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6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張佳偉通訊員周志武)記者今天從益陽市文旅廣體局獲悉,端午期間,益陽市將舉辦18場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戲惠民演出。益陽市已連續11年開展“益陽花鼓大戲臺”送戲下鄉巡演活動,超過3300場,惠及200多萬名群眾。
近年來,益陽市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轉化運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非遺融入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通過開展非遺進景區活動,借助省鄉村文化旅游節、益陽非遺購物節等節會推介鄉村非遺產品,以張家塞甜酒、羞山官廳面等為代表的一批土特產借此打開銷路。全市11個傳承傳習點、14個非遺項目被納入全省非遺主題(研學)旅游線路,7個文旅點位被納入全省首批中醫藥康養旅游精品線路,助力全市鄉村觀光旅游、餐飲消費等產業發展。去年端午期間舉辦的省級非遺蘭溪雙橈龍舟表演賽火爆出圈,成為一次現象級傳播事件,有力推動鄉村文旅體產業融合發展。
益陽市加大非遺保護力度,通過資源挖掘、數字化記錄、資金投入、項目申報、人才培養,守住鄉村文化根脈。千兩茶、茯磚茶制作技藝并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益陽蝦子起拱等一批鄉村文化,得到搶救性保護。開展銀城十大非遺大師、市級非遺工坊(村鎮)示范點評選活動。目前,全市擁有省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43項,其中鄉村題材非遺項目約占95%;省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1人。
益陽市積極推廣非遺,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已連續6年組織非遺傳承人、文化志愿者深入山區教學點,開展“山里娃·學國學”流動國學堂活動,設置羊舞嶺窯、明油紙傘等非遺課程,累計授課160堂。開展書法家義寫春聯、剪紙皮影體驗等活動,在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同時助力非遺傳承。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