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質量忠實踐行“三高四新”戰略,2021年3月,長沙縣、長沙經開區和長沙會展新城(簡稱“縣區城”)圍繞“擔當什么樣的時代使命、處于什么樣的發展階段、明確什么樣的奮斗目標、謀求什么樣的發展戰略、選擇什么樣的發展路徑、突出什么樣的發展重點、強化什么樣的發展保障”的七個問題,組織考察團赴江蘇昆山、張家港、江陰市、泰州醫藥高新區、常州鐘樓區和武進區、無錫高新區(新吳區)七地(簡稱江蘇七地)考察學習。通過對標先進探新路,借石攻玉求突破,主要有四個方面值得學習借鑒:
一是發展之“富”,關鍵富在思想的不斷解放。昆山、江陰多年穩居全國百強縣市之首,武進位居全國城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百強第四。江蘇七地之富,首先富在思維的持續活躍。認識上,體現在“爭一恥二”,無論是源發于武進“勇爭一流、恥為二手”的常州精神,還是“敢于爭第一、勇于創唯一” 的昆山之路精神、“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的江陰精神、“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于爭先”的張家港精神,處處彰顯著當地干部群眾“爭一恥二”的“精氣神”。行動上,體現在“敢闖快干”,比如,昆山從1983年自費開辟3.75平方公里工業小區、實現“農轉工”,到1992年昆山開發區獲國家批準、實現“內轉外”,到2010年昆山高新區獲批為國家級高新區、實現“低轉高”,再到2013年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獲國務院批準設立、進入“大轉強”;張家港自1982年建成全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一類口岸,從“邊角料”縣域發展成為“以港興市、以市促港”的“協調發展”城市典范;泰州醫藥高新區從1996年的省級經開區到2009年升格為全國首家國家級醫藥高新區、全國唯一的部省共建醫藥高新區等等。這都充分彰顯出當地干群謀變創強、早干快上、高配資源、敢闖善成的實踐特質。管理上,體現在“靈活高效”,比如,無錫高新區2015年在轄區設立新吳區,實行區政合一管理模式,并對少數郊區街道探索撤街設鎮行政管理模式,賦予基層更大自主權限(關鍵是用村鎮規劃破解園區產業用地難題);昆山實行市委書記、市長分別兼任國家級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省級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分別由所在鎮(街道)黨政正職兼任的政園一體管理模式;泰州醫藥高新區實行園區管理轄區鎮(街道)模式。
二是發展之“強”,關鍵強在創新的持續引領。政府層面,注重打造高質量創新平臺。江蘇七地擁有較為成熟完善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與孵化平臺,比如,昆山搭建了交流合作模式創新示范平臺,使之成為大陸臺商投資最活躍、臺資企業最密集的地區,為當地貢獻了30%地區生產總值和70%以上的進出口總額;張家港建設了產業資本中心,重點助力“兩新一高”企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自2018年設立至今累計引進入駐企業129家,管理基金規模838億元,成功實踐出“保底+分成”“投資+招商”“基金+資管”三種大宗交易模式;泰州醫藥高新區投建了專業性技術孵化和產品轉化中心,已孵化出康淮、華威特、瑞科等企業近20家;武進高新區籌建了常州固立高端裝備創新中心,與本地高校共建人才培養體系,目標5年內為當地培養1000名機器人與智能制造領域的優秀人才。企業層面,創新創造創業氛圍濃厚。從昆山的友達光電研發的低溫多晶硅液晶面板,江陰的法爾勝泓昇生產的輸送帶用鋼絲,鐘樓的格力博公司自主設計制造的沖壓件等核心零部件,武進的節卡智能裝備公司研發的協作機器人,到無錫高新區的SK海力士半導體(中國)公司生產的10納米級DRAM產品等,均彰顯出廣大企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創新創造能力。以無錫高新區為例,引育科技企業超過35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900家,國家級各類科技創新創業基地21個。當物聯網在其他地方僅為概念之時,無錫高新區便在該領域走到全國前列。到2020年,全區物聯網產業營收突破2063.2億元,約占全國1/10,擁有229家雛鷹、瞪羚和準獨角獸企業。
三是發展之“美”,關鍵美在城市的品質打造。從大處感觀,均擁有國家級的靚麗城市名片。比如,昆山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張家港是首批國家生態市并獲全國首個聯合國人居獎,江陰是國家衛生城市和生態市,鐘樓經開區和無錫高新區是全國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從小處細品,均體現出系統化、智慧化、精細化、人性化、特色化深度融合的建管元素。比如,在城市建筑風貌上,均系統化采用淡雅簡約的淺灰色調,與自然色彩相交相融,渾然一體;在道路隔欄、人行道護欄、路沿石等公共設施建設上,均采用低矮圓角鋼管護欄或圓型攔車石,充分彰顯了人性化的精細設計;在城市亮點打造上,均建設了獨具特色的街區、社區或公園;在智慧城管上,新吳區打造了城管數字平臺,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使辦事效率大幅提高。
