    (四)政府采購不嚴格

    一是14個部門未按規定公開招投標,或違規分包、圍標串標等。二是16個部門未嚴格執行采購程序,先提供服務后補簽合同,采購流于形式,涉及合同金額5920萬元。三是6個部門將應由自身直接履職的事項,通過政府采購方式委托第三方實施。

    (五)履行監管職責存在薄弱環節

    一是19個部門實施或監管的項目未及時啟動或進展緩慢,導致預算執行率低等。二是19個部門對監管事項履職不到位。三是20個部門會計核算不規范、往來款未及時清理等,涉及金額1.46億元。

    三、重點專項審計情況

    (一)“四大實驗室”跟蹤審計。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的要求,對“四大實驗室”開展了跟蹤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實驗室資金籌措未落實,建設資金由承建單位墊資。二是部分實驗室人才引進推進緩慢,兼職人員占比高,引進的專職人員較少,影響實驗室的持續健康發展。三是部分項目建設進度滯后,部分土地因權屬爭議,影響實驗室規劃建設。四是個別實驗室原有科研平臺、用房及設備均未納入規劃,資產面臨閑置風險。

    (二)政府投資項目跟蹤審計。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效益”的要求,對長沙機場改擴建、湘江航道等6個政府投資項目及4條高速公路項目開展了審計。10個項目概算投資763.01億元,已完成350.47億元,審計核減10.92億元。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招投標管理不到位。部分項目應招標未招標、違規轉包、招標條件設置不合理等,涉及金額4.72億元。二是個別項目建設資金未落實。三是項目成本控制不嚴。部分項目存在超概算、造價管理不嚴、控制價計算錯誤等問題。四是項目資金被擠占挪用。3個項目存在此類問題,涉及資金3.31億元。五是項目建設管理不規范。4個子項目存在非法占地、建設進度滯后、基本建設程序履行不到位等問題。六是項目建成后閑置。4個子項目存在此類問題。

    (三)旅發大會辦會情況審計調查。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的要求,組織對全省旅發大會辦會情況開展了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財政投入占比過高,增加財政負擔。2022年和2023年全省籌集的辦會資金中,財政資金占比高達85.6%,社會資本和企業捐助等僅占14.4%。二是挪用專項資金用于文旅項目建設。如:2023年,挪用創新型省份建設專項資金1540萬元,實際用于文旅相關項目。三是各地上報旅發大會投資項目數與實際投資存在較大差異,部分項目與文旅項目關聯度不大。四是包裝文旅項目發行政府專項債券,主要用于融資平臺還本付息。

    (四)政府債務審計。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的要求,對3個市本級和14個縣地方政府債務,及全省2021年至2023年政府專項債券開展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平臺公司經營性債務未納入監管系統,債務風險未能及時預警。二是部分市縣通過下屬平臺公司違規舉債,用于項目建設、償還債務等。三是部分市縣融資成本管控不力,向第三方支付不合理費用。四是部分市縣重新包裝已完工或部分完工項目用于申請專項債券。五是部分市縣擠占挪用專項債券資金,用于償還債務或其他項目支出。六是專項債券資金未及時發揮效益,部分項目未及時開工。

    四、重大民生審計情況

    (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審計。根據審計署統一部署,對10個縣開展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虛報套取資金。5個縣通過虛報就餐天數套取營養膳食補助資金1,714.78萬元;4個縣7所學校通過虛列食材采購等方式,套取學生伙食費等614.69萬元,用于發放教職工福利。二是擠占挪用資金。3個縣35所學校違規將323.58萬元營養膳食補助資金挪用于食堂人員工資等支出。三是資金撥付不及時。5個縣未及時撥付308所學校、3家供餐企業營養膳食補助資金2,274.6萬元。四是供餐管理不合規。5個縣未執行大宗食材統一采購規定;6個縣272所學校違規提供深加工食品,涉及資金1,133.54萬元。

    (二)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專項審計。根據審計署統一部署,對省本級和5個市開展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補貼發放不精準。2021年至2023年,人社部門向727名不符合條件對象發放就業補貼404.1萬元,向364名死亡人員、重新就業人員等多發放失業保險待遇61.46萬元。2020年至2023年,4個市向2172名不符合條件人員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2,398.8萬元。二是騙取套取就業補貼。2021年至2023年,5個市的培訓機構或勞務公司通過編造虛假資料、虛報人數、拆分班級等方式套取騙取就業補貼資金905.92萬元。三是擠占挪用就業補助資金。2021年至2023年,5個市違規將就業補助資金用于辦公經費等,涉及金額5,674.21萬元。四是部分公共實訓基地建成后閑置。有3個市的實訓基地建成后未及時投入使用,部分設施閑置2年以上。

    (三)鄉村建設行動相關資金和政策落實專項審計。根據審計署統一安排,對3個國家級脫貧縣開展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縣存在虛報套取、擠占挪用專項資金問題。二是部分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管護不到位。主要表現為農村道路養護不及時、農村住房安全和環境整治不徹底等。三是部分縣鄉村建設規劃管理有差距,鄉村振興項目庫與鄉村建設項目銜接不到位,城鄉生活垃圾轉運一體化建設項目違規占用耕地和林地。

