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12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李寒露通訊員張建輝向曉玲)12月15日,瀘溪縣達嵐鎮都用村,10多位村民趁晴好天氣,正在修砌村道兩旁的溝渠。這些村民的另一個身份是瀘溪縣悅民勞務公司的“員工”。作為都用村村級集體經濟完全持股的企業,悅民勞務公司在這個投資190萬元的人居環境整治項目中,與中標企業簽訂勞務用工協議,優先安排本村村民施工。
今年來,瀘溪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拉長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鏈”。成立勞務建筑服務公司,實現村黨組織創辦公司實體化運營,這正是該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創新舉措之一。目前,該縣已成立164個由村集體經濟組織100%持股的公司,其中勞務建筑服務公司實現村村覆蓋,今年以來共承接各類工程建設、勞務服務等項目560個,合同資金總額480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可獲利潤700余萬元。
瀘溪縣積極推行“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不斷做優一二三產業融合經濟。農業產業總面積達47萬畝,打造白茶、葡萄、油茶、辣椒、柑橘、中藥材等十大優勢特色產業,積極推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800余萬元。該縣大力開展村集體“三資”(資金、資產、資源)清查和資產確權,通過多種經營方式,盤活閑置資源資產,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集體盤活資產收益1000余萬元。該縣鼓勵村集體打破資源稟賦、資金缺陷、交通不便等瓶頸制約,全縣30%的村通過在異地投資、開發項目發展“飛地經濟”,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00余萬元,實現了耕地拋荒治理與發展集體經濟互促雙贏。
瀘溪縣2022年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全域提升壯大,薄弱村全面清零。截至12月12日,該縣147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總收入2800多萬元,收入10萬元以上村實現全覆蓋,其中20萬元以上村52個、過50萬元村8個,村級集體經濟逐漸從“單一型”低層次向“多元化”高水平發展轉變。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