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廖義剛
沈潭鎮曾經是醴陵市面積最小、人口最少、位置最偏、基礎最差、財力最弱的鄉鎮之一。近兩年,沈潭鎮壯產業、改作風、強基礎,著力打造湘贛邊鄉村振興典范。
產業強鎮,“墊底”鄉鎮引來“富項目”
4月以來,沈潭鎮三星里村加緊櫻花基地建設,1000余畝土地流轉有序進行,通往基地的道路按計劃推進“白改黑”。
“沈潭鎮這兩年變化大,發展前景好。”櫻花基地項目負責人林坤池幾經考察,去年決定投資上億元,將項目落地沈潭鎮。
沈潭鎮黨委副書記成沁洪介紹,這是該鎮近兩年招引的重點項目,將結合紅色文化打造特色文旅項目,可直接帶動100余戶農戶增收致富。
地處湘贛邊大山深處,沈潭鎮以前沒有特色產業,財政稅收長期在醴陵鄉鎮墊底。鄉村振興戰鼓催征,沈潭鎮吹響“走出去、引進來”號角。
聚力招大引強,緊追牽引性強、帶動力強的優質企業,盯動向、找信息、談合作……去年,吉利煙花總部、櫻花基地項目相繼落戶,沈潭鎮告別沒有穩定稅源、重點項目的歷史。
去年,沈潭鎮新增經營主體167家,稅收首次突破千萬元。
謀劃未來,沈潭鎮規劃現代工業片區、生態農業片區、休閑旅游片區,客商接踵而至,迎來發展“春天”。
作風轉變,黨員干部不再“守攤子”
久居偏遠鄉鎮,沈潭部分黨員干部存在“守攤子”思想,制約了地方發展。
“小不是發展落后的理由,窮不是治理低效的借口。”2022年初,沈潭鎮新一屆黨委、政府產生,醴陵市委副書記、沈潭鎮黨委書記陽建表示,堅決破除“守攤子”思想,以改作風推動鄉鎮面貌大改變。
不久,政治建設、效益建設、文化建設、能力建設、形象建設“五大建設”行動在全鎮展開。“三比三看(比工作實績,看執行力度;比作風形象,看精神面貌;比貢獻大小,看擔當作為)”活動在村、社區落地見效。
2022年8月,沈潭社區養殖基地資金鏈斷裂,幾萬只白羽雞滯銷。社區干部個人貸款數十萬元投入養殖基地,通過電商、朋友圈等渠道解決銷售難題。
“建幸福屋場的時候,每天都有干部盯進度。看到他們這么負責,村民紛紛加入幸福屋場建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三星里村新屋組組長易少龍感慨地說,沈潭鎮能在短短一年時間發生如此大的變化,秘訣就在于干部作風的轉變。
“我們提出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精神,加速推進黨員干部作風轉變。”陽建介紹,經過兩年努力,黨員干部面貌一新,從不愿干到主動干、從不想干到搶著干。
補短強基,落后小鎮迎來大變化
從沈潭鎮三星里村幸福屋場抬眼眺望,一條黑色柏油路穿過村莊。道路兩邊,山花盛開,民居錯落有致。村民易紹林說:“柏油路、幸福屋場建好后,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游客越來越多。”
沈潭鎮基礎設施薄弱,主干道、村組道路破損嚴重,便民服務中心老舊,村干部曾“雨天打傘辦公”。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福,建屋場。沈潭鎮將基礎設施升級列為頭等大事,每項任務由一位黨政班子成員牽頭負責,“每日一調度、每周一會商”,掛圖作戰,落實落細。
一年多來,該鎮建成首個幸福屋場,新建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實施26.5公里村道“白改黑”,建設近萬畝高標準農田,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昔日落后的沈潭鎮,如今成了和美鄉村。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