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均衡布局優質醫療資源,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等小病在鄉村解決,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近年來,株洲市醴陵市因地制宜借鑒三明醫改經驗,創新開展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加快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推動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快速提升。全市縣域住院就診率達93.85%、縣域內基層診療人次數占比達73.53%、醫?;鹂h域內占有率達85.24%,有效破解了“本地患者大量外流、醫保收支矛盾突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更好滿足群眾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衛生健康服務需求。
一、強化學科引領,讓縣級醫院治得好
縣級醫院治不好,群眾就往省城跑。堅持持久發力,夯實縣級醫院龍頭地位,確保有能力留得住病人。增加投入強硬件。堅持把醫療衛生事業作為最大的民生、最實的民生工作,多方籌集資金,落實政府辦醫職責,近年來,先后投入15億元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全市新增三級公立醫院1家、二級綜合醫院3家;建成1家傳染病防治區、8家核酸檢測實驗室、6家發熱門診、27家發熱診室,補齊了公共衛生服務短板。做強學科提能力。構建強大的危急重癥救治體系,相繼建成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新生兒救治 “五大中心”。針對全市發病率高、對外轉診多、醫保資金流失大的病種,整合縣級醫院優勢資源,加速推進多學科聯合腫瘤診療、肝膽胰診療、中醫整體康復治療等五個重點??平ㄔO,切實提升“治大病”能力,逐步實現治大病不難、找專家不難。優化服務促提質。著力打造溫馨醫院、人文醫院,推動“互聯網+醫療”建設,開通掌上醫院APP,搭建預約診療平臺,為群眾提供在線預約掛號、預約檢查檢驗等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務。組織開展降低群眾就醫費用專項整治,全市公立醫院全部實現收支平衡,醫療服務收入占比37.31%,百元醫療收入的醫療支出100.95元,職工滿意度、門診患者滿意度、住院患者滿意度均超過95%。
二、突出能力建設,讓鄉鎮醫院接得住
鄉鎮醫院接不住,分級診療就落空。堅持抓基層強基礎,確保鄉鎮醫院能夠承擔大多數的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診療任務。推動優質資源下沉。以“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為抓手,全面整合縣域內醫療資源,由2家三級公立醫院牽頭,聯合5家二級綜合醫院組建醫共體,統一管理成員單位行政、業務、人事、財務、績效、采購、醫技、信息等方面工作,實現優勢互補、統籌發展,有效破解了鄉鎮醫院能力不足、管理不當、公衛不優的問題,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提升醫療服務能力。以“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為抓手,近5年公開招聘440名醫護人員充實基層,實現每個鄉鎮至少有2名全科醫生。提質改造31家基層醫療機構,建成128個標準化村衛生室,1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鎮衛生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并獲國家通報表揚,4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家鎮衛生院達到國家基本標準。推進服務重心下移。以“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為抓手,打造2家三級公立醫院高血壓??崎T診、2家鎮衛生院高血壓示范化門診、34家基層醫療機構高血壓專病門診和213家村衛生室高血壓監測點,并將慢性病管理納入網格化管理服務內容,149個家庭醫生團隊深入老百姓家中開展健康體檢和隨訪服務,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目前,全市基層醫療機構基本實現“治得好小病、管得住慢病、看得出大病、轉得了重病”的目標。
三、注重規范發展,讓民營醫院參得進
社會辦醫是公立醫療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堅持公私醫院同步謀劃、同步推進,著力構建公私互補、良性競爭的辦醫格局。準入上優化服務。放寬市場準入,優化審批流程,醫療機構執業登記注冊由原來需要提交18項資料精簡為7項,法定審批時限壓縮至9個工作日。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6張床位的標準,為社會辦醫向高水平、規?;?、特色化方向發展預留規劃空間。引導社會辦醫盡量辦??漆t院,對已辦成的綜合醫院,引導轉型為??漆t院。目前,全市有二級民營醫院8家,其中2家為具有特色??频木C合醫院,6家為錯位發展、定位明顯的??漆t院,有效滿足了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政策上一視同仁。堅持黨建引領,選派干部擔任大型民營醫院第一書記,兼任民營醫院牽頭的醫共體成員單位黨組織書記,確保醫改政策方針落實。鼓勵大型民營綜合醫院牽頭組建醫共體,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按照平等、自愿、一致的原則參與社區醫療和公衛服務。推動社會辦醫療機構與公立醫院同等參與全市健康扶貧、國衛創建、抗洪救災、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并享受同等機會和待遇,形成良性競爭,倒逼公立醫院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監管上一律從嚴。持續開展“綜合監管年”活動,扎實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常態監管,對重大違法的醫院一律從嚴從重處罰,對性質惡劣、造成社會惡劣影響的醫院一律頂格處罰,對典型案例一律向社會曝光。實行量化分級管理,對597家單位綜合評定,對投訴舉報多、安全隱患大、有失信行為和嚴重違法違規記錄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重點監管,并將監管結果與機構校驗、等級評審、評先評優、職稱聘任、定期考核等掛鉤。
