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明網 記者 彭團 長沙報道
在長沙市天心區,有一個特殊的“群”,之所以說特殊,因為不同于QQ和微信等社交群,它的覆蓋面廣:區、街道、社區全納入;它的成員多:350個志愿服務組織、10余萬名志愿者,103名各類“好人”;它的功能有特色:精神宣講、文化引領、志愿服務……
它就是長沙市天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集群”。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群”?有何“特色”?又是什么成就了它的“頂流”地位?
這個群,覆蓋區、街道、社區
10月22日,天心區先鋒街道嘉和社區黨員志愿者協助社區開展核酸檢測志愿服務。圖片來源:天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秋意正濃,一場與疫情的競速正在爭分奪秒進行。
“請提前準備好身份證,出示健康碼、行程碼。”“大家不要靠太近,腳下有一米線,注意保持間隔距離……”10月21日,天心區對部分重點區域人員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每一個集中采樣點,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的雷鋒志愿者成為最亮的“一抹紅”:發口罩、指引排隊,查驗健康碼,看到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士,志愿者主動上前,帶他們走綠色通道進行檢測。
這一幕,是天心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活動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天心區更是走在前列,擔當表率。
九峰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亭。圖片來源:天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天心區不搞“另起灶爐”,而是注重整合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形成固定的實踐場所,配套完善活動設施,突出文明實踐功能。
各街道、社區(村)將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道德講堂、志愿服務站等面向群眾的場所全部納入實踐場所建設,在整合各種資源的基礎上,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固定陣地。
截至目前,全區建成了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98個,完成區、街道、社區(村)三級實踐網絡陣地全覆蓋,實現了陣地成“群”。
這個群,“群友”硬核,底色鮮明
陣地建起來,隊伍帶起來。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常年活躍著各類志愿者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們忙碌的身影。
截至2020年底,天心區注冊登記志愿服務組織達340個、志愿者10余萬名,各級“好人”103人,他們中不乏獲得國家級、省級榮譽者。
天心區志愿服務聯合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圖片來源:天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例如劉培友獲評首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楊士泉、張建明榮獲全國“四個100”最美志愿者;“彩虹課堂”“‘紛分’垃圾分類公益宣講”等志愿服務品牌項目走出天心,影響全國;“先鋒遠征營”志愿服務基地接受央視、省、市多家媒體爭相采訪;彭天冰、暮云小蜜蜂志愿者協會分別獲評“湖南省疫情防控最美疫情防控志愿者”“疫情防控先進志愿服務組織”榮譽……
銘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習語”走廊。圖片來源:天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走進黑石鋪街道銘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前的文化廣場,“習語”走廊、“模范墻”、廉政園,無形中滋養人們的精神世界,潛移默化中給人正能量。
記者注意到,天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立后,志愿服務的內涵也在悄然發生改變,由以前的扶貧濟困、支教助學等暖心服務,向思想引領、價值引領、文化引領延伸升級,并精心打造出一批愛心品牌項目,推動文明實踐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2021年6月4日,天心區“就認這個理·永遠跟黨走”宣講進工地,給農民工送去一場豐富的紅色文化盛餐。圖片來源:天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一個農家小院,一張小板凳,大家圍坐在一起,就可以聽“百姓名嘴”講述他們的故事和心聲。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天心區組織了“新思想進基層”理論宣講,充分結合宣講員實際和基層需求,開展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的宣講。
線上線下互動,天心區還搭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實行“菜單式選學”和“針對性宣講”,把黨的理論和思想送到群眾的心坎上。
這個群,“群聊”精彩,特色突出
立足于本地群眾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各實踐所(站)探索出各具亮點的實踐模式,形成“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
南城之聲·暮云站。圖片來源:天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覆蓋面廣、滲透力強的暮云街道“暮云之聲”新時代微廣播,成為宣講政策、服務群眾、開闊視野的“小靈通”,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青園“好門店”志愿服務隊上門為老人服務。圖片來源:天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先鋒街道精心打造的“六園”即“紅心園”“樂學園”“守望園”“親子園”“頤養園”“雙擁園”,以黨員為先鋒、團員為主力、少先隊員為后備力量,針對轄區不同群體,分類別開展活動,讓群眾增加獲得感、幸福感。
桂花坪街道深化“桂花講堂”“桂花學堂”“桂花書屋”品牌建設,共建桂花文化圈,吸引了8000多位“圈里人”參與,共建桂花共同體,逐步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完善細節架構,構建特色集群,天心區推出的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群眾喜聞樂見的服務品牌,不僅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打造為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舞臺”,更成為了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鄉風文明的“大課堂”,讓文明實踐真正落到了“實”處。
這個群,“接龍”仍在繼續
“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當志愿者。”在天心區街頭,這樣的溫暖話語令人記憶猶新。
作為網紅長沙的核心商圈——五一商圈位于天心區,每逢節假日,人流量最為火爆。在剛結束不久的國慶黃金周,天心區就有超過3000余名志愿者走上街頭,保游客暢游長沙,在商業廣場、旅游景點、交通路口、大街小巷等地方,都能看到他們最美的笑臉。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戰疫一線,護考一線,防汛一線,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志愿者在每一次急難險重任務中綻放風采。退休職工,社會能人,新鄉賢……越來越多的市民自愿加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專職志愿者”隊伍,接力愛心,傳遞溫暖。
今年以來,全區各所、站以“為群眾辦實事 文明實踐在身邊”為主題,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傳統節日、重要節點,發動各級文明單位開展聯創共建志愿服務項目800余項,組織各類志愿服務1000余場,解決群眾實際困難1153個。
群眾利益無小事,文明實踐無止境。
天心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天心區將重點打造25個示范點,提質升級實踐平臺“南城之聲”微廣播。圍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開展文明單位與實踐所站聯創共建。同時,提檔升級“文明滿天星”志愿服務品牌,加強典型選樹、跟蹤培育、宣傳宣講,讓更多天心好人服務群眾、影響群眾、教育群眾。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