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衡陽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重要論述精神,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把呵護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擺在突出位置,以“四個堅持”為抓手,有效破解了心理健康教育“誰來做”“在哪做”“很難做”“持續做”的問題。
堅持人才共用,以“四支隊伍”破解心理健康教育“誰來做”的問題
配齊心理教師隊伍。堅持“配足專職、鼓勵兼職、倡導全員”的思路,為所有城區中小學校和鄉鎮中心學校配齊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于規模較小的學校通過安排教師走教支教、學校對口支援等多種方式配置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目前,全市共有心理健康教師997名(專職教師203人,兼職教師794人),師生比為1:1018。加強學校管理隊伍。校長主抓主管,班主任具體負責,心理教師兼任副班主任,每個班級至少設2名心理委員(1男1女),每個寢室寢室長兼任心理信息員,有效充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量。構建專業導師隊伍。抽調優秀校長、教師組建衡陽市家庭教育講師團,邀請省、市教育專家對各學校中層以上干部、班主任及心理教師開展業務培訓,多渠道構建一支“品德高尚、專業精良、樂于奉獻、善于實踐”的專業導師隊伍。目前,已培訓國家級家庭教育指導師500人、家庭教育高級講師100人;市縣建立家庭教育講師團11個,擁有講師65人。打造志愿服務隊伍。改變以往家長作為“編外隊伍”局面,讓家長志愿服務者積極參與學校管理、校園活動、陪同就餐、現身說法、現場授課等志愿服務活動。以衡南縣為例,目前全縣在冊的、經常開展活動的家長志愿者近7.5萬余人,“衡南家長”志愿服務品牌深入人心。
堅持陣地共建,以“四個陣地”破解心理健康教育“在哪做”的問題
建設“家長學校”陣地。積極動員和組織廣大家長參加家長學校教育,形成“百萬家長進學堂”的態勢,每年進行一次示范性家長學校建設評選。目前,全市共有家長學校1274所,其中國家級示范性家長學校1所、省級示范性家長學校27所、市級示范性家長學校144所、縣級示范性家長學校414所。其中,衡南縣把家長學校覆蓋到全縣中小學校、行政村和社區,常態化向家長宣講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建設“心理輔導”陣地。市城區共建設7個專業心理健康輔導站,功能設施齊全,包括心理咨詢區、輔導區、宣泄區、放松區、測量區、游戲區等功能區域,并制定《衡陽市中小學心理咨詢室建設評估細則》,配備專兼職教師及志愿者上百人,已組織專題培訓30余期。全市各地各校積極建設心理咨詢室,衡南縣全縣130所中小學校完成“知心屋”陣地建設,積極運用沙盤游戲、音樂減壓、情緒宣泄、個輔團輔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心理咨詢和疏導,打造學生信賴的“心靈港灣”;耒陽市計劃用兩年時間在完小以上學校完成標準化心理輔導室建設。建設“網上學堂”陣地。打造“衡陽網上家長學堂”,覆蓋全市3000余所中小學、幼兒園,讓在籍學生家長注冊,每月舉辦1-2場家庭教育專題講座。目前,已進行7次線上家庭教育講座培訓,累計聽課330萬人次,注冊家長學員109萬人。此外,市婦聯積極整合相關部門力量和社會資源,打造家庭教育精品課程庫,目前已經完成課程開發50部,其中《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的沃土》等一系列精品課程受到全市家長廣泛好評。建設“特色學校”陣地。每年開展一次市、縣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創建評選活動。目前,已獲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國家級1所、省級15所、市級30余所。通過創建活動,充分發揮了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輻射功能,促進了全市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堅持形式共融,以“四相融合”破解心理健康教育“怎么做”的問題
與日常體檢相融合。在每年中小學生體檢項目中添加心理健康測評,按照4個100%的要求,對全市中小學生100%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對高危預警學生實行100%家訪、“一生一檔”100%建檔,對篩查出的“特殊群體”100%開展結對幫扶。與校園懇談相融合。不拘形式開展校園懇談,一場球賽、一次餐聚、一段散步就是一次懇談,就是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課。以衡南縣為例,今年以來全縣各學校共召開校園懇談會1369場次,有效幫助學生化解心結。與課題研究相融合。通過梳理歸納共性問題,剖析探究個性問題,持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目前,全市共申報立項課題104個,其中省級課題21個、市級課題83個,形成“心育護花”和“家校共育”典型案例200余個。與勞動實踐相融合。設立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開設勞動實踐課程,引導學生走進田間地頭,擼起袖子、俯下身子,體驗勞動的艱辛,收獲勞動的喜悅,釋放學業壓力和心理負面情緒,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珍視生命、積極向上的品格。
堅持協同共治,以“四方作用”破解心理健康教育“持續做”的問題
發揮政府指導作用。出臺《衡陽市深入開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行動實施方案》《衡陽市家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等文件,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各部門職責,定期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斷增強指導服務能力。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管理制度和健康預警機制,通過調查問卷、專業軟件評價、“千名教師進萬家”等方式,動態評估監測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及時疏導、“糾偏”或推薦就醫。加強新生群體心理適應幫扶和春季、畢業季、考試季等特殊節點的危機排查,重點關注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父母長期分居、事實無人照料的學生家庭狀況和思想動態,全面建立預警體系。發揮家長主體作用。進一步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廣泛設立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家長委員會及家長微信群、QQ群,常態化開展“校園開放日”、家長志愿服務、家長義工等活動,家長積極在家長月刊投稿發聲,分享家庭教育經驗心得,拉近家校距離,不斷提升家長參與度。發揮各界主動參與作用。鼓勵和支持企業、社會團體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關愛幫扶。市家庭教育協會舉辦年輕父母成長公益課堂,傳播科學教子理念;市大湘公益服務中心、仁德關愛中心常態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以衡南縣為例,自2019年以來全縣各中小學校接受社會愛心企業和人士捐助現金、課桌、書包、校服、教學設備等共計金額1881.75萬元,惠及學生7514人次。
(執筆:唐修波、李孟哲、肖建軍)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