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陰遠浦樓和湘江大橋。
投資5.8億元的湘陰縣人民醫院新院正式整體搬遷,占地172畝,增設病床500張。
湘陰紅色資源豐富,涌現出了陳毅安、張四維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圖為陳毅安烈士銅像。
湘江新區湘陰新片區第二次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現場。
從空中俯瞰,湘陰呈現出山水田園相融的美麗畫卷。
(本版圖片由湘陰縣攝影家協會提供)
■ 李 棟 梁 軍 周 磊 亞 平
奔騰湘江穿境而過,蜿蜒不息,造就了湘陰美麗肥沃的土地;巍峨鵝形山聳入云端,屹立萬載,見證著湘陰的變遷和發展;無數先哲時賢前赴后繼,培根鑄魂,照亮了湘陰人的信仰之光。
追尋著內心的紅色信仰,湘陰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著力探索湘陰轉型升級的“破題之舉”,尋找回答湘陰實際問題的“標準答案”,探索推進湘陰高質量發展的“科學路徑”,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姿態和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湘陰答卷”。
站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時間節點,舒展今日湘陰畫卷,綠色湘陰、創新湘陰、活力湘陰躍然而出,一幅城市美麗宜居、鄉村生機勃勃、產業風生水起、人民安居樂業的新畫卷,正精彩呈現……
黨建引領新風漾
夜幕降臨,湘陰縣石塘鎮湘園新村黨史學習教育“屋場夜話”宣講會現場,黨史宣講員和數百名群眾挑燈話發展,歡聲笑語中,一個個問題迎刃而解。
這是湘陰縣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一個縮影,也是該縣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團結全縣人民一起拼搏、一起奮斗,用汗水和心血書寫下濃墨重彩“湘陰篇章”的一個側面。
“把黨建工作放在全縣改革發展大局和為人民服務中去思考、去謀劃、去推動,把黨建成效體現在履職實踐中,真正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湘陰縣委書記余良勇的話擲地有聲。
一場關系湘陰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全面開啟;一幅對標先進實干篤行的壯美圖景,徐徐展開……
從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分析湘陰發展特征,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用一系列大規劃、大思路、大手筆拉開發展框架;到擔當作為,狠抓落實,改革攻堅,湘陰在嚴峻挑戰和良好戰略機遇中一路披荊斬棘,高歌猛進。
該縣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組織路線,堅持在基層黨建上下繡花功夫,堅持每月召開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工作例會,出臺縣管領導班子和縣管干部年度考核、黨員綜合考評“兩個辦法”,嚴格落實黨建述職評議制度,縣委常委會成員集體約談年度考核排名靠后的黨組織書記,近兩年分別組織373名、223名不合格黨員集中開展黨性再教育,推動全面從嚴管黨治黨向基層延伸。
同時,認真落實省委“1+5”文件精神,深化黨支部“五化”建設,向村(社區)派駐209名第一書記、30名黨建指導員。近3年,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42個,基層“一門式”服務工作經驗全市推介。從今年開始,增派30名黨建指導員,新招錄的鄉鎮公務員全部安排到村(社區)歷練。
“我縣每年對縣管領導班子及成員開展政治建設考察,堅決把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擋在門外,著力把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群眾反映好的干部提拔重用到合適崗位,在脫貧攻堅、防汛抗災、項目建設和疫情防控第一線考察重用干部105名。”湘陰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徐靜波介紹,今年結合鄉鎮黨委換屆,該縣加大年輕干部使用力度,新提拔33名35歲以下的優秀年輕干部擔任鄉鎮副職,基本形成了以中青年干部為主體的梯次配備,隊伍結構不斷優化。
一石激起千層浪,化作漣漪無窮遠。“我是黨員,我請戰!”“我是黨員,我先上!”不論是面對疫情,還是防汛救災;不論是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還是在高質量發展的緊要關口,廣大黨員干部毫不退縮、勇挑重擔、全力以赴,將初心和使命鐫刻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凝聚起創業攻堅的磅礴力量。
做強引擎蓄動能
遠大可建采用工廠化預制方式為韓國建造負壓隔離病房,在國際抗疫戰場展示湘陰力量;金為新材料制造的精密特鋼型材躋身北京大興機場等超級工程,得到市場廣泛認可……打開近年湘陰縣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目錄,豐碩的成績令人振奮。
