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鄉市泉湖片區大將廣場。鐘輝攝
菜石江河道整治之后。鐘輝攝
顏石敦鄧玉嬌劉峰博劉怡
群山環抱、小橋流水、紅色美麗村莊……引來不少游客,帶火了一批特色休閑農莊、精品民宿。這里是湘鄉泉湖片區,開國大將陳賡、譚政的故鄉。
2021年,泉湖片區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湘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湘鄉市委書記趙新文掛帥上陣,結合泉湖片區龍洞鎮泉湖村、楠香村、長太村、東郊鄉楊樹村的區位、資源、環境、政策等優勢,推動村村聯動、抱團發展。在湘鄉市委市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實行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時效化的工作機制,形成“三級書記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
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紅色傳承、生態優先、農文旅融合發展路子,著力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可復制、可學習的紅色文旅與鄉村振興融合示范區,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畫卷在泉湖片區徐徐展開。
生態美——
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實施菜石江河道治理
盛夏,驟雨初歇,龍洞鎮屋舍儼然,田野禾苗拔節生長,河流波光粼粼,池塘蛙聲陣陣。
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泉湖片區以農村改廁、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聚焦“突擊抓”向“長效抓”“一時好”向“全年好”“干部干”向“合力干”的三個轉變,投入200余萬元持續推進村莊“四清”、鎮區“五治”、干道“三無”、河道整治和鄉村綠化行動,組織發動黨員群眾參與公共區域“五小實事”和農戶庭院“五小整理”。
“回到家鄉,顯著的變化是農村人居環境‘凈、序、美’,瀝青路到家門口,新建美麗屋場、文化廣場,到村里來游玩拍照、打卡的人絡繹不絕!”從深圳回到湘鄉老家的譚新華說。
“原先這里雜草叢生,平常很少有人來。河長制主題公園開園后,這里景色優美、空氣清新,我每天早晚都要來逛一圈,愉悅心情,感覺真好!”家住泉湖村的譚紅燕滿是笑意地說。
龍洞鎮河長制主題公園位于泉湖村,通過對菜石江的景觀提升改造,植入河長制內涵文化建設而成,新增休閑步道、小橋流水、石凳桌等,將水系概況、河長制體系、水文化等板塊串聯起來,把“河長制”從“紙上”搬到“現實”,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
這些變化是泉湖片區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后的一個縮影。
產業興——
堅持一二三產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鄉村振興,項目是抓手,產業是關鍵。
泉湖片區規劃是湖南省村莊規劃助力“和美湘村”首批優秀案例之一。規劃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兩年來,泉湖片區共計實施項目25個,投資約1億元。“一江兩園兩路”的總體布局,“紅色、綠色、藍色”的區域名片,讓農文旅融合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特征逐漸凸顯,泉湖片區的建設有“面子”更有“里子”。
一個個農業產業基地生機勃發。湖南建投二建、湖南鄉村產業發展公司共同打造的萬畝高標準農田以泉湖村、楠香村、長太村為核心,輻射周邊小田村、康加村、建時村,做強“糧”產業;以楚山寶、江山沁園油茶企業為龍頭,帶動楠香村、大田村、小田村等打造萬畝油茶基地,做優“油”產業;泉湖村瞅準商機,與田園育才農科教基地合作,依托公司資金、技術、市場優勢,發展現代農業。
一個個工業企業紅紅火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餐廚垃圾處理廠等項目先后在泉湖片區建成投產,大家你追我趕,一個全鏈條循環經濟工業園正在形成。走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只見工人忙忙碌碌。在這里,每天處理生活垃圾500多噸,日發電量27萬千瓦時。
一個個文旅項目依托紅色資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修繕一新的陳賡故居,煥發活力的大將廣場,納入中小學生紅色研學和黨員干部教育“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主題線路,每年吸引10多萬的客流量。抓住“流量”密碼,泉湖片區以群體性賽事為主題,承辦“東山一師毅行大會暨長株潭城際徒步定向挑戰賽”,舉辦首屆“和美鄉村”農耕文化節,線下參與群眾達6000人次,線上達到“10萬+”的關注,社會反響非常好。
百姓富——
群眾就業“觸手可及”,“文化大餐”送到家門口
落日熔金,泉湖片區長太村炊煙裊裊,農家小院花開正艷。
“能就近就業,現在留在村里的人多了。”龍洞鎮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到泉湖片區投資興業的企業越來越多,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之前我在安徽做大型機械維修保養,這幾年,村里來了好多大企業,去年我就帶著老婆、小孩回鄉工作了。”湘鄉現代環保能源有限公司運行部副部長田俊欣高興地說。
龍洞鎮“零工驛站”改變以往求職“打游擊”的模式,聚焦靈活就業群眾需要,以驛站為載體提供信息發布、洽談對接、政策咨詢等服務,幫助群眾解決就業難題。目前,龍洞鎮“零工驛站”已幫助1000余名群眾就業,2023年楠香村獲評湖南省充分就業村。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激發鄉村振興活力的關鍵。
2022年,泉湖村入股吳記禾,鼓勵農戶“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土地流轉給村里有租金,自己在吳記禾莊園務工,能掙兩份錢。”村民李秀麗開心地說。
泉湖片區因地制宜,探索形成泉湖村“紅色培訓+入股企業+物業服務”、楠香村“農業種植+土地流轉+勞務輸出”、長太村“資產經營+糧油種植”、楊樹村“現代農科教示范基地”等業態,各村集體瞅準商機,創辦勞務公司、旅游公司,跨界與村內的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餐飲、民宿等經營主體合作,做深“農文旅”產業。2023年,片區4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突破3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5萬元以上。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現鄉村振興,不僅要讓村民富口袋,還要富腦袋。
龍洞鎮文化底蘊深厚,先后成功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湖南省詩詞之鄉”“湖南經典文化村鎮”“湖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成為湘鄉乃至湘潭的“文化名片”。
今年5月,省文聯組織全省“文藝兩新”骨干,到泉湖片區開展“漫步新農村感悟新時代”采風創作活動,創作許多優秀文藝作品。湘鄉市書法家協會更是將“家”直接搬到龍洞鎮,為書法藝術愛好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流互鑒平臺。
推進鄉村振興,幸福寫在泉湖片區人民燦爛的笑臉上!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