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市自2009年與全省同步啟動實施績效管理評估以來,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探索推進黨政機關績效管理評估發展路徑,努力構建具有張家界特色的績效管理評估體系,促進了績效管理評估走深走實,提升了全市黨政機關管理水平,為加快全市高質量發展、推進現代化建設張家界新篇章、早日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一、探索實踐的做法
構建導向鮮明的績效管理評估價值體系。績效管理評估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指揮棒”,而且還具有很強的價值引導作用。張家界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強一流管理,創一流業績,讓人民滿意”為績效管理評估主要核心價值,以綜合導向、戰略導向、職責導向、公民導向、創新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為指引,秉持民主、開放、責任、績效的價值理念,注重發揮績效管理評估的導向、評價、激勵功能,在促進全市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上發揮了積極的導向助推作用。構建務實管用的績效管理評估制度體系。推進績效管理評估,制度化是關鍵。張家界市注重加強績效管理評估的制度供給,既推進績效管理評估總體實施方案和指標評估、社會評價、加減分與否決項目、評估結果運用單項實施方案以及日常運行機制等自身制度的探索完善,同時又加強權責清單、數據統計、信息化建設、督促檢查、獎勵問責等協作制度的匹配性建設,努力提供良好的制度體系保障。構建系統協調的績效管理評估要素體系。績效管理評估的質量離不開績效管理評估各要素的系統協調和合力聚成。張家界市在探索實踐中,積極將評估對象確定、評估內容構成、評估主體設置、評估流程設計、評估周期選擇、評估等次設定、評估結果運用“七項”績效管理評估關鍵要素的宏觀理念要求,轉化為微觀實操性條款,并推動各要素的融合匹配和協調聯動,有效提升了績效管理評估機制的生命力和認同度。構建多維立體的績效管理評估指標體系。績效管理評估指標體系是績效管理評估的核心和基礎。張家界市對區縣黨委政府和市直及駐張單位基本形成了指標評估、社會滿意度評價、加減分與否決項目“三位一體”綜合評估指標體系,引導各地各單位既“眼睛向上”對上負責,又“眼睛向下”對下負責;既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又聚焦履行主責主業;既注重創先爭優,又注重守住底線,確保績效是實實在在的績效、是高質量的績效、是人民群眾歡迎的績效。構建閉環有效的績效管理評估流程體系。堅持全流程推進績效管理評估工作,確保落地見效。張家界市將績效管理評估流程分為指標設置、日常監測、年終考核、績效反饋、結果運用“五大”環節進行推進,實現工作任務指標化、考核目標量化、指標監測全程化、操作流程標準化、評估結果精準化、數據反饋常態化、績效結果運用硬化,并融入到各級各項業務工作中去,改變過去對績效管理評估“重結果輕過程、重落實輕改進、重獎勵輕懲罰”等問題,既推動了績效管理評估工作規范開展,又引導了各項業務工作規范實施。構建堅強有力的績效管理評估保障體系。制度的保障力決定制度的生命力。張家界市堅持不懈推進績效管理評估機構保障、隊伍保障、文化保障、信息化保障、規范化保障、日常保障“六項”保障體系建設,努力形成黨委政府高位推動、責任單位上下聯動和績效管理評估部門統籌牽動的工作格局,積極培育“講績效、比績效、曬績效、用績效”的良好氛圍,切實夯實績效基層基礎,保證了績效管理評估的質量。
二、探索實踐的成效
推動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的“指揮棒”。自2009年以來,全市實施省市重點建設項目981個、重點民生實事項目463個;完成358個貧困村出列、249163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全市城鄉面貌發生歷史性巨變,160萬人民群眾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2009-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86倍、2.00倍、2.87倍、1.59倍。以旅游業為主導的三次產業協調快速全面發展,2021年,全市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是2009年的3.08倍、1.74倍、3.22倍。引領創先爭優的“風向標”。自2009年以來,市本級和4個區縣受到省級及以上通報表彰表揚累計分別達110余批次、180余批次,全市先后榮獲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中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踐行生態文明發展優秀城市,成功創建國家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綜合績效評估已成為推動全市各級各部門創先爭優的最重要工作機制。衡量各級各部門績效的“測量儀”。自2009年以來,區縣黨委政府和市直單位績效評估總得分平均分別達到92.46分、95.91分。根據對十年來績效管理評估得分的統計分析,市縣兩級績效水平總體呈現螺旋式上升趨勢。反映群眾滿意度的“晴雨表”。自2009年以來,區縣黨委政府和市直單位績效評估社會滿意度分別達到87.95分、88.55分,人民群眾對市縣兩級工作總體是滿意的。
三、探索實踐的意義
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措施。始終把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貫穿于績效管理評估價值確立、評估內容設置、評估方式選擇及評估結果運用等實踐中,為推動新時期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出了積極有益探索。持續促進民主政治建設的有效載體。通過設置與群眾利益密切的評估指標,引導群眾參與項目制定,落實群眾評價主體地位,改進對各級各單位績效的日常與年終監督等,把實施績效管理評估與促進民主政治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為促進民主政治建設提供了制度化保障。推進地方治理現代化的積極探索。積極圍繞豐富地方治理方式、提升公共產品公共服務質量、破解社會治理難題、提升群眾滿意度等方面,加強制度設計,抓好工作落實,強化結果運用,較好地發揮了績效管理評估的抓手作用,成為解決突出社會問題、促進工作落實的重要推動力量,為推進地方治理現代化作出了積極探索。開展市域績效管理評估的具體實踐。對承接省考指標任務落實、推進市考工作規范開展和加強績效管理評估基礎保障三個方面,進行制度性、流程性設計和節點性任務梳理,為市域績效管理評估的深入推進積累了“張家界經驗”,豐富了“張家界啟示”,提供了“張家界標本”。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