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工作重心由脫貧攻堅轉移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來,衡陽市緊緊圍繞“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又是一個豐收季。稻谷金黃,瓜果飄香。行走在金秋的蒸湘田野,處處是五彩斑斕的好景致,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新圖景。
陳鴻飛龍元河王寧寧
陳嘉卿廖一臣龍運方
又是一年秋分時,又是一個豐收節。
9月23日,衡陽縣慶祝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暨“角山米業杯”籃球大賽(村BA)啟動儀式,在庫宗橋鎮華山村舉行。
上午9時,歌伴舞《豐收歌》拉開活動的帷幕,展示了衡陽縣和美鄉村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啟動儀式上,衡陽縣委、縣政府對朱霞、劉春桃、馮純祥等5位“衡陽縣2023年優秀種糧大戶”進行表彰。
華山村豐收的田野里,種糧大戶徐正國請來的農機手駕駛著9臺收割機進行收割作業,金黃色的稻谷從機身旁“嘩嘩”流出,直接裝車托運。
“近年來,衡陽市完成糧食播種面積突破700萬畝,產量逾32億公斤,獲評全省糧食生產先進市。”衡陽市委書記劉越高介紹,該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田長制,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糧食面積、產量任務,雜交水稻創新示范基地早稻畝產實現重大突破。今年全市夏糧豐收、早稻增產。目前,秋糧陸續進入收獲期,糧食生產有望再獲豐收。
“近年來,衡陽市率先在全省引進第三方機構實施精準監測,沒有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市委副書記、市長朱健表示,鄉村車間和公益性崗位的規模及吸納脫貧人口數量持續提升,脫貧人口、監測對象人均年收入高于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邁出堅實步伐。
春華秋實。衡陽市連續兩年獲評全省鄉村振興對口幫扶先進單位,衡南、衡陽、衡山、衡東、祁東縣被評為2022年度全省有效銜接考核“好”的等次。耒陽“灣村明白人”入選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衡陽群眾”品牌創建經驗入選《中國改革年鑒》。
蒸湘區“五力”齊發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耒陽市政策“組合拳”穩住就業“基本盤”等典型經驗獲省政府通報表揚。石鼓區旭東村上榜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珠暉區茶興村、南岳區光明村、祁東縣蘭古村入選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名單。今年,衡陽縣梅花村入選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石鼓區旭東村、衡南縣桐梓山村、衡東縣李花村、耒陽市集鳳村、常寧市石山村等5個村被認定為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全面筑牢防返貧底線
金秋時節,筆者走進位于石鼓區角山鎮三星村的鵬盛農業蔬菜種植基地,村民正在采摘茄子、辣椒、苦瓜等蔬菜瓜果。
“今年三星村農戶分紅累計15萬元。”公司負責人劉新軍告訴我們,村民在家門口通過土地流轉、效益分紅拿到收入,還能在蔬菜種植基地務工賺錢。
三星村作為衡陽市蔬菜生產重點示范村。去年引進的衡陽市鵬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流轉300多畝土地,搭建智慧設施大棚種植蔬菜。劉新軍介紹,公司生產的辣椒、茄子、西蘭花、茄子等20多種優質綠色蔬菜價格相比外地進入的蔬菜便宜許多,衡陽市民能吃到實惠的高質量蔬菜。
目前,三星村引進13家蔬菜種植企業,附近村民在蔬菜基地務工,年均增收4萬元左右。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50萬元。成為衡陽市名副其實的蔬菜生產示范村,穩住市民的“菜籃子”,保障了村民的“錢袋子”。
“石鼓區緊扣‘菜籃子’工程,大力發展精品農業、特色農業,成功申報角山鎮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區政府負責人說,時下,該區擁有4個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省級示范園,15家衡陽市級以上龍頭企業。
“衡陽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市委書記、市長帶頭做好聯點示范,37名市級領導全員上陣,主動到聯點鄉村開展調研調度、督促指導有效銜接工作。”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局長王蘇龍說,衡陽市對駐村工作隊進行全面輪換,加強新派駐工作隊員的培訓和管理,把責任和壓力傳遞到基層的“最后一公里”。
