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之筆繪鄉村振興秀美畫卷
——中外青年相聚鳳凰話巨變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莫成
通訊員吳東林
沱江之上,華燈初上。11月2日晚,10余位參加“十八洞”減貧與發展論壇的中外青年,齊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共同感受十年來中國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取得的豐碩成果,共話減貧經驗和鄉村振興。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作出“依靠科技,開拓市場,做大做優水果產業,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重要指示。十年來,鳳凰縣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把發展文化旅游業作為脫貧和鄉村振興的最大門路,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國脫貧攻堅交流基地等10余項國家級榮譽。今年,鳳凰縣又成功創建全國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沱江被評為“全國最美家鄉河”。
“發展鄉村旅游,不僅要有美麗的風光,還要有獨特的文化與之匹配。短視頻的優勢,就在于把這些快速傳播出去。”來自泰國的短視頻博主、云南南亞東南亞國際傳播交流中心海外傳播官陳慕筠首先發言。她分享了泰國發展鄉村旅游的經驗,并現場播放了自己拍攝的短視頻,精美的異域風光和民族風情,讓大家大開眼界,掌聲不斷。
陳慕筠是一位地道的中國通,在中國生活多年,并在云南完成了博士學位。她表示,今后將拍攝更多精美短視頻,更好傳播兩國文化。
CGTN歐拉中心德語部外籍記者珂甜第一次來到湖南。她說,作為一名德國人,湖南的土特產、美食、苗族服飾,都深深地吸引著她。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將記錄更多湖南的故事,講給其他國家的朋友聽。
“創業初期,有苦也有樂,有迷茫也有收獲。有一天,我分享了一條茶枯粉給女兒洗頭的視頻,點贊量超過1.2億人次,網友紛紛詢問如何購買。”鳳凰縣網紅吳四美分享了自己走電商帶動家鄉“好物出深山”的故事。如今的吳四美,帶動50余人就近就業,年銷售額超過800萬元。
“2013年11月3日,十八洞村民永遠忘不了這一天。”十八洞村團支部書記施康介紹了十八洞村發展文旅產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如今的十八洞村,被評為5A級景區,300余人吃上旅游飯,旅游年收入1450萬元。
未曾來過,鳳凰就像一個夢;如若到來,鳳凰便是一幅畫。
當天下午,大家還前往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麻沖鄉竹山村,實地感受文旅賦能鄉村振興所帶來的滄桑巨變。
菖蒲塘村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累累碩果掛滿枝頭,干凈整潔的產業路上,游人如織。大家走進柚子園采摘柚子,品嘗甜蜜的柑橘、獼猴桃,感受苗鄉人民的甜蜜生活。
深山苗寨,何以蝶變成網紅?在鳳凰縣麻沖鄉竹山村,棟棟苗族古民居依山就勢、鱗次櫛比,村民在家門口擺攤熱情招待遠方來客。大家走進村里的苗繡坊、米酒坊,都被濃郁的苗家風情所陶醉,紛紛掏出手機拍照、發朋友圈。
屋內,暖意融融;窗外,流光溢彩。
“曾經的湘西,藏在沈從文的書里,在黃永玉的畫里,在宋祖英的歌里”“如今的湘西,是一處讓世界旅行者駐足的世外桃源,一朵在歷史長河中盛開的時間玫瑰”“展望未來,湘西一定會成為眾人心馳神往的詩和遠方”……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共同描摹出一幅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