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頤佳李寒露
通訊員包倫金
6月1日晚,沉浸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芙蓉鎮夜色中的游客,在此品味湘西地道美食的別樣風味,在斑斕燈光下“打卡”最美瞬間。一場“花開芙蓉·畢茲卡的狂歡”演出,將芙蓉鎮兩千多年的歷史、土家阿哥阿妹的似火熱情和民俗之美演繹得淋漓盡致。
芙蓉鎮街道,酒店林立、游人如織,燒烤夜市攤點人頭攢動、生意火爆。得益于旅游發展,芙蓉古鎮周邊村寨、當地村民融入文旅產業,參與經營服務,致富增收。
湘西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扛牢首倡地政治責任,圍繞打造脫貧地區鄉村振興示范區,立足資源稟賦,走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之路,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的鄉村嶄新畫卷在湘西大地精彩呈現。
傳承紅色基因,喚醒沉睡資源
湘西州積極運用好革命時期和新時代兩種紅色資源,積極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建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湘西段)、國際減貧交流基地、全國紅色教育實踐基地,創新“紅色旅游+”產品開發模式,推動紅色基因傳承,發力鄉村振興。
永順縣茨巖塘鎮甘露村等一批紅色文化旅游村鎮逐漸“走紅”。湘西州改進豐富十八洞村精準扶貧陳列館,建成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唱響鄉村紅色旅游品牌。
花垣縣十八洞村—吉首市矮寨奇觀景區—乾州古城—瀘溪縣浦市古鎮—鳳凰縣鳳凰古城(包括老洞村、竹山村)—菖蒲塘村“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精品線路,入選建黨百年百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永順縣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入選全國30條紅色旅游線路和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時隔21年,2002年曾出土約3.8萬枚秦簡的里耶古城遺址,于今年3月重啟考古勘探。
湘西州科學編制里耶遺址、四方城等30處國保省保單位整體性保護與利用規劃,頒布實施浦市古鎮、里耶古鎮、老司城遺址等文物遺址保護條例,為文物保護提供堅實法律和制度保障。
為深入挖掘和闡發文物遺址資源中蘊含的優秀傳統和精神價值,湘西州舉辦400多次文化展覽,講好“有意義、有意思”的生動故事,以文物大保護促進鄉村治理能力大提升。
6月2日,記者來到吉首市矮寨鎮德夯苗寨,一場多角度展示湘西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利用成果的非遺民俗展示展演正在精心布展。在苗寨跳歌場,《德夯幻境》沉浸式實景光影文旅演藝也在緊張排練之中。
湘西州推動非遺整體性保護、活態化傳承、生產性轉化,開發苗族銀飾、土家織錦等非遺產品,促使優秀文化遺產資源轉變為優質的致富能力,目前建成1個全國傳統工藝工作站、10個非遺就業車間,帶動就業13萬人次。
強化景區帶動,推動產業融合
湘西州以A級景區打造為抓手,以景區提質升級為重點,加強景區周邊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及鄉村環境整治,強化“景區景點+村集體+村民利益”聯結。
自2012年正式通車以來的11年間,矮寨大橋從一條高速走向一座景觀,從民生橋,到苗寨人民的產業橋、致富橋、幸福橋。2021年,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峽谷景區成功躋身國家5A級旅游景區,實現了湘西州“5A”零的突破。
近年來,矮寨旅游區做好生態、民俗、地質、高空、研學、黨建等文旅文章,游客呈幾何倍數增長。
一座大橋,發展出整村整鄉、成帶成片、全景全域的致富產業,帶動矮寨鎮近3萬名群眾增收。
目前,湘西州打造世界級、國字號旅游品牌400余個,創建國家等級旅游景區39家,培育年經營收入過千萬的旅游骨干企業20多家、文旅產業鏈重點企業184家、市場經營主體6000多家,帶動50多萬人吃上“旅游飯”,過上新生活。
圍繞打造國內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湘西州還大力推進文旅、茶旅、農旅、體旅、工旅融合?,F已建成吉首隘口萬畝黃金茶海、永順那咱萬畝獼猴桃園等一批觀光農業園區,推出“湘西有禮”系列產品,改造傳統民居3.7萬棟,打造鳳凰竹山鄉野民居、司馬茶居等1500余家特色民宿,龍山八面山、吉首矮寨等高端民宿集聚區初步形成。
茶園面積位列全省第一的湘西州,加快推進“以文興茶、以茶促旅、茶興民富”步伐,茶旅綜合產值突破80億元,帶動20余萬群眾增收致富。
2022年,以文旅產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對全州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至75.2%,文旅產業已成為湘西發展的主導產業、鄉村振興的硬核支撐。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