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邵陽市科技局到邵東野雞坪鎮開展“送科技下鄉 助力鄉村振興”志愿服務活動。
邵陽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知識搶答賽現場。
(本文圖片由阮明湘提供)
肖洋桂 蔣劍平 阮明湘 劉芳軍
文明城市呼喚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創造文明城市。
邵陽市自開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以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文明創建向常態化長效化邁進,文明實踐活動風生水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悠悠古城勁吹文明新風。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文明之水滲入城市每一寸土地,也在每一位市民心中流淌,引領著邵陽人民奮力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
氛圍營造
時時感受文明風
“這次回邵陽,發現街道變得干凈整潔,公益廣告牌增多,城市變美,邵陽更有魅力了!”長期在云南經商的劉先生感嘆道。
當下,漫步在公園廣場、穿梭于商貿市場,或是等候在公交站臺、行走在大街小巷,一幅幅色彩亮麗、形式多樣的公益廣告,猶如一股清風迎面撲來。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市民發現,在不少學校周邊的圍墻上,墻繪公益廣告吸引學生和家長駐足觀看。大祥區的羅女士贊揚說:“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古典文化融合,設計生動活潑,觀賞性和教育性相結合很有意義。”
市城區公交站臺燈箱公益廣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倡導市民“文明用語從我說起,文明舉止從我做起”“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環境衛生”;在酒店、餐館里,醒目位置貼有“珍愛糧食”“光盤行動”標語;小區的圍墻也成了公益廣告的“舞臺”,“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學習道德楷模,爭做道德標兵”等教化標語比比皆是。
與此同時,媒體勁吹公益風。《邵陽日報》、《邵陽晚報》、《邵陽城市報》等報紙每月刊登公益廣告8個整版以上,邵陽廣播電臺各頻道每天播出公益廣告達10余次,各行政企事業單位的微信公眾號和網站刊發的創文公益廣告圖文并茂,形成一道道亮麗的創文風景線。
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邵陽市突出公益廣告的政治和公益屬性,強化宣傳引導群眾功能,做到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耐久性于一體,積極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關于“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部署要求,著眼于老百姓的身邊事,向廣大市民詮釋著勤勞、節儉、向善等傳統道德文化,弘揚社會功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
在邵陽市文化藝術中心、市體育中心、楚雄大劇院、松坡圖書館各大公共場所,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舞臺上好戲連臺,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洗禮;廣場上歌舞飛揚,市民捧腹,歡樂開懷;場館內翰墨飄香,名家和市民揮毫潑墨歡聚一堂……紅紅火火的群眾文化活動,實實在在的文化惠民舉措,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大餐”。其中“寶慶群藝匯”是該市傾力打造的一項品牌群眾文化活動,表演和競賽活動連年不斷,參與人數越來越多。
主題實踐
增強文明“軟實力”
12月14日,筆者沿著邵陽大道來到邵陽市文化藝術中心,只見來這里參觀、參與文化活動的市民絡繹不絕。
“孩子想出來走走,我首先想到的是來文化藝術中心。”雙清區居民李麗芳在“邵陽好人館”里,邊觀看邊為5歲的兒子講解好人事跡。“看到這么多邵陽好人的感人故事,作為大人也被凈化著、激勵著。好人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李麗芳說。
武岡市8旬老人陳江南,用施仁行善、助人為樂,架橋修路、看護山林,給人看病、義務清掃等平凡舉動,繪就不平凡的人生軌跡;新寧縣村民蔣能泉,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端屎端尿,穿衣喂飯,看病喂藥。為了避免母親身體長褥瘡,多年來,他沒有睡過一次安穩覺。每隔2小時,他就給母親翻一次身。洞口縣三級傷殘退役軍人曾國和,30多年來以雷鋒為榜樣,為殘疾人謀福利,為復退軍人解憂愁,默默付出不計回報。
敬業奉獻、助人為樂、孝老愛親、誠實守信……“邵陽好人館”里200余名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的事跡和精神,在寶慶大地傳遞著文明之光,照亮著城市之魂。
“人皆可以為堯舜”,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近年來,邵陽市不斷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連續舉辦七屆市級道德模范和四屆“雙十最美(十大最美組織、十大最美邵陽人)”評選活動。群眾身邊的平凡人,用點滴小事詮釋大愛,構筑起城市文明的新高度。尤其是“雙十最美”評選活動,已成為邵陽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的一個響亮品牌。
邵陽市通過開展各類創文主題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各行各業的“軟實力”。由市總工會、市創文辦聯合主辦的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知識搶答賽,把活動辦成“全國文明城市標準”的宣講課,辦成“邵陽市民素質提升”的公開賽,帶動全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推動形成“建文明城、做文明人”良好社會風氣。
今年來,邵陽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數萬名志愿者,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暨鄰居節”主題實踐,清潔家園、保護母親河、走訪困難群眾、關愛獨居老人和困境兒童、關愛未成年人行動,總計開展活動140場,為數十萬人奉獻愛心,刮起“鄰里守望”社會新風尚。
全民參與
爭做文明志愿者
城市是否文明,關鍵看市民,市民的形象直接影響著城市的形象。每個市民既是創文的直接參與者,也是最終受益者。
“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只有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家園才會更美。”家住雙清區雍翠社區的戴佳妮說,她在長沙讀大學,每次節假日回來,都會成為社區志愿者,或清理小廣告,或幫助解決鄰里糾紛矛盾,或上門問詢疫苗接種情況、宣傳常態化疫情防控等。
“文明創建以來,城市變化很大,越來越漂亮。畢業后,我會回來為家鄉的建設發展盡一份力量。”戴佳妮表示。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浪潮中,邵陽市始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理念,在共建共享中匯聚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澎湃動力。
在街道、社區、企業及城市各個角落,文明之風處處吹拂:踐行節能減排,生活垃圾自覺分類投放;積極開展疫情防控,進出公共場所自覺出示健康碼、佩戴口罩;遵守交通規則,開車禮讓行人;樂于熱心助人,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在邵陽市城南公園廣場西頭臨街處,設有“學雷鋒志愿服務驛站”,里面安裝了空調,備有座椅、熱茶、應急藥品、愛心雨傘和手機充電器等物品。“每天來驛站休息、喝茶、求助的市民很多。”驛站志愿者小劉說,站里有一本服務臺賬,已有300多個記錄,有市民來驛站借電話、借雨傘的,有老人摔傷需要緊急處理傷口的,還有失物認領等。周邊居民遇到困難找驛站已成為習慣。
近年來,邵陽市積極推動創文工作進程中,注重志愿者服務隊伍建設,全市共注冊學雷鋒志愿者125萬人。在公園、車站、醫院、市場等人流集中區域,設立學雷鋒志愿服務驛站44個、服務崗1400多個。
目前,邵陽市組織各志愿者開展的“四季同行 雷鋒家鄉學雷鋒” “善心小集”“愛心超市”“文明創建 大愛邵陽”“新時代文明實踐暨鄰居節”“保護資江母親河”等志愿服務活動,成為為社會服務、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載體,也為文明創建增添了強勁動力。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