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給孩子們最好的財富”
——記全國文明校園湘潭縣第一中學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肖暢
湘潭縣第一中學是一所承載74年歷史的三湘名校。近日,一段隨手拍攝的寢室內務檢查視頻,讓該校又火了一把。視頻中,學生用不到3分鐘時間,將寢室整理干凈:被子疊成“豆腐塊”,衛(wèi)生間干凈整潔,牙具杯子擺放齊整……
“宿舍是育人的第二課堂。”湘潭縣一中校長齊學軍說,該校通過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刻在師生骨子里的文明意識、表露在言行舉止上的文明素養(yǎng)、一代代接續(xù)傳承的文明力量,在一點點積累升華。“文明,是給孩子們最好的財富。”他說。
志愿者大隊齊步走
每周二第8節(jié)課,是湘潭縣一中的義務大講堂時間,3月30日也不例外。當天,該校正高級教師賀勉之為高三化學二輪復習“支招”,辦公樓三樓會議室擠滿前來聽課的學生。
“這次講座為我們高考復習指明了方向,讓我們能更加系統(tǒng)高效地查漏補缺。”學生陳晨說,“不只是學科知識,在義務大講堂上,還能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黨史、文學、科幻等知識。打卡義務大講堂,已成為我們的時尚。”
義務輔導、義務大講堂,是湘潭縣一中教師志愿者大隊的“招牌動作”。
“有償補課”曾一度被社會詬病。兩年前,湘潭縣一中面對學生需要有效課后輔導的現實,分高一、高二、高三年級成立3支教師志愿者大隊。抵制違規(guī)有償補課,每周至少抽出一小時為學生開展課后義務輔導,這是教師加入志愿者大隊“門檻”。
“當時,學校200多名在職教師,從校長到班主任到科任老師全部‘入隊’,部分退休老師也主動申請。”負責活動實施的教務主任姜建遠說,義務輔導不“另起爐灶”,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展開。輔導對象也不局限于教師自己所教的學生,而是學校的任何學生,要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上都能“吃飽”。
校之興,源于師。教師志愿者大隊成立后,學生志愿者大隊、家長志愿者大隊、后勤服務志愿者大隊、離退休教職工志愿者大隊共7支志愿者隊伍相繼成立,由“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總隊”統(tǒng)籌管理。
志愿者大隊齊步走,以良好師德師風引領校園文明的“修身立德、關愛學生”主題教育、引導學生向上向善的“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培養(yǎng)師生服務意識與志愿精神的“道德銀行”等活動方興未艾。奉獻精神、大愛精神的種子播種師生、家長心田,氤氳校園。
將“軍營”搬進校園
走進湘潭縣一中校園,教學樓上刻著“祖國在我心中”的校風訓詞。歷屆優(yōu)秀校友、湖湘文化代表人物、改革開放100位改革先鋒簡介等,構成一條首尾相連、層次分明的文化長廊。在風雨長廊外聳立著的,是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殘骸展示臺。
“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更要激發(fā)他們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引導學生樹立高遠理想,將聰明才智用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湘潭縣一中校長齊學軍說。
2017年,經軍地雙方批準,湘潭縣一中成為全國第九所、我省唯一一所開辦“海航班”的普通高級中學。3年后,該校首屆“海航班”23名學生被錄取為海軍航空大學學員,以46%的錄取率居全國9所同類學校“海航班”第一名。
“首屆‘海航班’學員入校后,我們將其單獨編班,成立海航領導小組和海航部,實行準軍事化管理。”該校海航部主任劉志勇介紹,學員配發(fā)海軍被裝,開設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課程,組織學員到軍事院校、軍事基地、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
繼海軍航空實驗班后,去年,“錢學森實驗班”也落戶該校,以探索高中階段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具有遠大理想抱負、強烈家國情懷,立志獻身祖國科學事業(yè)的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新模式,弘揚“愛國、奉獻、創(chuàng)新、擔當”的錢學森精神。
“學校把‘軍營’搬進校園,影響的不僅是‘海航班’‘錢學森實驗班’學員,激發(fā)的是我們每一位學生‘道路自信、使命必達’的豪情壯志和奮發(fā)進取、報效祖國的抱負志向。”學生唐甜說。
牢記育人使命,點亮文明之光。如何豐富“財富”內涵,讓文明火種、愛國基因一代代傳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升華,湘潭縣一中一直行走在探索路上。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