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呢喃,處處花香,在這最美人間四月天里,4月29日上午,“五老攜手青少年 農耕文化共傳承”長沙市天心區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主題活動暨“至善農場”啟動儀式在南托街道舉行。
“至善農場”啟動儀式。圖片來源:湖南文明網 記者 彭團 攝
朗誦《詩詞話農耕》。圖片來源:湖南文明網 記者 彭團 攝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伴隨著明德啟南中學學生帶來的詩朗誦《詩詞話農耕》,“至善農場”啟動儀式拉開序幕。隨后,主辦方為天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至善農場”授牌,并頒發了“至善農場”農場管理員證書和農場種植指導員證書。
種下一粒種子,播撒一簇希望,收獲一份成長。“至善農場”作為天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引導青少年在勞動實踐活動中感悟“種”的辛苦、“賞”的樂趣、“收”的喜悅,從而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端正勞動態度,尊重勞動成果,在農耕文明的熏陶下成長。
儀式結束后,與會人員來到農場內。記者看到,“至善農場”占地面積約12畝,包括蔬菜區、果樹區、花卉區、中草藥區、現場教學區、成果展示區六個片區,并根據班級劃分了壟地,農耕文化氛圍濃郁。
同學們走進“至善農場”,玩轉農耕漲知識。圖片來源:湖南文明網 記者 彭團 攝
“五老”志愿者鄒德強為同學們上“農場耕種第一課”。圖片來源:湖南文明網 記者 彭團 攝
“五老”志愿者現場種菜“教學”。圖片來源:湖南文明網 記者 彭團 攝
“五老”志愿者作為農場種植指導員,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出了關愛下一代的優勢和作用。明德啟南中學退休教師、“五老”志愿者鄒德強為同學們上“農場耕種第一課”,現場指導示范,為同學們普及基本耕種知識和基本耕種技能,同學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小妹子,你要把坑挖深一點,根埋緊實,再澆水,不然養不活。”“好,我再試一下,您看對不對。”在社區和學校的“五老”志愿者一遍遍悉心教導下,孩子們手拿澆水壺和鋤頭,儼然成為一個小菜農的模樣。
“雖然現在的孩子不用再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還是要讓他們學習農耕操作,讓他們知道付出汗水才能有收獲的道理。”北塘社區“悅齡先鋒”志愿服務隊志愿者陳谷英說。“中華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我們作為老一輩有把這些傳統文化傳播下去的義務。”北塘社區“悅齡先鋒”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周金菊說。
老、中、青齊上陣,體驗農耕甘苦。圖片來源:湖南文明網 記者 彭團 攝
張妍展示自己采摘到的桑葚。圖片來源:湖南文明網 記者 彭團 攝
“很新奇,這些東西對我來說不常見,自己也體會到了一些種菜技巧。”來自明德啟南中學353班的張妍在志愿者的傳授下,種植了西瓜苗和香瓜苗,還采摘了桑葚,她說體會到了農耕的不容易,以后要更加珍惜糧食。352班的唐語謙和同學分工協作種胡蘿卜苗,她說,活動讓她們在學習之余放松了身心,已經開始期待下一周的勞動課。
本次活動由長沙市天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指導,天心區委組織部、天心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天心區教育局、天心區關工委、共青團天心區委員會主辦,共計200余人參加。活動旨在加強青少年對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認識,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加強學校和社區的共同育人作用。
據了解,明德啟南中學還將組織學生志愿服務隊將“至善農場”富余部分的勞動成果贈送給學校周邊的養老院和敬老院,將“善”文化發揚光大。(湖南文明網 記者 彭團 通訊員 彭銀燕)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