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睿唐嘉睿曾楚雯
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湘潭市正以創新引領者的姿態,演繹著一場農村“三資”(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的新變革。通過“一張圖”謀劃、“一盤棋”管理、“一把尺”監督的“三個一”數字化賦能策略,湘潭市不僅成功盤活了農村“三資”,還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展現出一幅幅生機勃勃的鄉村新畫卷。
“一張圖”謀劃,繪就數字“三資”運轉新藍圖
7月15日,在湘潭縣易俗河鎮產權交易服務站,電子屏幕上如同跳動的心臟,實時滾動著各類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村民們圍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土地流轉、經營性資產轉讓等話題。
“我們要充分利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整市試點的平臺優勢,以‘一張圖’為引領,全面謀劃數字‘三資’的運轉規則?!毕嫣妒修r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3年2月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授牌運營以來,湘潭市的農村產權交易便如火如荼地展開。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農村產權掛牌755宗,組織交易485宗,成交金額高達4.51億元。這一系列數據的背后,是湘潭市農村“三資”交易體系的顯著成效和廣闊前景。
在“三資”交易標準的重塑上,湘潭市圍繞九大交易品類,構建了包含交易規則、操作規則、管理辦法等在內的標準文本體系。同時,按照“八統一”模式,實現了全市一站式服務,為農村“三資”交易的規范化、標準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韶山市韶山鄉韶潤村、銀田鎮銀田村為例,這兩個村通過湘潭市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成功吸引了北大荒農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的投資。在韶潤村的村口,一片曾經閑置的土地如今已經煥發了生機。這片土地上,北大荒集團的投資正在逐步落地,現代化的農業設施正在建設中。村民們看著這片土地的變化,眼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他們仿佛已經看到了這片土地的未來:金黃的稻田、碩果累累的果園、忙碌而有序的農業生產場景……
“一盤棋”管理,優化數字“三資”管理模式
7月16日,在湘潭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大屏動態展現著韶山市數智高標準農田生產全貌。這里的每一塊地都有自己的數字編碼與專屬信息,田塊面積、種植作物、病害風險、農機軌跡等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該中心負責人介紹,這“一張圖”匯聚衛星遙感監測信息數據、智慧灌溉信息數據、視頻監控數據、土壤墑情等物聯網信息數據,提供集灌溉信息、種植監測信息、環境監測信息、氣象風險預警于一體的綜合決策地圖,輔助政府部門管理者全面掌握高標準農田農作物的種植情況動態,還可指導農戶合理施肥、打藥和灌溉,把科學管理直接帶到田間地頭?!斑@個系統就像是一個智能的‘農田管家’,讓農田建設變得更加精準、高效?!?/p>
“我們要以平臺建設為基礎,推動‘三資’交易量與質的雙重提升?!毕嫣妒修r村產權交易中心負責人表示,湘潭市將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經營權等九大品類統一到“三資”交易平臺中,實現了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這一舉措不僅打破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綜合管理系統、農村產權融資管理系統等多個系統之間的數據壁壘,還為農交平臺的動態監管、金融賦能和全程溯源提供了有力支撐。
湘潭市還注重從歷史合同中尋找問題,對過往合同中不合規的項目進行集中審查,并責令限期重新進場交易。這一舉措就像是一場“農村產權交易的體檢”,有效規范了農村“三資”交易行為,為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韶山市清溪鎮東湖村,900畝高標準農田的成功流轉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這片農田通過湘潭市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進行流轉,不僅為村集體帶來了額外的集體經濟收入,還為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和規?;l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如今,這片農田上已經種滿了綠油油的莊稼,一陣風吹過,莊稼搖曳生姿,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豐收的喜悅。
“一把尺”監督,提升數字“三資”監管能級
“我們要結合‘三湘護農’專項行動,以現代化舉措賦能農村‘三資’管理?!毕嫣妒修r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湘潭市結合“三湘護農”專項行動,以現代化舉措賦能農村“三資”管理。
在湘潭縣譚家山鎮紅星村退草還耕整治項目施工現場,多臺履帶旋耕機正進行農田整治掃尾作業,今年5月,為規范進場程序及為強化村級組織肩負的責任擔當,湘潭縣雙向發力,由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多次組織縣農交中心、規劃設計、造價咨詢、鎮經發辦、村集體相關負責人召開協調推進會,就項目設計、工程造價、招投標實施、工程實施、民主監督、審計結算等方案進行審定,協調相關服務機構為村集體減免工程設計費3萬元,通過公開招投標為村集體總計節約資金15萬余元。
截至目前,該村已清退草皮整治農田3000畝,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發揮基層農業組織在農村中的作用,為糧食生產提供用地保障。
湘潭市農業農村部門不斷推進融合監管,在湘潭縣率先試點農交數字平臺的“三資”系統,5個鄉鎮113個村初步實現農村集體“三資”交易應進必進,農村產權交易與農村“三資”數據實時更新,形成全鏈條監管的長效預警機制,為廉潔鄉村建設提供了重要助力。
同時,該市還因地制宜建立了負面清單制度、債務預警制度和備案管理制度等三大化債制度。利用“互聯網+監督”村級財務監督管理平臺,對全市村級債務進行動態清查及風險評估。這一制度的建立,就像是為村民們的資金安全上了一把“保險鎖”,讓他們更加放心地將自己的資金投入到農村“三資”交易中。
按照“劃定邊界、分色預警、化解存量、嚴控增量”的十六字方針,湘潭市健全了村級債務風險防控機制,筑牢了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的“防火墻”。在這一機制的保障下,湘潭市的農村“三資”管理將更加規范、更加透明,為鄉村振興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