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花張翼飛朱華美
12月13日,冬日暖陽灑向冷水江市廣袤的田野,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盡收眼底——一條條道路四通八達,寬闊路面干凈整潔;一戶戶農家小院有序坐落,舒適別致;一座座農產品加工廠機器轟鳴,美食飄香;一片片苗木果樹長勢喜人,萌發多彩的希望……
這里,是擁有120余年采礦工業歷史的湖南“魯爾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冷水江這座工業城市走出農業發展新路子。
冷水江市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大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通過防止返貧監測與幫扶工作、發展“一縣一特”小水果產業、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譜寫村美、民富、產業興的幸福新圖景,以實干實績檢驗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成效。
回望來時路,碩果累累:冷水江市成為湖南省第一個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縣級城市,成功創建“湖南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縣”“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市區”。闊步新征程,亮眼成績令人鼓舞,將進一步激勵全市干群踔厲奮發,奔向更遠方。
強化監測、分類幫扶——
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時至年底,沙塘灣街道筻溪村李明秀家忙得不可開交,兒媳婦一頭忙著釀米酒出售,一頭幫著婆婆李明秀賣土豬肉和土雞。
今年93歲的李明秀沒有勞動能力和收入來源,被納入脫貧監測戶。作為她的結對幫扶人,冷水江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建斌每年給她送豬仔、雞仔,還經常上門問需解難。這些實打實的幫扶,托起她穩定增收的希望。去年,李明秀通過賣豬肉、土雞,收入達10900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后,冷水江市在強化監測、分類幫扶上持續發力,實行“對象找出來、措施定下來、過程管起來”的動態監測幫扶機制,確保監測和幫扶“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堅持“應納盡納、應幫盡幫”,冷水江市組建排查小組,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幫扶集中排查,覆蓋農戶5.8萬戶;在取得被監測對象授權基礎上,利用大數據依法查詢家庭資產等信息,實時關注平臺反饋風險預警信息,及時核實、處置政策未落實疑似問題;利用3365個網格黨小組,采取線上線下同步,對擬納入監測對象進行民主評議和公開公示,做到“應納盡納、不錯不漏”。
冷水江市實行常態化結對,安排607名優秀干部,對607戶未消除風險的“三類”監測對象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安排干部1593名結對聯系3266戶脫貧群眾、260戶670名已消除風險的監測對象。將“一聯三幫”與“戶幫戶、親幫親”和社會幫扶相結合,即1名干部聯系1名低收入戶、引導帶動3名社會幫扶人員,從生產經營、生活照料、困難需求方面開展幫扶。
同時,重點關注“9類人群”,仔細甄別“5種必須納入情形”,對收入持續穩定、“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持續鞏固、返貧致貧風險已穩定消除的對象,標注為“風險消除”。對無勞動能力的,落實社會保障措施后,持續跟蹤監測。
一縣一特、一村一品——
“小水果”長成“致富果”
12月12日,鐸山鎮大沖村紅桔基地,1800畝紅橘掛滿枝頭。井灣春天農業公司的工人將新鮮紅橘清洗分類,包裝進箱,將銷往全國各地。
井灣春天是一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7個村206戶451人穩定增收。”負責人蘇建春介紹,公司種植的紅橘色澤鮮紅、飽滿豐潤,為全市“小水果”產業的拳頭產品之一。紅橘、臍橙年均產出40萬斤,產值300多萬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以工業立市的冷水江,如何發展農業產業?冷水江市因地制宜,把發展特色“小水果”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之一,利用雄厚的工業資本、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優質的企業人才,延伸現代農業產業鏈,推進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讓農戶在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受益,把“小水果”產業變成增效增值的高地。
圍繞“一園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的建設目標,冷水江市列出“小水果”產業的培育“菜單”和措施“清單”。全市組建一批專業合作社,推動產業規模化、現代化、機械化;組織科技專家團服務基層一線,助推農業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能見效于田間地頭;建成生產、倉儲與物流、加工與深加工、品牌建立與營銷、平臺銷售等多個環節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助力“小水果”農特產品走出小城鎮、通向大市場、賣上好價錢。
目前,冷水江市已培育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97家,形成以黃桃、葡萄、藍莓、楊梅為主,養殖業、蔬菜為輔的產業發展格局。鐸山鎮眉山村、三尖鎮光明村、渣渡鎮鐵山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水云峰黃桃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16個農產品獲得中國綠色食品認證;去年“小水果”產業年產量8.25萬噸,產值突破6億元,被確定為“一縣一特”主導產業。
示范創建、以點帶面——
“秀美屋場”扮靚鄉村容貌
走進鐸山鎮金星社區閔家院秀美屋場,柏油路寬敞潔凈,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菜園、花園、果園整潔有序。社區居委會黨總支書記、主任陽勇介紹,該屋場將相近的53棟房屋劃為一個屋場,整體推進廁所革命、垃圾整治、污水處理、綠化美化,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是冷水江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該市以開展“秀美屋場”“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活動為抓手,通過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冷水江市按照生態保護好、環境維護好、景觀整治好、水體治理好、道路建設好的“五美”標準,整合各部門資源、資金,對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改善、小微型基礎設施建設、庭院美化、綠化、鄉村治理等均以項目量化到村到院落到戶,綜合推進秀美屋場建設。秀美屋場一般覆蓋30棟以上集中連片合法住宅,通過競爭性申報、自主性實施,按照創建實績擇優評選。
鄉村振興示范村包含兩個“秀美屋場”,由點狀建設變成整村開發,對鄉村的自然生態、文化特色、各類設施、特色產業等進行整體打造,做到生態美、村莊美、產業美、生活美、風尚美“五美”示范。
為推進“秀美屋場”“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冷水江市設定任務書、路線圖,實行“月通報、季講評、半年觀摩、年終驗收”;鄉鎮成立建設指揮部,主要領導靠前指揮;村、屋場組建示范創建村莊建設理事會,做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同時,發揮鄉賢等鄉村人才的帶動作用,成立屋場建設理事會和監督小組,激勵村民積極籌資籌料、投工投勞、騰地拆違,主動參與鄉村建設。
截至今年,全市已建設16個秀美屋場,打造省市級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示范村23個。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