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婷婷
2022年,全省各級財稅部門克服經濟下行、疫情沖擊和極端干旱等困難,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全省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3101.8億元,其中地方稅收2004.5億元,非稅收入1097.3億元。
一年來,湖南財政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深化預算管理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為全省經濟社會穩健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全力穩經濟大盤
支持“三個高地”建設
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機制,全省退稅由省級統一墊付、直達企業,確保應退盡退、早退快退,全年退稅685億元,惠及4.9萬市場主體;穩就業穩市場主體,爭取中央直達資金2068億元,較上年增長41.6%;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全年新增專項債券規模1463億元,增長10.2%,集中支持產業園區配套、交通、新能源等11個領域項目913個,撬動總投資6811億元;簽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85個,融資近300億元,為擴投資、穩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穩住經濟大盤,推動“三個高地”建設全面鋪開。
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支持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成開通,株洲中小航空發動機、長沙新一代自主可控計算系統獲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獎勵,174家新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獲中央財政獎補。
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兌現企業研發獎補11億元,引導全省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突破1000億元。推進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改革,向2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投放信用貸款超70億元。
打造開放發展高地。3年安排債券100億元,推動自貿試驗區平臺提質、產業升級;支持五大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支持舉辦世界計算大會、全球湘商大會等重大活動,展示湖南對外開放新形象。
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建設生態綠色湖南
助力鄉村振興,補齊水利短板。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近120億元,設立鄉村振興產業投資基金;向實際種糧農民加發一次性補貼19.1億元,統籌國、省補助24億元,接續實施“六大強農”行動,推進農業現代化;國、省補助54.6億元,支持犬木塘、大興寨等國家骨干水網工程、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對1018座小型水庫開展除險加固。
加強污染防治,完善投入機制。國、省投入247.5億元,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湘江保護和治理、洞庭湖總磷污染控制與削減攻堅等重大環保專項行動;建立財稅支持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框架,健全聯動省內外、覆蓋全流域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完善大氣質量考核辦法,推動全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守住安全發展底線
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一個不落。省級補助24.2億元,支持每個市州建設1所楚怡中職學校;全省投入333億元,支持5460萬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城鄉低保省級指導標準分別提高到600元/月、4600元/年,殘疾人兩項補貼提高到每人每月75元;縣級以下英雄烈士紀念設施整修資金使用績效排全國第1位;支持562家體育館、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免費低收費開放,支持張家界承辦首屆全省旅發大會。
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全年全省投入310億元,全力保障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緊急下達國、省補助24.1億元,支持市縣處置洪澇、地質災害、極端干旱和森林火災等應急突發事件,開展全省自建房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對123個縣區財政運行進行綜合評估分級,加大重點地區風險管控。
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2023年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將加力提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提供堅實保障。
嚴格執行“穩、進、高、新”工作方針,堅持聚焦關鍵、全面統籌、艱苦奮斗、改革創新、兜穩底線五項原則,注重加強與就業、產業、科技、社會政策協調配合,聚力支持打好“發展六仗”,合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主要支出政策包括多措并舉擴大內需、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增強創新發展科教人才支撐、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等六個方面。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