該縣始終高擎“產業強縣”大旗,吹響強園興工沖鋒號,將產業轉型作為“主引擎”、工業園區作為“主戰場”,瞄準打造千億園區、百億產業、十億企業目標,出臺“1+7”配套政策,全面實施工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全力招大引強,優化營商環境,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打造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陣地、承接產業轉移的核心平臺,高新區建設齊頭并進、日新月異:“三縱兩橫”主干道和供水供電供氣等配套設施建設迅速拉開園區骨架;建設園區標準化廠房提升園區承載能力;以低密度、生態型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聚集電子信息、機械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等產業,形成生產、辦公、倉儲、物流、生活、配套于一體的綠色生態型產業園區,為企業提供更多發展空間。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棲。湘陰省級高新區這一全縣產業發展主陣地、項目建設主戰場,基本形成了以元亨科技、奇思環保、地生智能車庫為龍頭的綠色裝備制造,以遠大可建、凱博杭蕭、金為型材為龍頭的綠色建筑建材,以長康集團、海日食品、義豐祥為龍頭的綠色食品加工等三大主導產業集群,還有正在逐步形成的新能源汽車、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漁制品等新興優勢產業鏈,全力構建起湘陰產業發展的燦爛星空。
“我縣堅持項目為王,咬住項目建設不放松,緊盯進度強化保障,力促招商引資簽約快,簽約項目開工快,開工項目投產快,投產項目見效快。” 湘陰縣委副書記、縣長李鎮江道出了項目建設進展迅速的好“招法 ”。該縣圍繞“強園興工”,堅持產業項目聯手幫扶,實行一名縣級領導、一個縣直單位幫扶一個項目的“1+1+1”工作制度,實行“保姆式”全程服務,出臺優化營商環境“46條措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令市場主體信心不斷增強、市場活力日益迸發。
引進來,留得住,成長快,湘陰正成為一方投資置業的熱土,煥發蓬勃生機。近年來,該縣共引進優質產業項目118個,其中“三類500強”企業投資項目6個、億元以上投資項目46個。目前,全縣規模工業企業達132家,高新技術企業達47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60家。2018年,該縣獲評全省3個國家創新型縣之一,2019年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國家鋼結構裝配式住宅試點縣。2020年入選科技部、財政部“科技抗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百城百園’行動縣”,湖南先進裝備制造業首個特色產業園落子湘陰。
以工業化理念謀劃現代農業,湘陰實施農業“特”“優”戰略,大力發展精細農業、智慧農業,不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近年來,該縣堅持農業穩縣戰略,突出質量興農、品牌強農,落實各項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政策,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品牌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
長康、義豐祥、海日等企業品牌漸入人心;鶴龍湖大閘蟹、樟樹港辣椒、三塘藠頭、湘陰面等特色產品享譽四方;“蟹蝦小鎮”鶴龍湖鎮、“辣椒小鎮”樟樹鎮等一批特色生態旅游示范村鎮的創建,更是打響了湘陰名片。湘陰聚焦綠色環保的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推動農業與旅游、健康、文化等深度融合,實現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
目前,湘陰已擁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7家;星級農莊16家,其中五星級休閑農莊7家;新增綠色食品認證13個,全縣“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達110個。2019年,該縣獲評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
“興工強縣,興農富民”撐起湘陰經濟脊梁,也激活了文旅融合和商貿流通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的一池春水。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為目標,該縣重點開發人文研學、美麗鄉村、湘陰美食、休閑康養、江湖濕地等精品旅游線路,打造了柳莊、青山島、鵝形山、斗米咀、洋沙湖景區等網紅打卡地,2020年接待游客560萬人次。
“湘陰承辦了2017中國湖南國際旅游節開幕式,連續6年舉辦鄉村旅游節暨樟樹港辣椒節?,F在的農村大有可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改變,更是未來。”回老家鶴龍湖鎮仁合村創業的湖南三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90后”青年周浩興致勃勃地說道。
