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陽城市環境越來越好。圖片來源:紅網
清晨,漫步在衡陽市石鼓廣場沿江竹林里,陣陣清風徐來,附近居民從這美妙的環境中開啟新的一天。有的市民正在鍛煉身體,有的三五成群圍坐在石桌邊下棋、聊天,“這個地方是個好地方,我們在這里鍛煉很久了,給老年人一個好的環境。唱歌、運動都高高興興,很吸引人這個地方。”社區居民李阿姨感嘆道。
近年來,衡陽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全國文明城市鞏固提升為抓手,著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提升城市品質,精準發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保障和強大的動力。
開展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城市容貌更加靚麗
城市生態環境實現了質的飛躍。圖片來源:紅網
衡陽是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全國26個老工業基地之一,雅稱“雁城”,因“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棲息于當地回雁峰而得名。前些年,衡陽城區曾有10余處城市水體成為黑臭水體,直接影響當地群眾的生活環境,也影響著湘江的水生態安全。改造棚戶區、新建配套污水管網……一系列工程的推進,讓雁棲湖七八百畝水面又恢復了清波碧水,退出了黑臭水體的行列。
2020年,衡陽市委、市政府從衡陽市情出發,科學判斷經濟發展和水資源形勢,把節約用水和科學用水擺在重要位置,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為衡陽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使衡陽市城市節水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衡陽市在完成國家節水II級達標建設的基礎上,開展了創建湖南省節水型城市工作。經省住建廳、省發改委考核組考核,衡陽市于2020年12月獲命名“湖南省節水型城市”。2021年順利通過國家園林城市復查,開展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
在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方面,全市各公園、游園以節水為目的,修建人工湖、利用天然雨水,新建小區等廣泛推廣噴灌、滴灌、微灌等技術,水池景觀廣泛采用水循環技術。通過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水土保持、濕地保護、黃土裸露治理以及拆墻透綠、拆房建綠、立體綠化、屋頂綠化等措施,凈化空氣,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城市生態環境實現了質的飛躍。
探索垃圾分類“雁城模式”,推進垃圾治理智能增效
垃圾分類管理。圖片來源:紅網
“通過這次活動了解到了許多關于垃圾分類的知識。” 市民楊女士在雁峰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組開展的“踐行垃圾分類,珍惜地球資源”主題宣傳活動上表示。
活動現場,志愿者身著紅馬甲,冒著大雨向行人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冊,講解垃圾分類的好處以及分類技巧,針對家中常見垃圾分類及廢棄口罩處理方法進行了深入的講解,引導居民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自覺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從而提高分類準確率,讓居民逐步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我們會組織社區環衛工人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組織居民參加實踐垃圾活動,帶領衡陽群眾上門宣傳分發垃圾分類宣傳手冊給居民講解垃圾分類好處”雁峰區城管局饒盛在介紹厲家沖社區會對居民開展的宣傳活動時說道。
