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唐亞新
“看好湖南,投資湖南,深耕湖南”“在粵湘商回歸的勢頭越來越猛”“信心更足,前景可期”……8月15日,省工商聯系統在長沙召開湘商回歸工作推進會,并連線全國各省級、副省級城市湖南商會、各市州工商聯,暢敘鄉情鄉誼,共話發展大計。
今年上半年湖南省經濟數據顯示,全省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8.3%,占全省進出口總額比重達81.4%,民間投資增長3.5%……喜人數據背后,彰顯的正是湖南民營經濟的韌性與活力,是湖南持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不斷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的實干實效。
提振信心:激發民企動力活力
建立良好、穩定、正面的預期,穩定信心,是當下民營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
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通過有力舉措提振民營經濟的發展信心,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生機活力。這份規格高、權威性強、干貨滿滿的重磅政策“禮包”,吹響堅定不移力挺民營經濟的沖鋒號。
民營經濟是湖南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地位舉足輕重、作用越發重要、前景更加光明。
加速釋放民營企業發展動能,熱情擁抱民營經濟發展的春天。今年以來,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長沙先后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湘商回歸企業家代表座談會,在上海主持召開湘商回歸座談會等重要會議,面對面聽取企業家的意見建議。
這一場場重要會議釋放出強烈信號:對包括廣大湘商在內的民營企業發展,省委、省政府的態度非常鮮明,那就是堅定不移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基本方針,堅定不移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堅定不移當好民營企業的“服務員”。
與此同時,湖南正加緊推動出臺配套措施,以更好契合湖南發展實際以及企業最真實緊迫的需求,做到有用、管用、實用,便于準確理解、落地操作。
“發展信心更強,前景預期更明朗,堅守主業、做強實業的決心更堅定。”“更有底氣和信心走向新產業、新市場。”
廣大湘商紛紛表示,從中央到省里的一場場及時雨、一劑劑強心劑,為湖南民營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穩定的預期,大家信心大為提振,湘商湘企要更顯擔當作為。
這種信心也反映在經營主體數量上。截至7月底,全省實有經營主體684.77萬戶,其中企業176.62萬戶,在全部經營主體中的占比提升至25.8%,較去年初提升2.99個百分點。
湘商回歸:情投意合,雙向奔赴
“回‘湘’是情懷,更是機遇。我們對企業在湖南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8月16日,深圳市證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勝強告訴記者,今年6月底,證通電子與湘潭市簽約,將投資10億元,在岳塘經開區建設湖南省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項目,帶動湘潭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規模集聚。
一句“讓湘商在湘更吃香”,激蕩起無數湘商的家鄉情懷、回鄉投資的創業熱情。民營經濟是典型的環境經濟、候鳥經濟,哪里氣候環境好,企業就往哪里“飛”。湘商回歸,衣錦還“湘”,則是廣大湘商和家鄉一場情投意合的雙向奔赴。
“今年以來,湖南利好政策不斷,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大家對回湘投資連連加碼的信心更足,熱情更澎湃。”正如廣東省湖南商會會長、禾田投資集團董事長陳樂田所言:湘商回歸,源于鄉情,但不止于鄉情,更在于政策、營商環境和產業生態。
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讓“營商”變“贏商”。省委、省政府圍繞經營主體需求施策,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持續加強助企紓困增效,改進政務服務等工作,更貼心地提供涉企服務,為民營企業當好“保姆”“紅娘”“店小二”。
全省各地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創新服務機制,切實助企紓困。長沙開展“萬名干部進萬企”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季活動,湘潭舉辦“親商會”“茶話會”,郴州首創“兩員”模式常態化開展“一對一”上門服務……
“打好情暖湘商‘親情牌’,織密商會招商‘工作網’,建強湘商大會‘主陣地’,鋪設數據招商‘新賽道’,助推項目落地‘全閉環’。”省工商聯更是狠抓“鄉情感動、項目驅動、平臺推動”,協同推進湘商回歸工作。全省工商聯系統開展“春暖湘商”大走訪大慰問大招商活動,累計達成簽約項目900個、總投資4856.3億元。
2022年,湘商回歸投資新注冊企業953家、到位資金4475億元;今年上半年,湘商回歸新注冊企業598家、同比增長40.4%,累計到位資金2574.9億元、同比增長21.9%。
民營經濟:“壓艙石”撐起半壁江山
企業活,則經濟活,縣域經濟的主體是民營經濟。2022年,湖南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經濟總量的55.6%,撐起了湖南經濟的“半壁江山”。讓民營企業成為縣域經濟“壓艙石”,全省各地實招迭出,成效凸顯。
產業集聚,錯位發展,令傳統產業歷久彌新、充滿活力。陶瓷是“中國陶瓷之都”醴陵市的第一支柱產業。醴陵電瓷,是當地陶瓷大家庭的“優等生”。醴陵正以電瓷為主導產業,全力打造“世界電瓷之都”。醴陵對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智能化改造等給予資金獎補支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全鏈條梯次培育體系,不斷探索革新柔性引才辦法,為產業提供人才保障,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真金白銀”,助力企業在行業爭雄同一賽道中,突圍制勝。
科倫制藥“生物藥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入選2023年湖南省“數字新基建”100個標志性項目,貝特新能源科技獲評“全省智能智造示范車間”……從傳統的特色農業縣,成長為生機勃勃的制造業強縣,岳陽縣離不開本地民營企業的重要支撐。當地民營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過70%。岳陽縣立足實際,通過打造優勢產業集群,以科技創新為“強推力”,讓企業與產業相互成就,民營經濟發展有聲有色。
立足資源稟賦,壯大特色產業。“中國銀都”品牌更亮成色更足。永興縣以白銀為主的稀貴金屬產業獨具特色,稀貴金屬產業集群被評為全省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當地持續引導稀貴金屬綜合利用主導產業等加快發展,深入開展經營主體培育工程,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廣闊舞臺。目前,民營經濟貢獻了80%以上GDP,93%以上的企業數量。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