幸福生活節節高
“大醫院掛號都要排半天隊。現在縣級醫院也有省級醫院的資源,就在家門口,真是惠民!”在湘陰縣中醫醫院婦產科內,市民李女士驚喜地發現,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楊正望正在坐診。楊正望耐心地給每位病人把脈問診、建議治療方法,縣中醫醫院醫護團隊在一旁認真聆聽記筆記。
這得益于6月8日湘陰縣中醫醫院與省中醫附一合作建立的“醫聯體”關系。省中醫附一定期安排專家教授下沉義診、教學,并以品牌輸出、技術扶持、??平ㄔO、人才培養等方式,與縣中醫醫院在中醫藥特色建設等多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和指導支持,為湘陰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傳經送寶”。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湘陰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聚焦全面小康補短板、強弱項,解決好群眾最急最憂最盼最愁的實際問題,高質量發展的“民生底色”越繪越絢爛——
讓老百姓學有所教。啟動新湘陰二中建設,改造薄弱學校169所,城區大班額全部“清零”,著力加快全縣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立困難學生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全覆蓋的資助體系,2015年—2020年發放各類助學資金1.54億余元,資助學生16萬人次,落實“雨露計劃”7230人次1040.3萬元。實行“五對一”控輟保學制度,積極開展走訪勸學活動,控輟保學率達到100%。
讓老百姓病有所醫。完成縣人民醫院整體搬遷,縣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整體搬遷全面啟動。脫貧戶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和大病救助范圍,并享受繳費減免政策。慢性病簽約服務率、大病定點醫院救治率分別達到100%、99.39%,177所標準化村衛生室投入使用,農村基本醫療服務水平有效改善。
讓老百姓行有定處。G240湘陰段、岳望高速湘陰段竣工通車,G536鶴龍湖段拓改完成,平益高速湘陰段建設有序推進,打通城區“斷頭路”8條;完成水利工程5710處,啟動湘江水廠建設,新增解決農村近3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開通農村公交線路20條。
讓老百姓居有所樂。東湖生態公園“城市綠心”建設穩步推進,通達湖、漕溪港等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明顯;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守護好一江碧水,到重點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走“生態立縣”之路,湘陰迎來更多藍天、綠水、好生態,獲評洞庭湖區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蟬聯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和園林縣城。
“連續多年,年度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75%以上,迄今辦成省市民生實事120件。”湘陰縣財政局局長邵鑿耕告訴我們,近年來,“平安湘陰”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保持雷霆攻勢,禁毒人民戰爭全面深化,依法整治11個“問題樓盤”、化解信訪積案55件,安全生產持續向好,獲評全國消費維權先進單位、全省安全生產示范縣。
穩步推進“湘陰面館”標準化經營,讓老百姓創業增收“有面子”,目前已開設“湘陰面館”門店66家,解決就業人員500多人……
深厚的為民情懷,閃耀在砥礪奮進的征程上,一張張百姓舒心的笑臉,映襯出最暖最亮的民生答卷。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作為湘江新區新片區和岳陽南部區域合作帶的前沿門戶,當前,湘陰正圍繞做實湘江新區新片區文章,扎實推進“一園一城一港”建設,即深耕厚植湖南省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特色產業園,部署推進智能醫療裝備產業園、智能機電產業園、不銹鋼芯板裝備產業園、航天通用設備產業園和激光設備產業園等5個“園中園”建設,力促5家重點企業上市,爭取設立湘江新區“直投區”、承載長株潭地區產業溢出;加快大學科技城建設,依托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兩所在建本科院校,布局中盛高科技研究院、科創港建設;務實推進虞公港港產聯動開發,著力將虞公港打造成為長株潭一體化、長株潭融入長江經濟帶和長株潭城市圈對接武漢城市群的重要基礎設施項目。
湘江激蕩,洞庭波涌。錦繡湘陰,未來可期!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