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連云港港集裝箱碼頭正進行裝卸作業。
王 春攝
(中經視覺)
經濟運行恢復向好
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 趙同錄
2023年上半年,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宏觀政策協同發力,我國經濟運行呈現恢復向好態勢。
一、上半年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季度環比連續實現增長
上半年,我國GDP為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416億元,同比增長3.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7%;第二產業增加值230682億元,同比增長4.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0.1%;第三產業增加值331937億元,同比增長6.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6.1%。
二季度,我國GDP為30803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841億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22735億元,同比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166462億元,同比增長7.4%。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6.1%、39.8%和54.0%,與2017年至2019年二季度平均占比相當,基本恢復至疫情前同期水平。
從環比看,經季節調整后,二季度GDP環比增長0.8%。環比增速連續四個季度增長,經濟保持恢復向好態勢。
二、三次產業穩步增長,生產形勢恢復良好
上半年,各行業生產穩步增長。農業生產形勢穩定,夏糧實現豐收,畜牧業穩定增長,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拉動經濟增長0.2個百分點。工業生產基本平穩,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拉動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占GDP的比重為27.8%。建筑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拉動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長較快,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住宿和餐飲業等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明顯回升,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6.6%、6.9%和15.5%,合計拉動經濟增長1.1個百分點。
三、消費“主引擎”作用顯著,內需潛力持續釋放
消費持續恢復。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4.2個百分點。
投資保持增長。上半年,資本形成總額拉動經濟增長1.8個百分點。
凈出口有所下降。受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及去年高基數等因素影響,外部需求增長放緩,貨物貿易順差同比減少。上半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向下拉動經濟0.6個百分點。
四、高技術行業增勢良好,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
重點領域投資持續加力,高技術產業較快增長。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1.8%和13.9%,支撐高技術產業持續發展。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個百分點。
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市場活力不斷釋放。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0.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6.6%。
農業形勢總體平穩
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司長 王貴榮
上半年,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加大糧食生產支持力度,科學有效應對不利天氣影響,夏糧生產實現豐收,畜牧業穩定發展,農產品價格基本穩定,農業經濟總體平穩。
一、夏糧產量穩中略減,實現豐收
2023年,全國夏糧產量2922.6億斤,比上年減少25.5億斤,下降0.9%。其中,小麥產量2690.7億斤,比上年減少24.5億斤,下降0.9%。今年夏糧生產有力克服“爛場雨”等不利因素影響,產量略有減少,但仍保持在較高水平。
夏糧播種面積持續增加。2023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3.99億畝,比上年增加117.8萬畝,增長0.3%,連續三年實現增長。其中,小麥播種面積3.46億畝,增長0.4%。2022年秋冬播期間產區大部天氣正常,土壤墑情較好,面積恢復性增長。
夏糧單產小幅下降。2023年,全國夏糧單產366.1公斤/畝,比上年減少4.3公斤/畝,下降1.2%。其中,小麥單產389.0公斤/畝,比上年減少5.2公斤/畝,下降1.3%。5月下旬,河南等地遭受嚴重“爛場雨”天氣影響,單產下降明顯。此外,西南地區冬春連旱,云南、貴州等地夏糧單產有所下降。
二、生豬出欄保持增長,牛羊禽生產穩定發展
上半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4682萬噸,同比增加164萬噸,增長3.6%。
生豬出欄保持增長,存欄總體穩定。上半年,全國生豬出欄37548萬頭,增長2.6%;豬肉產量3032萬噸,增長3.2%。
牛羊生產保持穩定,肉奶產量實現雙增。上半年,全國肉牛出欄2090萬頭,增長4.0%;牛肉產量315萬噸,增長4.5%;牛奶產量1794萬噸,增長7.5%。全國羊出欄14536萬只,增長4.8%;羊肉產量223萬噸,增長5.1%。
家禽生產穩步發展,禽肉禽蛋產量增加。上半年,全國家禽出欄71.9億只,增長4.1%;禽肉產量1113萬噸,增長4.3%;禽蛋產量1658萬噸,增長2.9%。
三、農產品生產者價格同比略漲,集貿市場價格有所下降
上半年,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0.4%,其中,一季度上漲1.2%,二季度下降0.4%。分類別看,農業產品價格同比上漲0.1%,林業產品價格下降4.3%,飼養動物及其產品價格上漲1.5%,漁業產品價格上漲0.6%。分品種看,谷物價格同比上漲1.4%,其中,小麥下降1.7%,稻谷上漲1.4%,玉米上漲3.2%;生豬上漲4.2%,活牛、活羊分別下降4.5%、3.7%,活家禽、禽蛋分別上漲3.4%、3.2%;油料上漲7.4%,水果上漲6.2%,蔬菜下降2.6%。
工業轉型穩步推進
工業統計司副司長 江 源
上半年,各地區各部門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工業結構持續優化,工業經濟總體呈現恢復向好態勢。
工業生產持續恢復。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分別較1月份至5月份和一季度加快0.2和0.8個百分點。從季度看,一、二季度增加值分別增長3.0%、4.6%。從三大門類看,上半年,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制造業增長4.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1%。制造業恢復顯著,二季度制造業增長5.1%,增速較一季度加快2.2個百分點。
多數行業和產品實現增長。上半年,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6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達63.4%。在統計的62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331種產品產量實現增長;368種產品產量增速較一季度加快或降幅收窄。
工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上半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53.9%。上半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全部規上工業的比重為32.3%,工業經濟結構繼續優化。電氣機械和汽車行業增加值實現兩位數增長,同比分別增長15.7%和13.1%。
