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益陽市供銷合作社系統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立足益山益水的資源稟賦和農業大市的市情農情,充分發揮情系農業、根植農村、貼近農民的傳統優勢,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目標,以提升服務“三農”綜合能力為宗旨,扎實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以“聯結到戶、服務到戶”為路徑,穩步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培育了一批具有推介意義的典型。
一、“廢里淘金”助力秀美鄉村建設
桃江縣供銷合作社充分發揮廢舊物資經營的傳統優勢,以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為突破口,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構建了以縣資源物質回收公司為龍頭、15個鄉鎮分揀中心為骨干、420個村級分揀站為節點的三級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制定了鄉鎮分揀中心建設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規章制度、廢舊物資回收目錄與價格,按照“村組分揀、鄉鎮分類”要求,自選自編培訓教材,對全縣鄉鎮人居辦主任、分揀中心負責人以及983名保潔員進行定期培訓,創建了“池退桶進”引導農戶初級分類、“專職保潔”規范二次分類、“市場運作”鄉鎮中心三次細分的三級分揀模式,建立了保潔員專職化、村規民約制度化、工作考核常態化運行機制。
2019年7月以來,桃江縣資源物質回收公司累計回收處理農村廢棄物23000余噸、有毒有害物資20余噸,共計支付鄉鎮分揀中心低價值廢棄物回收補貼資金320余萬元。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不僅將“小廢品”聚成了“大財富”,而且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促進了秀美鄉村建設,從而贏得了廣大村民的一致好評。
二、“線上線下”打造縣域特色品牌
安化縣供銷合作社與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參股創建縣域農村電商“國家隊”——安化廣聚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建成由1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23個鄉(鎮)電商服務中心、433個村級電商服務站組成,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社區)的電商服務和物流配送網絡體系,全面打通了為農綜合服務“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為全縣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和優質服務,每月為農民減少物流費用15萬元以上,有力推動了農村消費提質升級。公司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拓展農產品產銷鏈,培育了奎溪味道辣椒系列、和睦洋姜洋萵、安化臘制品、安化山茶油等6個年產值過1000萬元的暢銷土特產品牌。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公司圍繞“抗疫情、保供給”,第一時間上線運營了“安化優選”社區平臺,積極開展“網上下單、無接觸配送”業務,累計配送各類物資達300余噸,有效緩解了疫情期間物資供應不足的矛盾。通過網上集中預采、統一直配進村到戶運作模式,累計配送各類農資5800多噸,種子1.25萬包,有效保證了疫情期間全縣農資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廣聚供銷”已成為情系鄉村、聯結到戶、深受群眾喜愛的“全天候”綜合服務平臺,并初步探索出一條打造縣域特色農產品品牌、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新路子。
三、合作發展搭建興農富民平臺
南縣供銷合作社積極探索聯合合作服務新模式,通過參股南縣晴河財富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聯結、服務稻蝦種養戶,堅持“入社自由、入股自愿”的原則,廣泛吸納專業合作社和小農戶入社,通過組織專業技術團隊,為農戶提供水稻種植和稻蝦養殖“套餐式”全程托管服務,提高稻蝦產量和質量,推動稻蝦種養科學化、標準化、無害化、智能化發展;對入社社員的水稻和小龍蝦進行集中采購和銷售,在市場供大于求時實行兜底收購,并按產品等級給予農戶收購補貼;聯合社與北京郵儲銀行、華夏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為400多戶稻蝦種養戶爭取授信資金2600萬元,向南縣三大涉農商業銀行推薦為社員提供貸款2000多萬元,貸款采取“春耕貸、秋收還”的方式,用于采購生產資料和農業機械,并采取貼息措施實現貸款免息;積極對接江蘇、浙江、四川等地的物流體系,廣泛拓展銷路,推進稻蝦生產、收購、銷售規模化和產業化。
截至2021年6月,聯合社共建稻蝦種養綜合服務及收購點230個,標準化生產基地160個,入社社員35600戶,托管稻蝦種養面積12.8萬畝,流轉土地2135畝,服務范圍覆蓋全縣12個鄉鎮,年產小龍蝦1.2萬噸,為社員增收3000元/畝。麻河口鎮建設村稻蝦種養戶蔣權,經營稻蝦種養面積70畝,過去由于缺少種養技術,生產管理不到位,因而導致連年虧損,2019年入社后,通過聯合社提供技術服務,稻蝦產量和品質大幅提高,現每畝純收入高達6700元。“晴河財富”的實踐證明,積極穩妥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大有可為。
益陽以“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為主線推進“兩個到戶”創建活動開局良好,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目前,全市供銷系統主管行業協會、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118個,領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聯合社371個。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分揀中心58個,村級回收網點780個,2021年1-6月,農村生活垃圾回收、廢舊農膜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總量17137.2噸,再生資源回收額達6.5億元,同比增長59%。創建農村綜合服務社1547個,土地全托管面積52.3萬畝。電子商務完成銷售額5.3億元,同比增長90.6%,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額達2.3億元,同比增長30%。回顧前期工作,有以下幾點啟示:
