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s8eo4"></pre>
<bdo id="s8eo4"><tfoot id="s8eo4"></tfoot></bdo>
<bdo id="s8eo4"><strong id="s8eo4"></strong></bdo>
<nav id="s8eo4"></nav>
<li id="s8eo4"></li>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湖南政研網>鄉村振興

    跑好鄉村振興“第一棒”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  時間:2023-04-03 11:31:56

    跑好鄉村振興“第一棒”

    ——精準扶貧首倡地湘西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生動實踐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頤佳曹嫻

    “精準扶貧”理念提出10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徹底改變貧困歷史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2%,書寫了首倡地的精彩答卷。

    跑好鄉村振興“第一棒”,首倡地續寫首倡之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湘西州“精準”守住底線任務,打造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激活群眾內生動力,向著共同富裕目標穩步前行。

    春分剛過,武陵山脈腹地生機勃發,春芽吐新、橘樹抽梢,金黃的油菜花田成為研學“課堂”,土家苗寨山歌唱出動人新聲……

    組織振興,選強配優帶頭人

    ——“我們對宏霞100個滿意”

    宏霞是誰?保靖縣復興鎮甘溪村村民會驕傲地告訴你,“她是我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咱們的主心骨啊!”

    宏霞姓劉,一頭短發,快人快語。3月中旬,記者跟隨她登上一片山坡,200余畝“紅美人”柑橘長勢正好,一根根水管在青山間延伸。

    “去年夏秋冬連旱,靠著這水肥一體的管網精準滴灌,滿山橘樹挺過了關鍵成長期,今年就能掛果。”劉宏霞欣慰地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甘溪村人深有體會。全村448戶、1661人,土家族、苗族、漢族各占三分之一。“一村37個姓,誰也不服誰。”甘溪村要振興,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帶頭人。

    鄉村邁大步,關鍵看支部。湘西州采取“優秀干部留一批、后備干部用一批、外出能人引一批”的方式選優配強村(社區)“兩委”班子。劉宏霞就是村里請回的能人,在浙江寧波一家光伏企業擔任高管的她放下30萬元年薪,回村“擔硬肩”。

    “哭過、吵過。”性子爽直的劉宏霞上任后沒少碰釘子,她沒想到,管一個村,可不比管一個廠容易。一條進村路要拓寬,誰家都不動;一個牛欄臭氣熏天,卻遲遲搬不走。

    2021年5月,甘溪村被確定為湖南省委組織部鄉村振興對口幫扶村,隨著駐村工作隊的到來,劉宏霞有了堅強后盾。“思想‘振興’起來,鄉村才能振興。”駐村工作隊隊長唐杰對劉宏霞說。

    工作隊組織村“兩委”成員、村民小組長、致富帶頭人,走進花垣縣十八洞村、浙江安吉縣余村等省內外先進村實地考察。走出“山門”,打開“心門”,大家在對比中學到經驗、看到差距,也理清了思路。

    村里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盤活千畝良田、大片林地;當地洛浦古城文化被進一步挖掘,發展研學產業和鄉村旅游;“兩年幫扶計劃”“5年發展計劃”“15年總體規劃”,一張振興藍圖徐徐鋪展……曾經軟弱渙散的甘溪村,正蝶變成為集“農業示范、文化體驗、旅游觀光、科普研學”于一體的小康村。

    村集體經濟收入節節攀升。2020年僅依靠縣產業分紅5萬元,2022年以經營收入為主的村集體經濟達156萬余元,帶動全村戶均增收7800余元,人人有分紅、戶戶得實惠。

    71歲的老漢滕樹早蹲在村委會門口,一邊曬著太陽,一邊看舊村舍改建研學基地。聽人談起劉宏霞,他立馬起身豎起大拇指說:“我們對宏霞100個滿意!”提起村里的點滴變化,他聲調高了八度向我們一一道來。

    近幾年,湘西州1307名優秀返鄉大學生、外出務工經商能人和2329名產業帶頭人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每個村“兩委”班子至少有1名大學生和1名產業致富帶頭人。

    為保證村(社區)組織運轉有效,湘西州持續推動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向基層傾斜,年均投入配套資金150余萬元,村均運轉經費提高到22萬元,切實解決農村基層干部后顧之憂。