    (四)惠民惠農財政補貼“一卡通”專項審計。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對18個縣開展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應補貼未補貼或超范圍補貼。10個縣審核把關不嚴,向不符合政策條件人員發放補貼1,047.78萬元;4個縣制定的惠農補貼實施方案與上級有關政策不符,導致部分農戶未享受政策補貼;5個縣降低惠農補貼標準,損害農戶利益;9個縣因主管部門執行政策偏差,導致超范圍發放補貼資金。二是騙取套取資金。11個縣存在此類情況,涉及資金1,145.23萬元。三是擠占挪用資金。10個縣存在此類情況,涉及資金5,136.46萬元。四是落實“一卡通”發放規定不到位。3個縣部分補貼資金未通過“一卡通”發放;12個縣部分村干部違規代領補貼資金。

    (五)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管理使用情況審計調查。根據年度項目計劃,對全省殘保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開展了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征管底數不清。審計抽查53家用人單位2023年申報繳費情況,發現有27家單位為少繳殘保金,瞞報職工人數。二是未實現應收盡收。截至2023年底,有9473家用人單位累計欠繳殘保金5,279.96萬元。三是用于支持殘疾人就業比例偏低。大量殘保金用于殘聯等部門行政運行經費和其他殘疾人事業支出。四是虛假安排殘疾人就業造成殘保金大量流失。部分用人企業與人力資源中介機構串通,通過“掛靠”方式虛假安置殘疾人就業,形成利益鏈條,造成殘保金大量流失。

    (六)工會經費管理使用情況審計調查。落實審計全覆蓋要求,結合省級預算執行審計,對全省縣級以上工會經費管理使用情況開展了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工會經費應征未征。在省直屬機關工會委員會已注冊的1029家基層工會中,有171家單位未繳納工會經費。二是部分工會經費應返未返。2023年,省總工會所屬各級總工會應返未返小微企業工會經費3,471.53萬元。三是對預存平臺的資金缺乏有效監管,資金長期被合作方占用,部分資金被挪用。四是部分工會資產運營不佳或長期閑置。

    (七)工傷保險基金審計情況。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有序推進工傷保險省級統籌”的要求,組織對工傷保險基金管理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應參保未參保。審計抽查發現,12個市的392個基層快遞網點5777名快遞員未參加工傷保險;4個市本級、17個縣的432家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共4733人未參加工傷保險;8個市本級、53個縣的632家機關事業單位、1766家企業共53220人未參加工傷保險。二是違規發放保險待遇。11個市本級、14個縣的工傷保險經辦機構違規向221名已死亡的工傷職工或供養親屬發放長期工傷保險待遇103.28萬元;9個市本級、25個縣的工傷保險經辦機構違規向90名已退休職工、供養親屬等發放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162.29萬元。三是差異性費率浮動機制不健全。5個市本級、11個縣未按要求制定差異性費率浮動實施細則,未根據工傷保險基金的累計結余、用人單位的工傷發生率等因素調整費率,影響了政策執行效果。

    五、國有資產管理審計情況

    (一)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審計。結合省級預算執行審計,對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開展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19個單位資產底數不清。主要表現為賬實不符,部分資產未入賬、多計或少計資產。二是14個單位資產權屬登記不及時。三是13個單位資產閑置未盤活。四是14個單位資產管理處置不規范。

    (二)省屬國有企業審計。結合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審計調查,對6家省國資委監管企業、5家省文資委監管企業開展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聚焦主業不夠。7家企業未有序退出不具備發展優勢的非主業。二是通過融資性貿易、聯營掛靠等方式人為做大收入規模。部分企業為做大體量或完成考核指標任務,通過融資性貿易、“空轉”“走單”貿易、低毛利貿易或聯營掛靠等方式,做大收入規模,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或損失風險。三是違規擔保存在償付風險。6家企業未經集體決策、未履行報批程序為他人擔保以及超持股比例為子公司擔保,存在償付風險。四是盲目開展投資。6家企業在未經可行性研究、未經盡職調查等情況下,盲目投資造成損失1.83億元、損失風險3.10億元。五是部分企業資產閑置積壓。9家企業閑置土地1,815.18畝、房產26.72萬平方米、車位596個、賬面價值711.44萬元的設備,積壓賬面價值4.03億元的庫存商品。

    (三)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結合省級預算執行審計和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重點對省自然資源廳、3個市本級和14個縣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職責情況開展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不到位。7個市縣新增耕地被侵占破壞或退化等面積425.19公頃;12個市縣在禁建區等區域建設高標準農田;5個縣高標準農田面積不實。二是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不到位。13個市縣部分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被侵占破壞;9個市縣侵占河流岸線妨礙行洪;13個市縣重度污染天數指標任務等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未達考核要求。三是部分土地開發利用程度不高。截至2022年底,全省一類園區有批而未供土地2.59萬畝。