四是發展之“高”,關鍵高在境界的整體攀升。一方面,體現在社會文明度之高。江蘇的常州、泰州、江陰、張家港是早年且排名靠前的全國文明城市,其中張家港為全國唯一獲得“六連冠”的縣級市;另外,鐘樓區是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城鄉和諧社區建設達標率均100%。另一方面,體現在企業責任感之高。江蘇七地企業大多擁有強烈的家國情懷、責任擔當。比如,武進的萬幫數字能源公司,參與了國內所有充電標準起草,并作為中方代表參與了IEC 國際標準的起草。
以先進為鑒,求跨越之策,縣區城必須在思想上再來一次大的轉變,在改革上再來一次新的突破,廣泛凝聚起“踐行‘三高四新’戰略勇爭一流、建設現代化示范區恥為二手”的精進合力。
一是堅決破除思維定勢,充分激發“踐行‘三高四新’戰略勇爭一流、建設現代化示范區恥為二手”的創新活力。一方面,明確創新方向強共識。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為主線,以率先打造“三個高地”、建設現代化示范區為目標,以“主攻強園富縣,堅持人智驅動,推進產城共興,實現融合升級”為戰略,以打造“四區”、加強“九力”為抓手,牢固樹立“沒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種風險”的憂患意識,秉持“星沙應有英雄氣,戰在高地勇向前”的膽識魄力,不斷提振“勇爭一流、誓創唯一、恥為二手”的精氣神。另一方面,突出創新重點強舉措。牢牢把握高端化、數字化、集聚化、綠色化、融合化五大趨勢,依托“五區”疊加平臺,以打造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引領區、融城發展創新區、鄉村振興標桿區、文旅融合示范區為主要任務,把制造業作為星沙的靈魂,持續聚焦省市“三個十大項目”“五個十大項目”實施,發力“4+2+3”產業鏈建設,扎實推進發動機、變速箱、驅動橋等核心技術攻關,構筑創新平臺,探索獨具星沙特色的“揭榜掛帥”制度,加快“智”創未來。
二是全面抬高發展坐標,聚力拓展“踐行‘三高四新’戰略勇爭一流、建設現代化示范區恥為二手”的發展空間。一方面,借自貿區建設之勢,加速拓展外循環發展空間。持續推動自貿區113+X項改革事項的承接落地,完善工業用地產權分割和出讓機制;支持黃花綜保區申報國家進口貿易示范區,重點推動航天十一院彩虹工業無人機制造基地、中科院湖南人工智能產業園等項目落地,推動種業口岸申報;招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跨國公司,積極申報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另一方面,借擴大內需戰略之機,全速拓展內循環發展空間。打造聯通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投資走廊,構建“消費市場+貿易市場+投資市場”組合型市場新業態,探索“樞紐+節點+通道+平臺+產業+企業+科技”新模式;實施領軍企業“登峰行動”、中小企業“拔尖行動”、小微企業“強身行動”,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挖潛農村消費市場,深化農村土地市場改革,催生農旅文旅融合發展新動能,實現農村有景可看,農民有活可干、農業有錢可賺,鄉村既美麗又經濟;以安沙片、■梨片、黃興片和空港片四個物流產業集聚區為紐帶,加速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
三是深度發力長株融城,助推構建“踐行‘三高四新’戰略勇爭一流、建設現代化示范區恥為二手”的區域格局。一方面,加快推動縣域經濟時代向大都市區經濟時代邁進。主動順應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之勢,加快北部生態服務城、東部臨空產業城、南部國際會展城建設,全力構建“兩軸四區”“一核三城”空間結構,積極推進縣改區工作,在湖南構建“一核兩副三帶四區”發展格局中擔當作為,厚植“右岸經濟”,成就長沙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光榮和夢想。另一方面,加快打造居安業樂、城美人興的智慧新城。堅持“做大城區、做強園區、做優片區、做實縣區、做靚社區”,全面對標中心城區,打造快慢有致、疏密結合、禮讓山水、古今同輝、既充滿現代化都市氣息又留得住鄉愁的省會首善之地。優化綜合服務功能和產業能級,打造松雅湖星沙地標和高端樓宇群,加快形成環松雅湖總部經濟集聚區,推動星沙組團、開元組團、星沙產業基地片、■梨組團四大區域品質提升。高品質推進湖南奧體中心(全運會主場館)、融城小鎮、畫田苑濕地、瀏陽河風光帶建設。
四是持續加力改革賦能,不斷優化“踐行‘三高四新’戰略勇爭一流、建設現代化示范區恥為二手”的體制機制。一方面,積極探索更加優質高效的縣區城發展體制機制。建議借鑒無錫高新區(新吳區)或昆山做法,采取縣區功能機構合并或縣委縣政府領導兼任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等形式,深化政區融合改革,并同步實施“單一行政區內平臺(復合)運營模式”改革,形成“五區”疊加>5的倍增效應。探索經濟強鎮賦能放權升級改革,創新園(館)區、鎮(街道)管理體制機制,推進區劃調整,賦予一批經濟強鎮準區級功能(副縣級)。另一方面,持續深化社會治理創新。深化“黨建+‘五零’村(社區)”特別是“三化”賦能的“智慧五零”建設,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走好“科技+制度+網上網下”群眾路線,健全末端抓糾紛處理、中端抓風險防控、前端抓文明引領工作機制,打造全國知名的網上群眾工作品牌。
(作者為長沙市委常委、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