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利飛
通訊員 朱珊
湖南是全國糧食主產區之一,耕地保護至關重要。目前全省耕地保護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在哪里,我省將如何一一攻克,未來十年全省耕地保護要達到怎樣的目標?
近日,湖南率全國之先編制印發《湖南省耕地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年),立足現狀,分析形勢,確定目標,并提出耕地保護“量質并重、永續利用”。
定目標,量化七大核心指標
目前,全省耕地面積為5431.71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600億斤左右。湖南以占全國2.8%的耕地,生產了全國4.5%的糧食和12.2%的稻谷。
“保障糧食安全,要千方百計穩面積、穩產量。”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謝文說,《專項規劃》明確將耕地保護目標作為必須堅守的約束性指標,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紅線在哪兒?規劃提出了七大核心指標。到2025年全省耕地保護目標不少于5431.7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少于4812萬畝;到2035年全省耕地保護目標不少于5373.9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少于4804.69萬畝,全省糧食播種面積不少于7150萬畝,油菜種植面積不少于2280萬畝,逐步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省自然資源廳耕保處處長李建國表示,各項目標均依國家規定和省里實際情況而定。《專項規劃》2021年3月啟動編制,兩年多來,全面收集各類基礎資料,多次開展專題研究會、專家咨詢會和論證會,廣泛征集了行業專家、社會民眾意見。
一張圖,統籌各類空間關系
耕地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統籌考慮、全盤推進。但哪些是耕地、哪些是林地,以前“非農化”“非糧化”的耕地要如何恢復,都有講究。《專項規劃》明確空間布局,從源頭管控,統籌耕地、林地、園地等農用地的空間關系。
目前,耕地保護“一張圖”成果,已經全部在全省21.18萬平方公里的地形級實景三維上進行了應用。永久基本農田顯示為黃色地塊,是規劃期必須嚴格保護的優質耕地;耕地后備資源和恢復耕地資源顯示為青色和淡黃色,是規劃期補充耕地的重要來源。
“一張圖”上,既展示了各類資源的立地條件和自然地理格局狀況,回答好了耕地保哪里、占哪里、補哪里、恢復哪里、提升哪里,又能做到實施、監督、考核、評價都在同一平臺上實現。
提質量,建設現代化良田
我省5400多萬畝的耕地,在“圖”上顯示成502萬個圖斑,平均每個圖斑只有10.8畝,耕地極為破碎,且在坡度15度以上地塊的耕地占比9.35%,25度以上的耕地占比2.15%。
耕地“上山”問題不容忽視。對此,《專項規劃》明確建立“耕地恢復+”實施模式,將山上耕地逐步調整到山下,果樹苗木盡量上山上坡;同時積極推進“百畝片、千畝片、萬畝片”恢復整治工程,確保示范片耕地數量有增加、質量有提升、布局更集中。
為確保耕地資源量質并重,《專項規劃》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具體來看,到2025年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298萬畝,改造提升452萬畝;到2030年累計建成4643萬畝,改造提升1212萬畝;到2035年,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良好的高標準農田。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