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灣村明白人”紀實之三
“灣村明白人”助好力 鄉村振興有勁頭
徐德榮聶沛鄧正華楊明濤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鄉村振興要抓住“人”這個關鍵因素。耒陽市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充分發揮“灣村明白人”的作用,讓其成為鄉村振興工作有益補充。該市引導“灣村明白人”當好鄉村振興助推員,帶動、指導村民大力發展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吸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示范引領蹚富路
新綠的油茶林隨風起舞,畦畦稻田蔥蘢欲翠,魚塘水清碧波蕩……立春時節,哲橋鎮泉塘邊村,恰似耒水河畔的世外桃源。
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廢景象。泉塘邊村黨總支書記介紹,因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村里大多數地塊猶如沼澤般,不宜耕種,加上年輕人外出務工,農田拋荒現象不斷。
“灣村明白人”曾德唐不忍看到家鄉的土地日漸荒廢,便想說服村民重新開墾拋荒地,讓土地再度復綠。可質疑聲不斷,“腳踩進地里都動不了,怎么開墾?”“在外面打工一個月有四五千元,種地賺得了這么多?”
“大家質疑的事,我來做。大家不敢干的事,我先帶頭干。等有成效了,大家再跟著我一起干!”曾德唐說干就干。
2021年,曾德唐流轉近1000畝地,成立坪上種養專業合作社,清除荒地雜草、多次深翻土地、修整排水溝……經過一系列的整改后,近千畝土地種上了油茶、水稻等,重新披上了綠裝。
看著曾德唐干得火熱,許多村民找到他申請入股。如今已有23名村民加入坪上種養專業合作社,人均增收2萬余元。
在一個個像曾德唐一樣的“灣村明白人”的示范引領下,耒陽鄉親奔走在寬闊的致富路上。
技術指導增活力
新春伊始,馬水鎮燕中村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們修繕水溝、翻耕煙田,雖然辛苦,但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燕中村這幅春忙畫卷與“灣村明白人”曹啟洪分不開。68歲的曹啟洪是燕中村有名的煙田“土專家”,村民有任何煙葉種植方面的疑難雜癥,都會來請教曹啟洪。
“前年,我的煙田遇上了病蟲害。打藥、引誘……各種方法都用遍了,還是沒起一點作用。最后是曹啟洪結合多年經驗,要我用康寬、敵殺死、蚍蟲啉、阿維菌素防蟲,用噻菌銅、甲霜霖猛鋅、乙酸銅防病雙管齊下才得以解決?!笨緹煼N植大戶李友良說。
不僅如此,曹啟洪還引導、鼓勵村民積極種植烤煙,促進村民穩定增收致富。2021年,在曹啟洪的勸說下,燕中村村民曹中明與人合伙種植200畝烤煙,當年便盈利7萬元。
在曹啟洪的助力下,2021年燕中村共種植烤煙1013畝,最高畝產達70公斤,實現產值347萬元。2022年,燕中村烤煙種植面積增加到1150畝,成為馬水鎮產煙排頭村。
在“灣村明白人”的隊伍中,有許多像曹啟洪這樣的“土專家”“田秀才”。他們常年活躍在田間地頭和生產一線,交流種養經驗、傳授種養技術,架起了農民增收致富橋梁,為鄉村振興增添活力。
牽線搭橋引鳳凰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
過去,鄉村人才外流、素質偏低等問題困擾著鄉村發展。如何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所能、大顯身手,讓鄉村人氣進一步旺起來、發展腳步更快起來?
耒陽“灣村明白人”發揮其群眾基礎好、個人威望高的優勢,將外流的“金鳳凰”帶回來,投身鄉村振興。
大義鎮東方紅村“灣村明白人”李丙育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李丙育通過牽線搭橋的方式,發動同村在外務工人員12人返鄉創業,集體成立耒陽市中勝農林專業合作社,發展村集體經濟。他們以本村土地作為原始股份,流轉村里40余畝土地,建設稻蛙共養基地,由全村村民參與分紅,并提供就業崗位10余個。當年,稻蛙共養總產值達到90萬元。
李丙育還多番聯系后盾企業、愛心商戶,集資修建李家碼頭,為來往客商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條件。
目前,耒陽市由“灣村明白人”牽線回鄉的創業人員已達916人。2021年至2022年,全市外出務工人員返鄉超2萬人,返回率達9.9%。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