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鄉村——水西村。
炎帝陵開午門儀式。(本文圖片均由趙勁攝)
柏潤張咪曾志堅張和生
11月9日,第二屆株洲旅游發展大會在炎陵縣開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學術論壇、文旅項目觀摩、旅游美食推介等一系列活動將精彩上演,為市民和游客呈現精彩的文旅盛宴,驚艷八方來客。
炎陵地處湘東南邊陲、羅霄山脈中段,森林覆蓋率達83.55%。這里是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中國革命的紅色家園、宜居宜游的美麗家園,是文旅康養基地、生態工業基地、特色農業基地。
近年來,炎陵縣將文化旅游作為全縣未來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以全域旅游為抓手,全局謀劃,全業融合,全域提升,深入挖掘其最厚重的“古”、最壯麗的“紅”、最純凈的“綠”、最炫目的“彩”等優勢特色資源,進一步優化文旅產業結構,創新融合發展模式,構建“一心一環三大板塊”全域旅游格局,實現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轉變,奮力譜寫新時代炎陵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全域布局,打造文旅新品牌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
炎陵縣立足“古紅綠彩”稟賦資源,大做二者融合文章,加快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
他們將文化和旅游產業納入《炎陵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舉全縣之力挖掘炎帝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客家文化、民俗文化資源,不斷擦亮全國文化先進縣金字招牌,提升炎陵文化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塑造“炎帝文化IP”,聚焦“中華始祖炎帝”品牌,打造全球華人尋根祈福康養旅游目的地。
目標既定,篤定前行。
《炎陵縣旅游總體規劃》《炎陵縣全域旅游規劃》和景區專項規劃先后出臺,初步形成了科學完善、高品位旅游規劃體系,構建出“一心一環三大板塊”旅游大格局。同時,投資42億元,啟動了23個文旅康養重點項目建設,用優質項目推進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品牌創建全力推進。2022年,成功創建國家級品牌6個,省級19個。炎帝陵景區榮獲湖南省研學旅游(示范)基地;神農谷景區榮獲湖南省研學旅游基地、湖南省省級森林康養基地、湖南森林人家,神農灣豪利維拉國際酒店獲評“湖南省第一批五星級森林人家”,是株洲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星級酒店;云上大院景區榮獲湖南省研學旅游基地;紅軍標語博物館榮獲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炎陵縣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被譽為“井岡山下的文藝輕騎兵”,入選中宣部辦公廳、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聯合公布《第九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表彰名單》,今年,炎陵又入選“全國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形成了“三高一鐵”外部交通骨架,打造了串聯縣內核心旅游資源的全景旅游環線;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帶動文旅康養產業提質升級,形成了縣、景區、鄉村點三級游客集散服務體系……
目前,炎陵縣共有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2家,二星級飯店6家,旅行社3家、圖書館一家、文化館一家、博物館一家、紀念館一家、文體中心一處。2023年第一季度,接待游客157.49萬人次,同比增長12.31%,綜合收入10.55億元,同比增長9.98%;“五一”假期累計接待游客23.15萬人次,與2022年“五一”假期同比增長26.71%;實現旅游收入481.04萬元,與2022年“五一”假期同比增長72.25%……
炎陵的文旅事業,正在以全域并進的勢頭蓬勃發展。
創新“文旅+”,豐富文旅新業態
在羅霄山脈中段的炎陵縣十都鎮密花村,數十棟民宿坐落在山林間。精致的客家竹樓、靚麗的客家服飾、獨特的客家小吃,以及喜慶熱鬧的節慶儀式等,引來八方游客。通過積極發展民俗活動、農事體驗、康養旅游等文旅消費業態,十都鎮密花村村民人均旅游產業年收入突破2萬元。
