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王銘俊
今年6月,《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加快高校成果轉化二十條”)正式實施。
7月23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此進行解讀,指出制定出臺“加快高校成果轉化二十條”,就是要激發高校科研人員推動成果轉化的內生動力,推動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
鼓勵高校領導干部“帶頭轉”“大膽決策”
“以更加鮮明的態度,鼓勵高校領導干部‘帶頭轉’‘大膽決策’。”發布會上,省科技廳廳長朱皖介紹。
作為擔任高校領導職務的科研人員,既是大量優質科技成果的所有人,又是本單位成果轉化的決策者。雖然國家、省級層面對高校領導干部從事和參與成果轉化均有明確規定,但是大家在實施過程中仍有顧慮。
“加快高校成果轉化二十條”進一步明確高校領導干部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路徑——
正職領導可依法獲得現金獎勵,原則上不得給予股權激勵;擔任其他領導職務的,依法獲得現金、股份或出資比例等獎勵和報酬,持股情況在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中如實報告,所持股企業的經營范圍不得與領導干部任職單位禁業范圍發生沖突,激勵高校領導干部“帶頭轉”。
同時,“加快高校成果轉化二十條”還從體制機制上消除科研人員“怕追責”“不敢轉”的顧慮。
由于高校的公立屬性,科技成果轉化受到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的管轄。過去,高校成果轉化也繞不開資產評估“這道坎”。成果定價高了,會有阻礙成果及時轉化的擔憂;成果定價低了或最終失敗了,又有國有資產流失的顧慮。
省科技廳副廳長周斌介紹,“加快高校成果轉化二十條”明確對職務科技成果,實行區別于一般國有資產管理的單列管理,不納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管理,同時要求由高校自主決定科技成果轉讓、許可或作價投資方式,與受讓方協商是否進行資產評估,從體制機制上“剪斷”因職務科技成果管理和資產評估導致的“高壓線”“紅線”。
支持科研人員到企業兼職取酬
高校科研人員是推動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的中堅力量。
為激勵更多科研人員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加快高校成果轉化二十條”要求,教育、科技、人社部門指導高校制定科研人員企業兼職管理制度和管理服務人員激勵措施,明確科研人員按約定取得的兼職報酬(含獎勵)歸個人所有、不受所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額限制,按不低于科技成果轉讓、許可凈收入5%的比例獎勵管理工作人員和中介服務人員。
不過,現有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仍不能充分反映科研人員在成果轉化中的貢獻和價值,無法完全激發他們推動成果轉化的內生動力。
省人社廳副廳長周光明介紹,“加快高校成果轉化二十條”實行科研和轉化人員分類評價。針對高校教學、科研、成果轉化人員,在指標設計上進行區分、各有側重,不以同一把尺子去量不同類型的人才,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技術轉移專業人才,在省級人才計劃中予以傾斜支持,并在自然科學系列和工程技術系列下增設技術經紀專業開展職稱評定。同時,“加快高校成果轉化二十條”明確,對符合要求的橫向科研項目,按程序認定為省級科技計劃項目。
企業委托高校實施技術研發項目最高可獲500萬元補助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活動之一,也是創新鏈與產業鏈結合的關鍵環節。
前期,省教育廳配合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組織開展高新區(高企)與高校常態化“雙高”對接、校企合作“雙進雙轉”等活動。
省教育廳副廳長蘭勇介紹,此次“加快高校成果轉化二十條”在強化高校成果轉化應用導向方面,不僅明確和強化對高校成果轉化的績效考核、對科研人員的考核評價,還將強化對成果承接方的評價激勵。將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情況,納入對市州的年度考核激勵和對產業園區的綜合評價,通過督促和激勵承接方,反向推動高校成果轉化。
我省還將推進科技金融融合發展。省財政廳副廳長徐永健介紹,省財政廳正提請省政府出臺《湖南省財政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委托高校實施技術研發項目,省財政按企業登記備案技術合同實際支付研發項目費用的一定比例,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今年起,我省也將擇優評選10個左右科技成果產業化成效突出的項目,對其創新團隊及管理人員在科技創新項目、平臺、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
此外,省財政在30億元存量基礎上,將新增出資170億元,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共同打造“千億量級”基金叢林。今年,聚焦新能源、數字產業等重點領域的多支子基金正在逐步落地,同時,天使(種子)母基金和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也在加緊設立,支持投早投小投科技。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