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張頤佳
10月12日,深圳秋高氣爽,碩果滿枝。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培訓班在這里舉行。連續3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的“模范生”長沙市,作為6個先進典型城市之一作交流發言。
長沙持之以恒抓好文明創建,以城市發展筑牢文明根基,以紅色基因涵養文明氣質,以人民幸福詮釋文明內涵。連續13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文明氣質由內而外步步提升,為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以城市發展筑牢文明根基
城因人聚而興,人因城美而榮。
邁入千萬人口“特大城市”的長沙,圍繞做大城區、做強園區、做優片區、做實縣區、做靚社區(村),大力推動城市能級和城市競爭力持續提升,不斷夯實文明城市基石。
今年來,長沙以大項目為引領,跑出發展“加速度”。5月21日、9月5日、10月12日,長沙分赴北京、上海和深圳舉辦招商推介會,共吸納投資2205.7億元。
8月25日,長沙高鐵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開工;國慶假期,金陽大道三期道吾山隧道建設緊鑼密鼓進行,截至10月9日,已完成隧道總長的76%;正在加緊建設的黃花國際機場T3航站樓,將實現多種軌道交通無縫銜接……
從“七里之城”到“一江兩岸”,從“網紅城市”到“長紅品質”,今天的長沙,電網進入特高壓時代,地鐵駛入網絡化時代,機場邁進雙跑道雙航站樓時代,高鐵迎來雙核驅動時代。“工程機械之都”“智造之城”“世界媒體藝術之都”“東亞文化之都”……一張張金字名片,見證長沙綜合實力大幅躍升。
以紅色基因涵養文明氣質
長沙是一塊“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的紅色熱土,是“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英雄城市。作為中國革命重要策源地之一,“紅色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脈。
長沙堅持將傳承紅色文化與開展志愿服務、推進文明創建有機結合,大力弘揚城市新風尚,不斷提振市民“精氣神”。
全市廣泛開展“就認這個理 永遠跟黨走”主題宣講、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組織創作《大浪淘沙》《一大代表毛澤東》等20多部紅色精品,并利用湖南第一師范、新民學會舊址、楊開慧紀念館等一批紅色基地,厚植“紅色記憶”,建成歷史文化步道64公里,推出全國紅色旅游精品線路2條、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6個。目前,已有1300余萬人次走進長沙101個紅色基地,在今昔對比中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信心。
長沙是雷鋒的故鄉,全市堅持把雷鋒精神融入文明創建全過程,“雷鋒論壇”“雷鋒超市”“雷鋒志愿者”等元素隨處可見,“續寫雷鋒日記”“百城百臺愛心送考”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享譽全國,“雷鋒志愿者”注冊人數突破百萬,“中國好人”入選人數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文明禮讓”“文明餐桌”“粉紅斑馬線”等有影響力的文明活動倡議,成為城市風尚。
以人民幸福詮釋文明內涵
大數據顯示,長沙每年新增財力七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長沙社會保障能力、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
近5年來,長沙公共服務實現系統性改善,民生事業顯著進步,“最具幸福感城市”成為鮮明標識。全市新增城鎮就業71.4萬人;在全國率先實施城鄉低保一體化改革,基本實現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義務教育大班額全面消除,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86.6%;每千人擁有醫師、護士數量均居中部省會城市前列。
今年,長沙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力推進十件重點民生實事、十大公共服務設施項目等民生項目。同時,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解決“學位、床位、車位、廁位、梯位”等群眾關心的問題。
截至9月底,長沙各級各部門“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累計完成60472個。目前,全市新增學位12.5萬個、醫院床位2200個、車位14.1萬個,改廁17萬個,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近2000臺,真正把實事辦進群眾心坎里。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