據了解,目前雁峰區已陸續在厲家村社區、杏花村社區、巷蔭嶺社區、蘇眼井社區、幸福社區、余德堂社區、雁南歸社區、白竹皂社區等8個社區建立了多個垃圾分類投放站,站內因地制宜,設置了1至6個數量不等的分類垃圾桶,并按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做了明確的分類標識,張貼垃圾分類“七字訣”,組織志愿者教育引導當地居民分類投放生活垃圾。
雁峰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只是衡陽市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一角。2021年,衡陽市狠抓垃圾分類,多次通過此類活動進行宣傳教育,舉辦了首屆生活垃圾分類公益廣告創意大賽,組織開展各類宣講培訓213場次,大力培育全民分類意識,為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具體實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全面啟動分類體系建設,夯實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不斷完善分類處置能力,積極探索垃圾分類“雁城模式”。各城區按標準配置居住區、商業和辦公場所的分類收集容器,箱房、桶站等設施設備,共計新建智能分類投放站10個,新建垃圾分類收集點800余個,垃圾分類亭150余處,配置各類垃圾分類收集桶4000余套、果皮箱1200個。
同時有序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踐行“垃圾分類、機關先行”理念,市城區公共機構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石鼓區開展智慧生活垃圾分類及環衛服務一體化試點,探索智慧垃圾分類及環衛服務一體化“雁城模式”。衡南縣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縣順利通過省考核,全市生活垃圾“大分流、小分類、末端分類處置”格局初見成效,智慧垃圾分類暨環衛服務一體化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城市管理)實驗基地。
開展“晨鐘暮鼓”督導模式,實施常態化城市管理
城管局工作人員對占道經營進行勸導。圖片來源:紅網
為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在“晨鐘暮鼓”中喚醒城市活力,凈化城市環境,達到“上班與下班一個樣”的管理效果,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要求,市局決定建立“晨鐘暮鼓”工作督導模式。
傍晚,蒸湘區夜市中隊照常來到立新大道的香江百貨附近,進行周邊流動攤販的管制和車輛亂停亂放的整治、定點夜市的規范和擺放工作。這是夜市中隊的日常工作,也是每一位執法督導人員下班后的狀態。他們把簡單的工作重復干,日常的工作細致干。督導人員發現問題用手機拍攝現場照片并標注定位進行記錄,即時發送至“晨鐘暮鼓”微信工作群,限時30分鐘內整改完畢,并要求發送相同角度整改后的現場照片。在這樣的督導模式下,攤販進行了整改,擁擠混亂街道不一會兒就變得寬敞有序,耳目一新。
“自己辛苦付出換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正增長,很值得。”被問及開展此項工作以后是否會對生活或者工作產生影響時,蒸湘區城管局局長劉新說道,“晨鐘暮鼓的意思是早上起來敲鐘,晚上念經。起的這個名字很有含義,對我們來說,我們就是像和尚一樣勤勤懇懇地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
在該模式下,工作重點在于占道經營整治,確保無擺攤設點現象。環衛清掃清運,確保道路干凈整潔,無暴露垃圾、積存垃圾、大件垃圾和綠化帶垃圾,清掃清運及時,垃圾收運車走地凈,無飄溢撒漏、二次污染。亂停亂放整治,確保無違規占用人行道、公共廣場、消防通道或侵占盲道停車的現象。
城管局工作人員堅持“高密度、高精準、全動員、全鏈條、差異性、聚焦性”督導,實現城市管理無盲區、無縫隙,推動城市市容市貌全面提升。“現在我們城管的形象和以前不同,與以前相比大有改觀,一般以規勸為主。我們打交道的是普通老百姓,一直強調的都是服務百姓。”蒸湘區夜市中隊長魏葳說道。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維護,服務民生滿足民需
“城市驛站”,為城管、市政、環衛、交警等一線工作人員提供休息落腳的地方。圖片來源:紅網
春末夏初的衡陽陰雨綿綿,衡陽市高新區高嶺辦事處船山公園一角的“城市驛站”內,卻是暖意融融。更衣室、公共衛生間、閱讀室、應急藥箱、飲用水、免費手機充電設備等便民服務設施,方便環衛工人和過往市民使用。
