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開新局——
三湘沃野繪新篇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奉永成通訊員肖坤林
12月19日至20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湖南在奪取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后,乘勢而上,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766元,同比增長8.8%。
建立長效機制,筑牢防返貧底線
11月10日,省直宣傳文化系統駐安化縣7支省派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工作隊在直播間里打擂臺,銷售當地土特產。開播一小時,便銷售了13萬余元土特產品。黑茶、臘肉、馬渡大米等“土”貨,網上成“俏貨”。
今年6月,全省新一輪8841支工作隊、2.4萬余名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隊隊員同步輪換。他們手握“接力棒”,進村到崗,拿出“十八般武藝”,帶領村民“鼓腰包”,為鄉村增添美麗底色。
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返貧致貧底線。
湖南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在全國率先創建省級防返貧監測與幫扶管理平臺,推行監測預警信息化管理,對返貧對象實行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落實幫扶措施,增強內生動力。湖南健全“三員、三網、一戶一畫像”監測機制?!皟刹怀钊U稀眴栴}持續動態清零,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困難學生應助盡助,脫貧人口全員參保。目前,全省脫貧戶和監測戶,戶戶有幫扶措施,人人有增收渠道。
持續提高收入,筑牢防返貧底線。湖南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全省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質量的指導意見》,將監測收入基準線調整至7500元,防返貧監測對象實現應納盡納、應幫盡幫。
提升增收質量,富民產業越做越大
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幫助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一環。湖南出臺《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方案》,狠抓產業和就業兩個關鍵。
11月15日至16日,湖南首屆油茶節在祁陽市舉行。祁陽市通過發展油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全市茶油產量超1.5萬噸,年產值20億余元。
湖南將脫貧產業融入全省產業大布局,緊貼市場,促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立足農業資源稟賦優勢,打造糧食、畜禽、蔬菜、油料、柑橘、竹木等優勢特色千億產業,規劃形成12個核心產區產業集群。在每個市州建設鞏固脫貧成果產業示范園,全省脫貧產業接續梯次發展。
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在湖湘沃野上拔節生長。
12月18日,一輛裝滿雞、鴨、大米等農特產品的汽車從新化縣水車鎮錫溪村出發,開往長沙。今年,錫溪村脫貧戶鄒小初養殖的雞、鴨等農特產品,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全部銷售一空,僅這一項,就可增收3000多元。
村集體經濟是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引擎”。全省農業農村多元投入機制逐步建立,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截至11月底,全省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逾30億元,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空殼村”清零。
突出穩崗就業。今年全省脫貧人口務工超253萬人,脫貧群眾內生動力強勁,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增幅持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建設和美鄉村,激發內生動力
11月3日,在“精準扶貧”重要論述提出10周年之際,“十八洞”減貧與發展論壇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開。參會嘉賓深入湘西等地,交流探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的方法路徑,推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奮戰鄉村振興。湖南傳承脫貧攻堅精神,乘勢而上,持續提升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推進鄉村振興開新局。
湖南大力開展“千村美麗、萬村整治”工程和“同心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秀美屋場、五美庭院遍地開花。1萬多個美麗鄉村示范村,點綴在湖湘山水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成為人們向往的精神家園。
美麗鄉村,規劃先行。湖南立足鄉村特征提升鄉村風貌,全省1.8萬個村完成分類規劃,全面鋪開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廁所革命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邁向縱深,打造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
持續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湖南把“和”的理念貫穿鄉村建設始終,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抓手,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寧的鄉村精神風貌,構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鄉村有活力,沃野繪新篇。農民群眾的內生動力充分激發,“主人翁”意識越來越強,奏響了一曲曲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大地頌歌。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