    有能力、有活力,村民滿意的“宏霞”,活躍在湘西州的村村寨寨。

    人人參與,激活內生動力

    ——“來,先把我家院墻拆了”

    春分時節,花垣縣朋巖村的1200多畝黃金茶被薄霧籠罩。“這是8號黃金茶,目前最好的品種。”朋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石海林向記者介紹。

    朋巖村2019年成功脫貧摘帽。然而,難題緊接而來。茶葉基地由村里引進一名礦老板投資,帶動村民務工增收。茶園3至5年才出茶,前期大量投入后,老板心生退出之意。

    正在石海林感到為難之際,湘西州委辦駐村工作隊來了。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大家一合計,茶葉長得好,再過一年就能看到效益,村支“兩委”領頭把茶葉基地做起來。

    怎樣才能帶動大家一起干?“把黨小組建在產業鏈上。”村支“兩委”牽頭,4名村干部與1名黨員帶頭,分片區劃分責任管理,做好茶葉基地培管,讓村里人時刻“看得見”、感覺“靠得住”。

    2022年,一場罕見干旱,給茶葉基地帶來嚴峻考驗。旱情嚴重時,駐村工作隊、村干部、黨員帶頭在前,30多名村民自發組成抗旱隊伍,每天從晚上8時干到早上6時,從1公里外的河里引水過來,一株一株澆灌。連續奮戰40多天,保住了上千畝茶園。

    在湘西大山,為深層次激活村民內生動力,全州按照“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的標準,選派了1802支工作隊、4855名駐村第一書記和隊員,對全州1789個村(社區)和14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派駐全覆蓋。

    讓“最能打仗的人”和村支“兩委”形成合力,在抗旱救災、森林防火、疫情防控等重難點任務中,廣大黨員沖鋒在前、服務在前,從而帶動村民從“站著看”到“點個贊”、從“跟著做”到“搶著干”。

    “最大的變化是人心的變化,是主人翁意識的覺醒。”朋巖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蔣懿璋深有感受。村里搞人居環境整治,最開始大家無動于衷。

    2022年10月,村里一農戶前坪,工作隊組織的院壩會從白天開到月上枝頭。人居環境整治怎么搞?路要寬,燈要亮,水要通,環境要好看……你一言我一語,大家暢所欲言。

    石少云家在進寨子的路口,坡道、拐角,早年修建的過道僅三四米寬,村里車輛進出常常在這里被卡住,居民生活極不方便。

    “我有40多年黨齡了,黨員就應該有個帶頭樣子。來,先把我家院墻拆了。”石少云說。

    “堵點”通了,村民的“心路”也通了。90后小伙子石燈文主動拆掉自家門前兩個棚子,讓出地方修建村民休閑廣場。家家戶戶拆圍推綠,原來高高的實心圍墻變成低矮花墻,發展庭院經濟。實施農村改廁工程,補貼資金有限,村里就自建泥瓦匠隊,鄰幫鄰、戶幫戶,全村95%的農戶家里有了衛生廁所。

    據不完全統計,湘西州已有10.6萬多個互助小組,57.2萬余戶農村群眾參與互助,基層群眾在“親幫親、戶幫戶、你幫我、我幫你”中感受著鄰里和諧帶來的美好生活,自覺成為鄉村治理、產業發展、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

    雙塘街道興田村位于吉首市城郊,隨著城市擴建,農民土地被陸續征收。村里很多人獲得豐厚的拆遷補貼款。但有的坐吃山空,有的缺少精氣神。

    “失去了土地生計,學習新手藝最打緊。”村黨支部書記楊喬建帶頭給“兩委”成員設崗定責,經過學習交流、反復研究,制定“黨建+村集體(公司)+村民”的模式,成立吉首市興田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全體村民為股東,利用離城區近的優勢發展勞務服務型經濟。

    由于城鎮化進程加快,吉首大量老舊小區改造后需要物業進駐,興田公司先后承接了吉首市一中新校區、高鐵站等項目的建筑施工、后勤服務、垃圾清運業務,150余名失地村民就近轉移就業。兩年時間,失地“空心村”真正實現從“他扶”到“自立”的根本轉變。