“工作累了,進來喝口水,歇息歇息。”環衛工人羅高宇擰開茶杯,從飲水機里接了杯溫水,仰頭喝下。“平時累了,可以進來歇歇腳;飯菜涼了,可以進來加熱;手機沒電了,還可以進來充電……”羅高宇是船山公園西南角船山驛站的管護人,被問到對驛站是否滿意時,難掩興奮與激動。
船山公園位于長豐大道與芙蓉路交匯處,車流較多,來往的游客也不少,這里的環衛工人每天都要往返數次清掃街道。“不少的環衛工人經過我們驛站,都會進來喝口水、休息片刻,游客的反饋也都很不錯。”高新區城管局環衛所所長唐志遠說。
“驛站”顧名思義,是為行人提供歇腳之所。“城市驛站”是衡陽市用心用情打造的一項民生工程。“最初的想法是區位條件比較優越的位置建設‘城市驛站’,為城管、市政、環衛、交警等一線工作人員提供休息落腳的地方。城管局園林科科長奉俊宇介紹:“后來通過功能提升,這里成了市民的共享空間,集中了休息、學習、交流、應急等多項功能,能最大限度為市民提供各種服務。”
據了解,該“城市驛站”建于2022年2月,建筑面積210平方米,自投入使用以來,服務了周邊廣大居民,極大滿足了市民和城市工作者的需求。
近年來,衡陽市政府秉持著創建為民的理念,著眼于人民需要,推進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建設。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解決廣大市民和一線環衛工人“廁位”“憩位”等問題,持續推進“城市驛站”建設,完成“城市驛站”試點建設11座,獲中央黨史學習教育督導組高度贊譽和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推介。
推進城鄉治理標準化,提升文明創建水平
城市治理,標準先行。衡陽市城管部門在標準化要求下創新城市治理方式,繼續開展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在社區清掃保潔、風光帶養護、綠化管護、垃圾處理等公共服務領域實行政府購買服務,開展燃氣設施安全第三方評估。開展雁峰區“門前三包”商戶自治、石鼓區生活垃圾分類、珠暉區社區樓棟懇談、蒸湘區路長制(片長制)試點。大力倡導城市管理志愿服務,組織開展了“萬人凈灘”“騎行巡路”等志愿服務實踐活動。
以數字城管建設促進城市管理標準化,服務范圍覆蓋全市共123平方公里的區域,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城市信息采集員、局長信箱、官方微博、衡陽市民城管通APP和微信號等作為信息收集渠道,初步實現“全民城管“的管理模式。數字城管平臺提供多種信息化工具主動、及時的發現城市管理問題,管理效率獲得顯著提高,城市面貌得到明顯改善,街面秩序、市容環境、園林綠化、照明設施得到更好維護。
積極推動標準化工作實踐。全市通過推進“全領域”的隱患排查整治、落實“全覆蓋”的燃氣設施保護、開展“全方位”的燃氣安全宣傳、進行燃氣安全暗訪等多項措施,確保燃氣安全穩定運行,進一步織密織牢燃氣安全防護網。完善鄉鎮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建設。計劃建設20座鄉鎮垃圾中轉站,分別是衡南縣5座、衡陽縣11座、耒陽市4座,目前已完工8座。積極推進綠道建設,構建城鄉綠道網絡系統,方便市民休閑游憩。目前衡陽市建成各類綠道共計144.04公里,較好地為市民提供了休閑游憩和綠色出行的線性開敞空間。
衡陽市城市管理與綜合執法局局長徐志毅指出,在推行城鄉治理標準化工作中,城市管理部門要當好“主力軍”“探路者”“繡花匠”“宣傳員”。讓標準化成為推動衡陽市城市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構建以標準化治理為基礎的現代城市治理格局,提升城市顏值氣質內涵,為衡陽建設高品質新型城市注入城管基因,廣泛宣傳城鄉治理標準化建設工作,增強群眾“對標就范”的主動意識,讓標準成為共識、規范形成習慣。
文明創建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征程,衡陽市始終將創建文明城市作為衡陽市的大事、要事,通過不斷努力,提升城市品質,持續向全國文明城市目標邁進,在2021年全國文明城市省檢測評中,衡陽市綜合成績在全省提名城市中名列第一。2022年,衡陽市站在新的起點上,將創建文明城市作為衡陽的“一號工程”,持續發力,不斷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和知名度,讓衡陽成為一座可以托付終身的品質之城。 (來源:紅網時刻衡陽 通訊員 朱杏芬 肖震 記者 宋美君)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