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6月17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的召開已過去5個多月,走在懷化的大街小巷,你有沒有一種新鮮的熟悉感?
“有!熟悉又新鮮。”
當前,懷化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我們熟悉的城因文明愈發美麗,而身在城中的我們既是文明城市創建的受益者,也是文明城市創建的實踐者。時時、處處、人人,一切都在悄然變化。正可謂,城市文明有新貌,“衣食住行”見文明。
“衣”起看文明
“我是文明交通小衛士”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圖片來源:懷化市文明辦
“清明節低碳文明祭祀倡議公益小天使在行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圖片來源:懷化市文明辦
在行人斑馬線、在窗口志愿臺、在社區、在鄉村學校,“小紅帽”“紅馬甲”隨處可見。教師、退休干部、企業職工……還有小學生們,越來越多的市民穿上紅馬甲、戴上紅帽子,他們靈動的紅色身影,是文明創建全民參與的寫照。
在清明期間,他們開展緬懷革命先烈、網上祭英烈等活動。在學雷鋒月,開展線上雷鋒精神知識講解、誦讀紅色經典故事活動。在瓜果飄香時,他們為“懷橙”代言,助力“懷橙”出山。在疫情防控時,他們走街串巷消毒、派口罩,開展入戶排查和宣傳。他們用最熱情的微笑宣傳文明,用最真摯的方式踐行文明行動。
“食”里品文明
使用公筷公勺,養成文明習慣。圖片來源:懷化新聞網
隨著《懷化市“使用公筷公勺 養成文明習慣”倡議書》的發布,增添一雙公筷,增加一只公勺,成為一份共識。在懷化的餐廳、食堂乃至居民家中,使用公筷公勺已成為一種習慣。懷化人的餐桌文明也是創建文明城市的有力抓手,辰溪縣的黃溪口鎮還被譽為“公筷之鄉”。
不單在平常,在過年過節、婚喪嫁娶中,亦是透著文明味。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奢靡攀比的現象早就不見蹤跡,移風易俗、勤儉節約、文明操辦已成為主流。在袁爺爺最初研究雜交水稻的懷化,節約糧食、拒絕浪費更是餐桌上“新食尚”,珍惜每一餐飯、節約每一粒糧,文明與每位市民都息息相關,大家紛紛奉行起科學、理性又健康的文明用餐生活方式。
“住”下享文明
通過“綠城攻堅”、提質改造,背街小巷煥發出新面貌,小區的出入口變得整潔美觀,綠植多了起來,人行道換上了透水磚,路過的孩子們再也不怕踩到“水雷彈”了。與此同時,開展“德潤五溪”文明品牌創建、“懷化好人”評選、“書香懷化”全民閱讀行動,弘揚崇德向善正能量。五溪大地上,文明風尚漸潤人心,文明理念在每個市民心中生根發芽。
依托綠水青山,懷化市在2018年就被評為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并不斷以文明創建促進生態宜居建設。平安懷化建設深入人心、讓人放心,每當夜幕降臨,穿梭在城市中的巡防小隊讓市民們安心又暖心。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開展的“崗位、學位、床位、車位、廁位、梯位”問題專項行動,讓人們每天都能感受到身處的城市正在發生變化。
“行”中顯文明
現在,非機動車及行人不遵守交通信號燈、橫穿馬路、翻越護欄等不文明的現象已很難看到。取而代之,主動攙扶行動不便的老人、兒童過馬路,幫助負重行人提取物品的場景多了起來。市民們遵守交通規則、抵制交通陋習,逐步養成了文明出行好習慣。
人守規,車讓人,“一盔一帶”是標配。車輛禮讓行人在懷化已越來越普遍,在斑馬線前減速慢行、停車禮讓,既是每個駕駛員的責任,也是文明之風的體現。文明禮讓、文明騎行、文明出行,每一位交通參與者都是文明交通的主人公,一同構筑起文明懷化的交通環境。
再一次,走在懷化的大街小巷,你會不會駐足感受一番變得更美的城?
“會!這美中有我的一份力量。”
的確如此,文明沒有旁觀者,你我都是踐行人!(來源:懷化市文明辦)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