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27日訊(記者 邢玲 通訊員 周舟)1月27日,記者從益陽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去年,該市農村居民收入首次突破1.8萬元,達18818元,比上年增長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
為促進農民增收,益陽市按照“一縣一特”“一特一片”思路,實施現代農業“131千億級產業”工程,大力推進安化黑茶、南縣稻蝦米、優質蔬菜、優質水產和特色休閑食品等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去年,該市5大現代農業產業實現綜合產值1041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南縣稻蝦產業規模和影響力穩居全國三強,年綜合產值達140億元,從業人員12.8萬人,帶動1.8萬多名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同時,益陽市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條,引導和培育國家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16家、省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58家。去年,全市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1410億元,比上年增長7.9%。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員21.33萬人,帶動農戶83.4萬戶。
益陽市還創新推廣“早專晚優”“稻蝦種養”“稻油水旱輪作”3個百萬畝綠色高效水稻種植模式,以優良品種、集中育秧、機械拋插、綠色防控、配方施肥等綠色生產技術為支撐,推進“一企一片一種”綠色標準化生產。去年,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6%、科技對農業增長貢獻率達61%;全市中晚稻高檔優質稻面積達230.26萬畝,比上年增加25.78萬畝;優質稻黃花粘每50公斤售價162元,高于上年的125元。
為促進農產品銷售,益陽市在發展農村電商上狠下功夫,創建國家電商示范基地1個、全國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3個,市縣鄉村四級電商物流配送服務體系日趨完備,“互聯網+農產品直銷基地”模式全面推廣。去年,全市農產品電商交易額突破500億元,安化黑茶、桃江竹制品、南縣小龍蝦等一批“益”字號農業品牌“躥紅”互聯網,其中桃江竹涼席電商銷售額排淘寶、天貓、京東第一位,有力促推農民增收。
益陽市還通過提升品牌質量、擴大農民就業、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等,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