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李曼斯 通訊員 段華良
自去年11月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之后,寧鄉市追求文明的腳步從未停歇:城市驛站持續開放、“百姓河長”守護碧水、“蝸牛之光”送教上門、“銀發先鋒映楚溈”基層理論宣講……文明之光熠熠生輝,城市面貌、秩序、風尚持續向好。
“群眾的呼聲,就是干事的指南”
想知道公交車還要多久到站?在寧鄉,只需查看電子站牌,運行情況便一目了然。
此前,該市曾在智慧寧鄉APP推出“實時坐公交”功能,備受市民好評。現在,這一功能被搬上了城區的49個公交站臺。即便是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也能實時查看信息。
文明牽著民生,“群眾的呼聲,就是干事的指南”。為了讓幸福在家門口升級,寧鄉先后實施文明創建“六大整治行動”、社區提質提檔三年行動計劃,攻堅城市頑疾,補齊民生短板。同時,建立“河長制”、“路長制”、智慧化環衛、網格化保潔、常態化“飛保”、無死角巡查等機制,推動城鄉環境大提升。
渠臟、水臭、垃圾多的“龍須溝”變得清澈整潔,成為當地一道道靈動的城市景觀;“牛皮癬”不見了,路面平坦了,破舊的墻面被一幅幅文化墻取代;群眾反映最強烈的背街小巷,全部實現硬化、綠化、亮化,受益市民笑逐顏開。
“城市驛站”溫暖一座城
3月27日,溈水河畔風習習,81歲的張爹爹撐著拐杖,推開了“城市驛站”的門。剛進門,驛站里的志愿者姜運秋就迎上來,扶著老人坐下。他看出老人有些不對勁,又端來一杯熱水。
“我看今天難得好天氣,出來散散步。沒想到河風一吹,就感覺頭痛,人不舒服。”歇息片刻后,張爹爹感覺情況有所好轉,驛站志愿者放下工作,把老人送回家。
張爹爹歇腳的驛站位于沿河路。亮堂整潔的大廳里,微波爐、飲水機、空調、按摩椅、自動售貨機等設施一應俱全。衛生間配置有坐便器和蹲便器兩種,市民可以根據個人習慣選擇使用。閱覽區的書架上擺滿各類書籍,室內還配備有醫療箱、母嬰室、掃碼雨傘……驛站開放期間,空調、熱水、網絡等資源持續供應,環境非常舒適。
2020年3月,寧鄉市開始建設首批“城市驛站”。目前,12座“城市驛站”分布在城區各處,織就了一張以“城市驛站”為中心、惠及城市一線工作者和周邊群眾的服務網。
文明滋養“好人鄉”
文明,引領著一座城市崇德向善。在寧鄉,一個個不斷涌現的“寧鄉好人”“湖南好人”“中國好人”,正是精神文明滋養下開出的動人之“花”。
162公里坎坷不平的山路,分布著385個投遞點。20年來,歐有才翻山越嶺,風雨無阻,為山里群眾送報訂報。他走過的投遞路超過3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8圈。這條山路被人稱為“歐有才愛心郵路”。
周躍其堅守2000多個晝夜,將因車禍成為“植物人”的妻子喚醒。他將兒子培養成高考文科狀元,將女兒培養成碩士。面對困境,他堅持不懈、樂觀自信、永不言棄。
在鄉村行醫的30年里,宋和平與妻子立下“三個一律”原則:給病人看病一律不收診療費、五保戶看病醫藥費一律全免、特困戶看病醫藥費一律全免……
近年來,寧鄉市有14位市民入選“中國好人榜”,3位市民獲“湖南好人”稱號,5位市民獲長沙市“道德模范”稱號,7位市民獲長沙市“十大孝星”榮譽。這些好人義舉在楚溈大地傳唱,成為了一面面引領文明的旗幟。
文明的力量,讓城市更加美好,讓群眾更加幸福。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