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彭可心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全面拓展就業空間,推動就業工作穩中向好;集中力量辦實事,著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2年,湖南堅持人民至上,出臺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努力把群眾“盼的事”變成黨委政府“干的事”,讓民生工作更有“溫度”、更有“質感”。
打好組合拳,穩崗擴就業
1月20日,農歷除夕前,長沙市望城區高塘嶺街道西塘街社區的工作人員開始走“親戚”拜早年。寒暄祝福后,問得最多的是“是否需要崗位、技能培訓機會”。
劉娟是社區殘疾困難家庭劉義香、劉淑純夫妻的女兒。她對前來走訪的社區民政專干譚丹、人社專干王芳道出心愿:“想學習養老護理技能,外出工作。”
王芳告訴劉娟,社區將根據走訪了解的求職者情況制定“一人一策”幫扶計劃,開展育嬰員、計算機、養老護理、網絡創業等技能培訓。“春節過后就開班,到時提前通知你。”技能學習有了著落,劉娟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過去一年,為穩就業、保民生,湖南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著力打好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組合拳,拓展就業空間,加大對重點群體就業的幫扶力度,全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5%。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湖南城鎮新增就業73.65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4.0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1.5萬人,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就業是勞動者獲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徑。湖南強化就業優先導向,落實各項援企穩崗政策,全力保障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
2022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36元,比上年增長6.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5%,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2022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比城鎮高1.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以農村居民收入為1)為2.42,比上年縮小0.03。
民生實事落地,幸福清單暖心
“眼看著家門口的這所民辦中學變成了公辦中學,孩子去年小學畢業被微機派位到這里讀書,我們心里高興咧。”近日,長沙市開福區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附近居民劉湘泉說起孩子上學的事,難掩興奮。
自2022年秋季開始,長沙市開福區教育局將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招生納入公辦學校招生體系,采取就近入學原則進行學區劃分,增加財政投入保障教學,得到家長和學生一致好評。
從根本上解決部分地區群眾“上學難”、公辦學校“一位難求”的問題,是湖南辦好民生實事、增進群眾福祉的一個縮影。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周密部署和堅強領導下,全省各級各部門持續加大民生投入,集中力量辦實事,10件22項重點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教育發展持續加快。2022年,全省累計完成投資137.36億元,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4.06萬個;14所楚怡公辦中職學校全部啟動改擴建;完成建設聯網中小學幼兒園周邊等重點部位安防設備10.35萬個。
困難群眾得到切實兜底保障。2022年,全省累計支出80.75億元,用于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
城鄉基礎設施繼續完善。2022年,全省開工改造1500個城鎮老舊小區;1000個農村千人以上集中飲用水水源地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整治;提質改造農村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6995.65公里,建設農村公路安防設施8031.65公里。
醫療服務水平持續提高。2022年,全省對33.93萬孕產婦和33.35萬新生兒開展產前和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為農村適齡婦女及城鎮低保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103.26萬人;122個縣(市、區)和省本級已有1010家醫療機構實現普通門診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
服務救助能力不斷增強。過去一年,全省完成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20058戶,養老機構新增護理型床位5004個;對13337戶困難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17517名殘疾兒童獲得康復救助。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