啟示一:敢為人先是勇于試點的精神之源。益陽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全省唯一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市,一貫富有敢為人先、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在供銷綜合改革和第一輪現代農業綜合改革中,桃江縣供銷改革經驗入選“湖南基層改革探索100例”。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指導意見和推進“兩個到戶”創建活動通知下達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書記親自銜接試點工作,分管副市長具體指導調度,市供銷綜合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時間制定試點方案并向省提出試點申請,各區縣(市)積極啟動試點工作。目前,省農辦、省供銷合作總社等部門已將益陽(安化縣、桃江縣、赫山區、資陽區四縣區)作為“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市之一,向中央農辦、中華全國供銷總社等部門申報,并有望于年底前得到批復。通過邊申報邊探索邊總結,為爭取試點落地及今后工作的全面推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贏得了先機。
啟示二:高位推動是立桿見效的動力之本。市委市政府將“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工作納入了年度政府工作的重點任務清單。市委書記兩次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副書記、分管副市長多次深入赫山區、桃江縣等地進行實地調研。市供銷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市供銷合作社緊緊把握第二輪現代農業綜合改革契機,以推進“兩個到戶”為抓手,積極探索“三位一體”務實性合作方式與實現途徑。安化縣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議進行專題研究,并將相關工作納入鄉鎮綜合績效考核,縣財政年度預算安排275萬元用于供銷綜合改革。桃江縣財政年度補助145萬元用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中“兩個到戶”的落實。當前,市級及各區縣(市)已將“三位一體”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和現代農業綜合改革重點任務,縣級供銷合作聯社均配齊了理事會、監事會并召開了社員代表大會,建立健全了“三會制度”。地方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高位推動,是全市“三位一體”工作的動力之本。
啟示三:因地制宜是取得實績的根本之策。“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是一項全新改革,既無可照搬照抄的經驗,也無十全十美的模式。市供銷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要求各區縣(市)解放思想,堅持因地制宜、點面結合的基本原則,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找準改革切入點,培育改革典型,摸索改革經驗,以點帶面穩步推進,初步形成了“一縣一特”的改革雛形。桃江縣通過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打造生態宜居鄉村中融入供銷元素;安化縣通過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流通體系,打通了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與農副產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赫山區引進“供銷貨郎”,積極探索“三位一體”“兩個到戶”的實現路徑;資陽區持續優化農業社會化“十代”模式,經驗在全省推廣;南縣結合稻蝦種養產業特點,試點“晴河財富”“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模式,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沅江市打造“惠農中心+合作社+農戶”服務模式,打造區域性綜合服務中心。為全市推動“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啟示四:上下聯動是一體推進的合力之作。益陽是農業大市,“三位一體”綜合合作前景廣闊。在各級黨委、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下,市供銷合作社帶領全市供銷系統在供銷綜合改革及相關工作推進中,準確把握時代要求,創新工作思路,主動圍繞全市“三農”工作中心,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大局,以一往無前的改革勇氣,上下聯動,通力合作,克服了基礎薄弱、包袱沉重、經費緊張、人才短缺等諸多困難,構建和完善了供銷組織體系和為農服務體系,使全系統為農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確保了各項工作緊跟全省步伐并打造了益陽特色,傳承了紅色供銷“扁擔精神”“背簍精神”。在“三位一體”工作的推進中,市級堅持開放、合作的原則,在與建設銀行等開展信用合作的基礎上,正與郵政公司、郵儲銀行開展合作洽談,擬簽訂“三位一體”合作協議,為區縣(市)全面開展此項工作建立框架,提供一般模式,并積極引入外部經驗供借鑒參考。縣級及基層供銷社根據各自特點,立足自身優勢,著力培育典型并為市級推廣出謀劃策。全市上下合力推進“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的氛圍日益濃厚。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