    (四)信息系統建設審計調查。結合省級預算執行審計,對省直37家單位開展了信息系統建設專項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未經前置技術審查直接開工建設。有8家省直單位的58個信息系統建設項目未經前置技術審查或立項審批直接開工建設。二是重復或碎片化建設造成資產閑置低效。省直單位重復或碎片化建設政務信息系統現象較為普遍。三是信息“孤島”現象依然存在。截至2023年底,有45家省直單位的信息系統未納入省政務服務大數據中心共享平臺。四是信息化建設招投標管理不規范。5家單位的14個項目應招標未招標或采購流于形式、違規設置不合理條件等。五是數據安全管理不到位。65個信息系統未按規定確定安全保護等級;11個信息系統未按要求進行等級保護測評。

    2023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共發現并移送違法違紀違規問題線索129件。目前相關部門正在依法依規組織核實處理。

    六、審計建議

    從審計發現的問題來看,有些是改革推進過程中形成的問題,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但也有屢次反復出現的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單位落實改革發展舉措不夠到位,對零基預算改革、全面預算管理、落實過“緊日子”要求等認識不足,以及財經法紀意識不夠強等。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審計建議:

    (一)大力實施財源建設。堅持系統觀念,強化財政、稅務、自然資源等部門間的協作,落實好財源建設“六大工程”,深化稅費精誠共治,強化收入征繳,做到應收盡收、顆粒歸倉。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持續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大力實施產業培育,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優勢產業擴鏈集群,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不斷夯實財源基礎。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持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二)全面提升財政績效。不斷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按照零基預算管理和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關系,優化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的結構,打破基數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提高對市縣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的科學性和公平性。綜合運用財政、金融工具,探索將部分產業類專項資金,以基金的模式撥改投,發揮政府基金的引導作用,做到投早投小,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整合設立“三高四新”產業引導基金,以支持“三個高地”建設為主戰場,推動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完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建立全周期跟蹤問效機制,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

    (三)著力盤活資產資源。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把依托行政權力、政府信用、國有資源資產獲取的收入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對資產資源進行全面歸并整合,積極盤活“三資”,提高資產收益率。對結余結轉資金,以及沉淀在財政專戶、部門資金賬戶的資金進行清理收回,防止閑置趴賬。梳理行政事業單位閑置低效資產,堅持分類盤活、妥善處置,統籌推進資產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共享共用,持續推動資產管理專業化、市場化、數據化。加大對公共資金的統籌力度,更好發揮規模化管理運營的優勢,爭取收益最大化。

    (四)有效防范化解風險。持續強化全口徑債務監管,堅決遏制違規新增隱性債務和虛假化債,加強專項債券資金管理,嚴防擠占挪用。重點關注各類新型、隱蔽的舉債方式,堅決防止債務風險向基層轉移。建立市縣財力保障長效機制,全面落實市縣“三保”責任,加大對“三保”支出的常態化監控力度,做好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推動國有企業聚焦主責主業,對融資性貿易、盲目投資、違規擔保等行為嚴肅查處。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加大耕地保護力度,著力整治重大環境污染問題,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五)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堅持以正確政績觀為引領,完整準確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面關于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細化重大經濟責任決策和審批權力運行流程,確保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在財經領域得到貫徹落實。堅決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嚴格精簡壓縮政府主導、以財政資金為主要來源的節慶論壇展會,從嚴從緊安排非剛性、非重點支出。著力發揮審計在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中的獨特作用和反腐治亂方面的“尖兵”作用,加強審計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同,嚴肅查處和通報曝光違反財經紀律的問題,強化震懾效應。

    本報告反映的是此次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對這些問題,省審計廳依法征求了被審計單位意見,出具了審計報告,下達了審計決定。有關市縣、部門和單位正在積極整改。省審計廳將跟蹤督促,年底前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全面整改情況。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南工作、審計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努力為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貢獻審計智慧!

    注釋:

    *本報告對市(州)級行政區統稱為市,縣(市、區)級行政區統稱為縣,省級一級預算單位統稱為部門。

    相關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

    天天色天天射综合网,欧美精品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陈冠希,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pre id="s8eo4"></pre>
    <bdo id="s8eo4"><tfoot id="s8eo4"></tfoot></bdo>
    <bdo id="s8eo4"><strong id="s8eo4"></strong></bdo>
    <nav id="s8eo4"></nav>
    <li id="s8eo4"></li>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波多野结衣|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一级特黄录像在线观看| 和武警第一次做男男gay| 日产精品一致六区搬运|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99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国产馆在线观看| 果冻传媒电影在线| 蜜臀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三级黄色在线看| 人妻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 国产裸拍裸体视频在线观看| 校花哭着扒开屁股浣肠漫画| 香瓜七兄弟第二季| 东京热人妻无码人av|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 日本三级带日本三级带黄首页 |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天天干天天射天天操| 最近2019中文免费字幕|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2023av在线播放| 两个人在线观看的高清|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国产3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手机在线视频你懂的|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良妇露脸附生活照15|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