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字鎮花山村田園風光。
三塘鋪鎮松江村,農戶在田間收割晚稻。
石牛鄉石牛社區,農民在晾曬半成品竹條。石牛鄉有“湘中竹海”之稱,有南竹10萬畝,占全縣的45%,目前有南竹產業企業10余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南竹產業鏈條。
湖南油菜花節暨雙峰縣鎖石鎮第10屆油菜花節期間,游客在該鎮車田村油菜花田賞花游玩。
湖南德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雙峰縣級重點扶持企業,主營有機肥生產銷售。
雙峰縣梓門橋鎮黃馬洲現代農業產業園臍橙加工車間,合作社員工在清洗臍橙。
(本版圖片均由李建新 攝)
曾玉璽 歐陽海希 劉義凡 吳海清 馮兵田
“跨越百年,風華正茂!雙峰縣‘萬名學子學黨史 師生毅行礪初心’出發!”6月20日上午,在蔡和森故里雙峰縣,隨著該縣縣委書記禹敏一聲號召,線下徒步活動正式“走起”。來自長沙、婁底、雙峰的師生、家長和群眾代表從荷葉鎮攸永完小,抵達終點蔡和森蔡暢故居光甲堂,沿途感受紅色文化,觸摸紅色歷史,堅守紅色初心。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一場“沉浸式”情景黨課,讓“紅色雙峰”再次驚艷世人眼光……
雙峰縣地處湖南中部,是湖南省革命老區縣,紅色文化熠熠生輝——蔡和森第一個提出“中國共產黨”名稱,蔡暢是婦女解放運動領導人之一、第一任全國婦聯主席,李中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名工人黨員……雙峰人創造了黨的歷史上的多個第一。
新時代、新作為,革命老區煥新顏。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92萬雙峰人民從黨史中汲取磅礴力量,勠力同心、奮楫揚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十三五”圓滿收官,經濟社會發展煥發全新面貌,以實干實績樹立了雙峰自信,展示了雙峰行動,演繹了雙峰精彩。
“十三五”期間,雙峰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15年的185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266億元,人均GDP跨上3萬元臺階,達到32168元,年均增長8.7%;“四上”企業從262家增長到454家、凈增19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17家、凈增81家;稅收收入達到11.66億元,較2015年翻了一番。
雙峰縣委書記禹敏說:“全縣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做好‘壯大產業實力、激發人的活力、提升文化魅力、增進環境美麗’四篇文章,著力推進‘經濟循環創新區、特色制造業成長區、精細農業先行區、文旅融合示范區’四區建設,持之以恒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鄉村振興推進年、基層治理能力建設年’三個年活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攜手共建富厚雙峰。”
咬住經濟建設不松勁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碩果累累
雙峰縣有“中國農業機械之鄉”“中國碾米機械之鄉”“湖南省農機產業基地”之稱,共有農機生產及配套企業85家,從業人員3萬余人。
該縣大力推動農機產業發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一方面勤修“內功”,對接落實省、市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規劃,以“永豐農機特色小鎮”為抓手,以雙峰丘陵農機研究院為依托,加強與國內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加強農機共性關鍵技術攻堅,圍繞企業轉型升級、農機科技創新、品牌創建和質量提升、優化農機服務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推動農機產業向高端化發展。同時,借助湖南自貿試驗區、湘博會等平臺,大力開拓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市場,支持雙峰農機加快“走出去”。
“從2019年的9萬多臺到2020年的16萬臺,我公司的碾米機銷量實現‘井噴式’增長。”在雙峰縣農機產業園勁松機械,公司總經理蔣雄彪說,去年自營出口額達1128萬美元,同比增長了100%。
雙峰農機產業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驗做法,被列入省政府2020年重點工作綜合大督查發現的全省23項典型經驗做法中,獲省政府辦公廳通報表揚。
特色元素碰撞出閃亮“火花”。雙峰農機產業“內外兼修”、快速發展,是該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生動寫照。近年來,雙峰咬住經濟建設不松勁,一二三產業實現融合發展,結出碩果累累。
新型工業化勢頭強勁——農友股份在新三板掛牌上市,農友集團糧食烘干機、勁松機械碾米機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永豐農機小鎮納入全省特色產業小鎮。制鞋業由代加工向自主品牌轉型。裝配式建筑、生物醫藥產業異軍突起,雙峰海螺年納稅從1.36億元增加到3.21億元,海中貿易、三一重工效益明顯,經開新材、3個海螺關聯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順利落地。雙峰經開區被授予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工業稅收年均增長20%。