綠色發展跑出“加速度”。上半年,光伏電池、風力發電機組、水輪發電機組等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4.5%、48.1%、32.3%,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多晶硅、單晶硅分別增長89.1%、86.4%、54.1%。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5.0%,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充電樁等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6.4%、53.1%。
高技術生產彰顯韌性。高技術制造業增長引擎作用繼續顯現,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9%;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電子元器件與機電組件設備制造分別增長30.9%、46.5%;智能消費設備制造增長12.0%。
企業利潤持續改善,產能利用率環比回升。二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4.5%,比一季度回升0.2個百分點;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7個行業的產能利用率環比上升,回升面達65.9%。裝備制造業和原材料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5.7%和75.5%,比一季度分別回升1.0和0.5個百分點。
景氣指數回升,政策惠及面廣。對規模以下工業小微企業調查問卷顯示,2023年二季度,小微工業企業景氣指數為97.8,比一季度提高2.0個點。政策紅利持續惠及小微企業,在調查的小微工業企業中,享受稅費優惠政策的占62.5%。
總體看,上半年工業經濟新動能不斷積聚,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呈現恢復向好態勢。但也要看到,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對我國工業發展帶來諸多影響,工業生產經濟運行仍面臨較大壓力。下階段,要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能源消費增速加快
能源統計司司長 胡漢舟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呈現回升向好態勢,伴隨近期部分地區高溫影響,生活用能需求增加,推升能源消費顯著增長。國內能源生產企業持續落實能源保供穩價政策措施,有序推進先進產能釋放,煤油氣電穩產增產,進口快速增長,能源供給能力和質量持續提升,能源供需總體平衡。
一、能源生產穩步增長
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煤油氣電等主要能源產品生產均保持穩步增長。分品種看:
原煤生產連續增產。煤炭生產企業持續夯實兜底保障基礎作用,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23.0億噸,同比增長4.4%。
油氣生產穩定增長。油氣生產企業鞏固增儲上產勢頭,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原油產量1.05億噸,同比增長2.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天然氣產量115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9個百分點,其中非常規天然氣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
電力生產保障有力。電力生產企業積極推動各類電源穩發增供,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4.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4個百分點。其中,火電增長7.5%;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分別增長6.5%、16.0%和7.4%;水電下降22.9%。今年以來,受來水影響,水電大幅下滑,火電作為基礎保障性電源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風光電持續快速穩定增長。
二、煤炭、石油進口增長較快,天然氣進口恢復增長
上半年,進口煤炭2.2億噸,同比增長93.0%,增速比一季度放緩3.1個百分點;進口原油2.8億噸,同比增長11.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5.0個百分點;進口天然氣5663萬噸,同比增長5.8%,一季度為下降3.6%。
三、能源消費增速加快
初步測算,上半年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長5.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3個百分點。
服務業延續恢復態勢
服務業調查中心主任 李鎖強
上半年,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服務業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市場預期穩定向好。
一、服務業發展增勢較好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提升。初步核算,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331937億元,同比增長6.4%。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6.0%,比上年同期高1.6個百分點。
服務業企業生產經營持續恢復。1—5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5%。31個省(區、市)營業收入均實現增長,10個行業均實現盈利。
服務貿易較快增長。1—5月份,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26055.4億元,同比增長10.2%。旅行服務進出口同比增長67%,是增長最快的服務貿易領域。
二、新動能持續發展壯大
現代服務業發展活力不斷釋放。上半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9%、10.1%和7.3%,合計拉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8個百分點。
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持續創新。上半年,網絡零售保持快速增長,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0.8%,占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6.6%。
服務業新興領域發展向好。上半年,高技術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9%。1—5月份,規模以上科技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4%、11.9%和8.8%。
三、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明顯改善
服務消費加快恢復。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2.7%。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6.6%和15.5%。
居民出行意愿增強,文旅市場較快恢復。上半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營業性旅客周轉量同比增長115.8%。
四、服務業景氣保持擴張態勢
上半年,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持續位于擴張區間。與實體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上半年均值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上半年,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均值為62.5%,高于上年同期6.0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上半年服務業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但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需求仍顯不足,經濟恢復向好基礎尚不穩固。下階段,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增強發展動能,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服務業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