衡陽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先后率黨政代表團赴永順縣考察對口幫扶工作。2022年度,衡陽市共投入幫扶資金1310萬元,選派15名干部和21名專技人員到永順縣掛職、支援,接受永順縣14名干部和20名專技人員來衡陽市掛職、鍛煉,引進3家企業落戶永順縣,實施項目33個,帶動就業575人,創設公益性就業崗位70個,建設東洲島“永順縣館”,助力完成消費幫扶銷售額2100萬元。
衡陽市嚴把進、出兩道關口,出臺監測戶套餐式幫扶措施清單、考評獎勵辦法等政策文件,引進第三方機構對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的數據質量進行評估,全面發放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政策“明白紙”,組織集中排查、動態調整和數據清洗,推動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工作走深走實。
“截至9月上旬,全市鄉村振興系統內現有脫貧戶103531戶309327人,監測對象8562戶21212人。”衡陽市鄉村振興局負責人介紹,今年新識別納入監測對象262戶829人,風險已消除4405戶11086人,累計風險消除率52.26%,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典型經驗獲省政府辦公廳“政務要情與交流”推介。
產業帶動日子紅火
“今年上半年,公司生產的箱包全部出口巴西圣保羅,共銷售箱包21萬個,價值500多萬元。”9月26日上午,祁東縣愛君皮具鄉村車間負責人潘碎斌告訴筆者。
今年,愛君皮具鄉村車間計劃生產箱包40萬個,產值1000萬元,開拓巴西、西班牙等地市場。
離開祁東縣愛君皮具鄉村車間,筆者來到位于衡陽市郊的蒸湘區臨江村。
“這是南非冰草,被稱為‘蔬菜中的貴族’,是制作沙拉的必備輔料……”蒸湘區惠農農業科技鄉村車間負責人羅波介紹,每年僅在3畝的玻璃溫室大棚中種植冰草,每畝產值達20萬元左右。
作為蒸湘區鄉村合伙人,惠農農業科技鄉村車間在臨江村共種植800多畝各類蔬菜瓜果,固定員工53人,季節性用工40多人。公司以電商配送蔬菜為主要業務,輻射整個湘南地區。還吸引10余家企業到臨江村流轉土地種植蔬菜瓜果。同時,臨江村集體經濟入股企業,今年該村集體經濟有望突破60萬元。
去年,蒸湘區通過舉辦雨母豐收節暨“鄉村合伙人”招募活動,成功打造“源自雨母”品牌。建設土橋高新特色果蔬、臨江果蔬等產業示范片區,培育中平村、幸福村等產業園,華農葡萄鄉村車間獲評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基地。目前,全區下轄21個村的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均超過20萬元。其中,楊柳村、北塘村集體經濟突破150萬元。
衡陽市按照“一縣一特”“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建設“鄉村車間”。截至9月中旬,全市共盤活670處閑置資產,創建“鄉村車間”1151個,吸納農村人口就業4萬人,人均年收入超過3萬元。
“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是關鍵。”衡陽市政府負責人告訴筆者,今年中央銜接資金撥付至衡陽市共計32795萬元,用于產業發展比重達60%以上。推介衡東、衡南縣成功申報創建省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示范園和衡陽市2023年高質量庭院經濟重點縣試點。
“今年,衡陽市還開展兩輪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督查,確保項目正常運行管護,發揮帶動作用。”這位市政府負責人說,圍繞三個“只增不減”目標,大力推進鄉村車間、公益性崗位、勞務轉移就業等工作。截至目前,衡陽市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7637個,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外出務工達12.77萬人。
空氣中飄散著甜蜜的香味,衡東縣楊林鎮楊林村年逾七旬的村民周輝煌家的小院前排起長隊,村民們正在購買他家產的蜂蜜。兩口子忙活了一個上午,攪蜜兩三個小時,再過濾掉雜質,蜂蜜中的水分早已散去,嘗起來口感甜膩。
“一年賣得比一年好。如今,都不用出村,在家門口就把買賣做了。”周輝煌難忘今年蜂蜜生意的火爆,“村里栽花鋪院的面積大了,也更適合蜜蜂活動。”
楊林村花草資源豐富,具備發展養蜂等養殖業的先天條件。靠著公益崗位攢下的積蓄,加上5萬元免息貸款,周輝煌很快投身養蜂產業。從最初的4箱蜜蜂,到如今的40多箱,老周的技術越來越好。今年,通過養蜂,周輝煌增收3萬元以上。
“原來院里蒼蠅亂撞,現在只有蜜蜂飛舞。”周輝煌笑著道出原因,一方面,公益崗位壯大了保潔員隊伍,村容村貌更有保證;另一方面,抽水馬桶全村普及,旱廁不見了。“生活富裕,村子干凈,生活舒心多了!”
3年以來,衡東縣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1200多人,穩就業、促增收,脫貧后的民生幸福網越織越密,越織越牢。
衡陽市扎實推進“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今年全市已發放春季雨露計劃補助11519人次、1727.85萬元,2023年畢業學生3110人,就業率達90.35%。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