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4月22日訊(全媒體記者 鄭丹枚 通訊員 趙宇峰 趙達權)今天,邵東市廉橋鎮東塘村艾葉種植基地,前不久播種的艾草已發出嫩芽,村民們正忙著除草施肥。今年,該村流轉3800余畝土地發展艾葉產業,有望帶動該村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以上。
邵東市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集聚整合土地、資金、政策、技術、人才等各類資源和要素,以產業發展為重點,因村制宜發展村集體經濟。2021年,邵東市580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9000余萬元,其中200余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今年村集體經濟來勢更好。
該市村級組織利用集體所有的農、林、水、土地等資源,依法建設農業生產、加工、經營等設施,通過自主經營、合作開發或公開發包等方式,獲得集體經濟收入。佘田橋鎮佘田橋村建成4層共3000余平方米的商鋪,一層用作村服務中心,剩余面積租賃給企業,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余萬元。
邵東市各村抓住產業發展做文章,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793家,培育發展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0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9家,通過入股分紅、土地流轉等方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兩市塘街道云山村引進并入股邵東九貝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發展漁業養殖、休閑旅游。通過入股分紅、廠房租賃,去年云山村新增集體經濟收入153萬元。
該市還加大村集體示范點建設,搞活村集體經濟。目前,全市成功申報中央村級集體經濟扶持村35個、紅色村1個,下撥幫促資金2050萬元。靈官殿鎮公田村利用扶持資金發展水果產業,建立“村集體+基地+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果品銷售收入村民占70%,村集體占30%,2021年公田村集體增加收入15萬元。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