    自己的村莊自己建,建設的成果共同享,群眾把共同奔小康的目標化作實際行動,人人都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山鄉巨變,新時代新畫卷

    ——“首倡之地當有首倡之為”

    “290萬湘西各族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精準脫貧好路子。”近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古丈縣默戎鎮牛角山村黨總支書記龍獻文走村串戶宣講全國兩會精神。作為率先脫貧攻堅的先進典型,對跑好鄉村振興“第一棒”他充滿信心。

    牛角山村曾是典型的“老少邊窮”純苗族聚居村,2008年以前人均年收入僅791元。古丈苗歌曾唱道,“有女莫嫁牛角山,家家戶戶窮叮當,半年有糧半年荒,十個漢子九個單”。當時作為村支書的龍獻文,急得翻來覆去睡不著。

    直到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點亮了他的心燈。“總書記說,‘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么、養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那咱靠山為啥不能吃山?貧困戶就是生產力。”

    思想偉力激發實踐動力。說干就干,利用村里800多米海拔優勢開辟茶園,利用地形地貌和苗家特色發展旅游。農家樂、茶廠、生態養殖項目陸續上馬,一條綠色生態致富路越走越寬。

    2016年,牛角山村精準識別的貧困戶100戶、398人全部脫貧。2022年,村里夯吾苗寨、夯吾戎寨共接待游客83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2.3億元;茶葉收入1.1億元,茶文旅融合的牛角山村固定就業1350人,帶動就業2000多人,惠及周邊5000余農戶,真正將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首倡之地當有首倡之為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政治責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書記虢正貴深有感慨地說,精準扶貧是改變湘西貧窮命運的金鑰匙,進入新時代的十年,湘西州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創造了中國脫貧攻堅的鮮活樣本。

    酉水為憑,武陵見證。如牛角山村一樣,精準扶貧的陽光照亮了湘西的山山水水,山民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新道路上。

    永順縣芙蓉鎮利用大瀑布、懸崖吊腳樓、五里長板街打造中國最美“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游人潮水般涌入,2022年村集體收入突破114萬元,成為村集體依靠旅游業發展的新高地。

    龍山縣五官村,將中草藥吳茱萸、柑橘、黃豆層層套種,漫山遍野播撒希望。村民通過土地入股,與村集體“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發展模式,為農村土地合作創造新典范。

    鳳凰縣大田垅村的生豬養殖、鵪鶉養殖產業興旺,千畝桑蠶示范基地生機盎然,憑借“突出黨建引領、突出資源整合、突出企業優勢”的產業興村模式獲得“全國基層治理先進單位”稱號。

    “矮寨不矮、時代標高”。湘西州全面消除薄弱村,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的村占比達76.6%,50萬元以上的村由原來的20個增長到185個。

    村民荷包富了,精神也更美了。山門大開,踔厲奮發,精準扶貧首倡地加快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區。

    您聽,古丈苗歌唱出新版本:“牛角山上茶飄香,夯吾苗寨游客歡,搭幫黨的好政策,家家戶戶是小康。”

    相關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

    天天色天天射综合网,欧美精品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陈冠希,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pre id="s8eo4"></pre>
    <bdo id="s8eo4"><tfoot id="s8eo4"></tfoot></bdo>
    <bdo id="s8eo4"><strong id="s8eo4"></strong></bdo>
    <nav id="s8eo4"></nav>
    <li id="s8eo4"></li>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网站黄|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日本护士激情波多野结衣| 国产日韩在线亚洲字幕中文|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a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蜜桃视频一日韩欧美专区|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日本乱人伦aⅴ精品|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亚洲另类| 哦哦哦用力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404款禁用软件onlyyou|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成年人网站黄色| 国产乱子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清 |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免费a级黄色片|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性伦片美国刺激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呲| 野花日本免费观看高清电影8 | 女人是男人的未来1分29|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黄色福利视频网站| 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国产| 午夜成人免费视频| 99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男男(h)肉视频网站| 国模gogo中国人体私拍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84pao强力永久免费高清| 求网址你懂你的2022| 国产真实偷乱小说|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免费一级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