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劉躍兵王柯灃
遠山如黛、河水清澈,古巷潔凈、庭院花香,游人徜徉其中,一步一景。初冬時節,盡管天氣有些寒冷,永州鄉村旅游依然紅火。
近年來,永州市廣大農村依托豐富的文化資源、美麗的田園風光,大力推動鄉村文旅、農旅融合發展,村莊舊貌換新顏,不少地方農民吃上“旅游飯”。
瑤文化惹人沉醉,古跡引來八方游客
篝火驅散寒意。11月13日晚,江永縣蘭溪瑤族鄉勾藍瑤村民俗表演廳,當地村民表演的原生態瑤族歌舞,贏得游客陣陣掌聲。
村民何際琨告訴記者,他白天在村種植合作社干活,晚上參加民俗表演,有雙份收入。
村民歐陽美妃接過話茬,今年,她家的民宿基本上天天客滿。
勾藍瑤村依托秀美的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民俗風情,成立民俗表演合作社、種植合作社、民宿合作社、基礎設施合作社,村民以土地、民居入股成為股東,“旅游飯”吃得噴噴香。
“今年9月28日,2023江永女書國際音樂旅游周開幕音樂會在村里舉行,吸引了大量游客。”村支書歐陽明俊說。
江華瑤族自治縣沱江鎮山寨村,有保存完好的奇獸巖摩崖石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過客亭等文物古跡,成為游客打卡的熱門景點。
村民歐杰言,以前在廣東開辦工廠,他見來村里旅游的客人越來越多,便返鄉開辦民俗主題農莊,年收入上百萬元。
村民莫海燕,去年從廣東返鄉種植4畝草莓,游人慕名前來采摘,年收入10多萬元。今年,她又擴種3畝草莓。
漫步村莊,只見農莊、農家樂、水果采摘基地、旅游商品店生意紅火。“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8萬元。”村支書李正軍介紹。
現代田園風光好,村民當上研學指導老師
祁陽市茅竹鎮三家村沒有人文優勢,鄉村旅游同樣紅紅火火。
該村依靠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2016年初,三家村引進德輝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集中流轉全村5000畝土地,建成蔬菜基地,發展智能農業,7個蔬菜品種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田間滴灌,大棚溫度濕度、通風透氣,全都在手機上可以操控,無土栽培的蔬菜品質更好,引得游人一探究竟。”村支書馬春生介紹。
村民高彩虹今年50歲,2014年從廣東返鄉后,在德輝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務工,她勤學愛鉆,很快掌握了相關的操作技能,一個人管理30多畝田。
現在,高彩虹又多了一份新的職業——農業實踐指導老師,負責向前來研學的中小學生講解育苗、栽培、管理等知識。
一開始,她還有點緊張,如今,講課越來越自信了。
今年1至10月,三家村接待旅游人數53.81萬人,實現旅游收入1.82億元,同比增長42.3%。
記者來到寧遠縣灣井鎮周家壩村,綠油油的油菜一望無際,觀景臺上,游人登高望遠,心曠神怡。水果采摘園,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
村民介紹,早些年,村里“巴掌田”“雞窩地”不少,種植效益不高。2016年,通過土地流轉、小丘改大丘,建成高標準農田,實現規模化種植,機械化生產,村莊還成為省級美麗鄉村。
村干部李海林告訴記者,如今,種田的效益提高了,還有不少人前來游玩。村民建成水果采摘園、攀巖等項目,旅游產業越來越興旺。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