四、營造重醫環境,讓省市專家下得來
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辦法,匯聚優秀人才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通過開展“湘雅鄉情”等活動,近五年,柔性引進217名省市知名醫衛專家。以鄉情牽引專家。以鄉情為紐帶,從湘雅醫院醴陵籍老鄉開始,帶動省人民醫院、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吸引到上海長海等知名醫院專家,來醴陵各級醫院坐診。實現了每周至少有20名以上市外專家,利用節假日和周末時間,輪流來醴查房、坐診、手術、帶教、講座。以禮遇厚愛專家。設立“湘雅專家服務站”,為專家親屬在醴陵就業、醫療、教育等提供便利;每年組織一次高規格的“答謝”活動,深入專家老家探望親屬,慰問醴陵籍抗疫專家;利用戶外廣告、影劇院等宣傳媒介廣泛展播專家公益事跡,讓專家受到尊重。以機制留住專家。優化服務保障,出臺鼓勵政策,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經費,給予專家差旅、義診、講座等適當補助;明確下基層單位可發放獎勵性績效,充分調動了市本級專家下基層的積極性主動性。目前,“湘雅鄉情”活動實現了由坐診向學科發展轉變、由公立向民營醫院拓展、由城區向鄉村基層延伸。
五、堅持內外同防,讓防疫戰爭打得贏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疫情第一道防線。醴陵不斷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加強疫情防控能力,提高醫療衛生機構應急反應水平,堅決守好基層“哨點”,筑牢疫情防控底線。2020年2月以來未新增本土確診病例,保持了疫情防控平穩向好態勢。嚴管控。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建立動態排查機制,通過發動村(社區)排查、加強單位自查、強化行業檢查、運用大數據核查、加強舉報追查等方式,確保了“追蹤到人、登記在冊、社區管理、醫學觀察”措施落實到位。加強高鐵站、火車站、高速出口處值守,壓實“五包一”責任,落實閉環轉運、隔離管理、核酸檢測等防控措施,累計排查重點人群40405人,集中隔離5959人。強能力。持續提升中心鄉鎮衛生院和設置發熱門診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核酸檢測服務能力,添置1臺移動方艙實驗室,增加6000人份日單管檢測能力。目前,日單管最大檢測能力提升至1.85萬人份。常態化對29類重點人群進行定期核酸抽樣檢測,今年以來共抽檢70.3萬人份,開展全市區域核酸應急實戰演練采集97599份,累計核酸檢測156.9萬人,結果均為陰性。固屏障。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防接種能力建設,全力推進同源加強和序貫加強免疫接種工作,重點推進60歲及以上人群新冠病毒接種。全市累計接種187.6萬次。其中,第一劑次71.8萬人,第二劑次68.7萬人,第三劑次47萬人。3歲及以上人群全程接種率95.12%、加強針接種占比86.56%。
醴陵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做法和經驗,帶給我們四點啟示。一是堅持黨政主導是保障。醫改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場重新的利益分配。沒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很多任務難以真正落地見效。醴陵市委市政府的高度站位、堅強領導、政策支持,為醫改順利推進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二是堅持改革惠民是前提。醫改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健康。醴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讓群眾就地就近得到更健康、更有效的診療服務推進改革,使群眾成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讓醫改惠民真正落到實處。三是堅持實事求是根本。總書記指出,一切經濟的發展都必須建立在當地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這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如果違背這一發展規律,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成為一句空話,發展也就無從談起。醴陵無論是加大醫衛事業投入、建設“五大中心”,推動醫防融合、“湘雅鄉情”活動常態化,還是守好基層“哨點”、科學精準防控疫情等,都立足于當地實際,故而能夠做到投入小、效果好、社會認可度高。四是堅持創新探索是關鍵。醫改是一道世界性難題,沒有固定模式可搬,必須敢于創新突破。醴陵堅持用好國家緊密型醫共體試點市賦予的政策,提升縣級公立醫院龍頭地位,提高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動構建分級診療、合理診治和有序就醫新秩序,初步探索了一條適合本地實際的醫改之路。
(執筆:史海威、鄧培章)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