農業產業化程度大幅提高——紅心臍橙、蛋白桑等特色種植初具規模,永豐辣醬納入中歐地理標志,中南神箭快速崛起。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9%,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51家。
第三產業發展成效顯著——成功收回曾國藩故居旅游開發經營權,歸古旅游、仙神寨文化康養旅游、湘軍文化園等項目快速推進。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實現鄉鎮、村全覆蓋,旅游綜合收入是“十二五”時期的2.23倍。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1.5:31:47.5,發展質量持續提升。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升
今年3月,2021湖南油菜花節暨雙峰縣第十屆油菜花節在該縣鎖石鎮拉開帷幕。據悉,該縣鎖石鎮已連續舉辦十屆油菜花節,從“鎮”字頭升級到“省”字號,從鎮政府貼錢辦節到群眾要求辦節,帶動年綜合效益逾5000萬元。
“十年間,1000畝油菜花田拓展為2.5萬畝‘花海’,把一個政府貼錢、群眾觀望的‘賠本買賣’做成了美化家園、藏富于民的‘大生意’。”鎖石鎮黨委書記歐陽鴻政說。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建設富厚雙峰。今年,該縣持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發展精細農業的定位,精細管理、精耕細作,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推進“一鄉一業”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推動農業向精細、綠色、生態、品牌化提升,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努力創建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農業現代化示范園,筑牢鄉村振興的產業之基。
雙峰推動鄉村振興辦點示范以點帶面,制訂《雙峰縣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實施方案》《雙峰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方案》,40個行政村獲批湖南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已向省申報美麗鄉村4個,特色精品村1個,支持25個行政村開展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
“靠著公益事業財政獎補政策支持,我村建起兩座水輪泵,豐水季靠水力推動,枯水季靠電力驅動,實現旱澇保收。”6月21日,雙峰縣鎖石鎮齊心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凌送陽說。
農業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資金支持。雙峰將水利、農業、林業等10多個部門20多項涉農項目資金整合起來,進行專戶管理;設立縣整合領導小組和涉農資金整合辦公室,實行“一支隊伍管”,建立涉農資金管理制度體系,用制度規范分配、支出和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制訂全縣涉農項目八年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把資金用到重點產業、重點區域。
2016至2020年,雙峰統籌整合涉農資金38.6億元,全面夯實農村基礎設施、村級服務平臺,培育50多個扶貧支柱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增加4萬至5萬元,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我公司自去年正式投產以來,已生產有機肥2萬余噸,產值2000余萬元。”位于雙峰縣梓門橋鎮的湖南省德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成瓊立說。該公司主營菌包有機肥料生產,是縣級重點扶持企業,助力周邊農業發展,改善農產品品質,提高經濟效益。
蛋白桑、油茶林、永豐辣醬、黑加寶黑豬……近年來, 雙峰“一鄉一業”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特色農業產業快速發展,更成為帶動村民持續增收的“搖錢樹”。
荷葉鎮南竹面積達4萬畝,竹資源豐富。近年來,該鎮充分發揮竹資源優勢,建設南竹產業萬畝示范片區,大力發展竹業產業,年產值800余萬元。
“以前在家務農,一年收入僅有1萬多元,現在進了家門口的竹工廠上班,一個月收入就有3000多元。”在該鎮新耀竹制品加工廠,村民王國華說。
產業興旺,村民增收。據悉,雙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8811元,增長至2020年的14700元,年均增長10.78%。
夯實基層基礎筑“大廈”
——干部聯村、網格管理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社區有1萬余名常住人口,其中戶籍人口僅有1700余人,必須落實網格化管理,才能更好地管理社區。”5月27日,雙峰縣金開街道桑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兼社區主任王滿林說,社區共分為6個微網格,前期已通過挨家挨戶走訪,完成常住人口信息更新,現正對照操作手冊,集中錄入網格系統。并通過網格化管理,宣傳消防安全知識,推進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工作。
“社區人口流動大,我們需要定期走訪、更新信息。”該社區婦聯主席胡艷丹說,“只要能服務好群眾,我覺得值!”