而鹿原鎮,通過充分利用炎帝陵景區這一世界級文化旅游資源,創建了“以強帶弱、以建促產、以產富民、以富引美、以美善治”鄉村振興建設新格局,發展成為湖南特色文旅小鎮、湖南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
炎陵水西村利用附近的葉家祠等紅色景點,帶領村民們發展鄉村旅游,建起農家樂5家,年接待游客50000多人。
……
以文旅引領,炎陵縣大力實施文旅業態創新升級工程,在培育旅游消費新業態上下功夫,圍繞“吃、住、行、游、購、娛”,著力優化傳統業態,深化“旅游+”“+旅游”多產業融合發展,培育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延伸產業鏈,打造更多的吸睛點、興奮點、消費點和網紅打卡點,實現游客滿意和旅游盈利“雙贏”。
目前,炎陵縣打造了以海峽兩岸炎帝文化交流活動為亮點的“核心文化+旅游”,以黃桃節、桃花節為亮點的“文旅+農業”,以云上大院康養基地、神農谷康養基地為亮點的“文旅+康養”,以“炎陵非遺過大年”系列活動為亮點的“文旅+非遺”,以紅軍標語博物館紅色VR館為亮點的“文旅+科技”等產業融合項目,推動歷史文化體驗旅游、康養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研學旅游、民俗非遺旅游、文旅節慶賽事等現有融合業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與此同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推進旅游+戰略,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重點打造了39個旅游幫扶重點村,著重開發了鄉村旅游度假產品,依托鄉村旅游幫扶工程優勢,全縣48家休閑山莊、600多家農家樂、民宿加速發展,成立了縣民宿協會,解決了5600名群眾就業問題,其中貧困人口2112人,人均年增收1.8萬元。
而未來,炎陵縣還會進一步將文化融入到更多旅游項目、業態和新場景中,以更高定位打造旅游精品,做出品質和規模,加快打造文旅新業態新產品標桿。“文旅融合+體育運動”“文旅融合+互聯網”“文旅融合+夜間經濟產業”“紅綠相融+茶產業”……一大批融合新業態正強勢崛起。
以節為媒,秀出融合新景象
7月26日,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陵寢地——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鹿原陂上古樂悠悠,清香裊裊,炎帝陵祭祖典禮在此間舉行,社會各界共祭炎帝。祭祀典禮后,“尋中華始祖品炎陵黃桃”2023年第一屆炎陵黃桃文化節暨第九屆炎陵黃桃大會在炎陵縣中村瑤族鄉平樂村啟動。
8月4日,2023第一屆炎陵黃桃文化節——“桃”氣一“夏”·炎陵黃桃美食音樂嘉年華活動在文體中心廣場舉行,以炎陵黃桃為主題,將黃桃和以炎陵黃桃為材料的美食進行展示和品嘗,吸引了眾多美食愛好者。
這是炎帝神農文化傳承與炎陵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完美融合,是近年來依托中華始祖炎帝品牌資源優勢,做好文旅、農旅融合文章,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典型示范。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炎陵黃桃文化節引來5億多人次的線上流量,截至1-9月,全縣共接待游客702.6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1.48億元。
以系列節會活動為媒,炎陵縣聚焦文旅優勢資源,“秀”出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景象——
開展了炎陵旅游形象宣傳語征集、“炎陵線上桃花節”和“炎陵最美我來拍”抖音短視頻大賽活動。
大力推進農旅融合,把黃桃、柰李、茶葉等產業引入旅游線路設計中,并推出了多條避暑旅游線路,先后成功舉辦了線上壬寅年祭祀炎帝陵典禮、桃花節、黃桃大會、杜鵑花節、詩詞大會、攝影大賽等系列節會活動。
發掘元宵龍燈、三人龍、藤牌舞、畬族三月三、客家民俗、瑤族文化等具有炎陵特色的農村非遺項目,推動非遺與鄉村旅游融合。
創新策劃暑期文旅營銷。通過高炮廣告、高鐵地鐵海報、新媒體推送、落地短信宣傳、閃亮湖南旅博會、文旅推薦官等渠道,矩陣式宣傳旅游,在抖音、快手、視頻號等熱門短視頻平臺全方位展示炎陵。
辦一次會,興一座城。站在歷史新跨越的關鍵節點,炎陵縣將借力釋放第二屆株洲旅游發展大會的效應,持續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持續擦亮文旅特色品牌,為海內外游客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努力打造國際知名的炎帝文化體驗與養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全球華人尋根溯源之旅目的地、湘贛邊紅色旅游樣板區。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