雙峰是傳統農業大縣,92萬人口中有85萬農村人口,鄉村治理難度大。近年來,雙峰瞄準基層治理,通過干部聯村、網格管理、黨員示范、村民自治、制度創新等方式,解決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戰斗力不強、服務方式單一等問題,不斷提升村一級治理能力,助力鄉村振興。
該縣將全縣劃分為2448個網格,整合應急、綜治、黨建等網格服務平臺,貫通縣鄉村三級網格;并向每個村和社區派駐聯村工作組,配備2至3名干部,鄉鎮除黨委書記、鄉鎮長以及窗口服務人員外,其他黨員干部全部聯村駐村,把工作延伸至群眾家門口,推動工作在村上落實,問題在網格解決,全縣實現了聯村工作組派駐全覆蓋。當前,該縣共有524個聯村工作組、1165名聯村干部為群眾服務。
雙峰不斷強化小微權力監督,做好村級村務公開工作,確保村級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并通過“一村一輔警”“一村一法律顧問”等建設,提升基層工作效能,不斷提高群眾幸福感、安全感。
鄉風文明筑牢鄉村振興之“魂”。雙峰還依托農村“五老”和鄉賢作用,成立民俗民風、家風家教、紅白喜事等理事會,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形成鄰里和睦、互相幫助、樂于奉獻的良好風氣。
解決“急難愁盼”暖民心
——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連著下了幾天雨,橋面積了很深的水,我家小孩只能踩水過橋上學,一整天下來,孩子們穿著濕透的鞋子上課,身體健康怎么保障?又怎么能安心學習?”前段時間,在洪山殿鎮,洪山寄宿學校與洪山中心小學之間的一座人工橋,因連續降雨帶來不便,鎮政府接到群眾反饋。
該鎮公路站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察看,并迅速制定了解決方案,在不影響橋梁結構正常承載的前提下,在橋梁側面的適當位置開挖了兩個泄水孔,一天之內就解決了橋面積水的問題。
今年4月以來,雙峰縣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圍繞具體民生實事,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具體工作實效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該縣政協利用好政協云“微建議”履職欄目,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切的“微困難、微問題”,已收集微建議40多條,辦復率100%。涉及到道路交通、民生服務、公共衛生、城市管理等多個方面問題;荷葉鎮開通“馬上辦”服務熱線,小到政策咨詢、鄰里糾紛,大到突發事故,群眾均可通過熱線反饋,目前已接到群眾訴求230多起,95%已及時妥善解決;雙峰法院推出“我為群眾辦實事”十二項便民利民舉措,推出訴訟事務上門辦理、開辟農民工工資等涉民生案件“綠色通道”、執行立案不需要提供生效證明等惠民“禮包”……
5月31日,被告人蔣某因身體行動不便不能到庭,雙峰縣人民法院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將庭審現場“搬”到了蔣某家中。“上門”審案,既彰顯了司法溫度,也“以案說法”給旁聽群眾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
“小切口”里面有大民生。今年,雙峰縣將“完善城區基礎設施,解決城區交通擁堵”、“繼續推進‘無籍房’辦證”、“下大力氣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保問題”、“強力整治營商環境”等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點項目A類清單,由縣級領導牽頭,設定完成時限、明確責任清單,確保如期落實落地;并依托重點項目A類清單,引導全縣各級各部門設立“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點項目B類清單,包括“中小學校集中改廁”“全力推進縣人民醫院整體搬遷”“蔡和森蔡暢故居光甲堂周邊環境整治”等331件群眾關心的具體事項,由責任單位具體執行。
雙峰縣委副書記、縣長彭石清說:“民生實事項目工作量大、涉及面廣、關注度高,全縣各級部門將始終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充分發揚‘三牛’精神,制定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掛圖作戰、專班推進,確保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各項民生實事項目。”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