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立德樹人 推進“三全育人”
——關于湖南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情況的調查與建議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湖南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教育部的總體部署積極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作為全國第二批試點省份,湖南選擇了中南大學等8所大學和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等20個高校院系作為全省首批“三全育人”試點單位,努力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為加強試點工作總結,更好地指導推進全省高校“三全育人”工作,近期,省委政研室與省委教育工委組成聯合調研組,采取實地調研、隨機訪談以及聽取書面匯報等形式作了深入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做法及成效
參與試點的所有單位,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握全面系統這個關鍵,立足各自實際,著力探索創新,扎實開展“三全育人”試點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精心組織,全員育人呈現新常態。一是科學謀劃頂層設計。試點高校均出臺了“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成立了“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初步構建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各學院分工協作的“大思政”格局。二是各校領導示范引領。去年底以來,中南大學校領導進課堂、進班級、進宿舍等550余次,人均為師生講授黨課和作輔導報告3次以上;湘潭大學校領導堅持給入校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課;湖南農大實施“校領導接待日”157期,及時為學生解決思想和生活問題;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堅持召開“書記談心會”,連續舉辦58期。三是人人肩上有了責任。試點院校出臺或修訂班導師、班主任管理辦法和輔導員隊伍建設實施辦法,一批長江學者、“優青”“青千”等專家教授擔任班主任、班導師。長沙理工大學710名班主任中,有專業課教師572人,占80.56%;副處級以上干部59人,占8.31%;其他管理人員服務人員79人,占11.13%。目前,各高校處處服務學生發展、人人關心學生成長的局面初步形成。
聚焦重點,全程育人有了新突破。一是探索大中小一體化備課模式。省委教育工委委托湖南師大牽頭,聯合省內5所高校和長沙市4所高中、岳麓區、開福區和天心區教育局的部分初中和小學組成集體備課聯盟,以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等內容為突破點,探索“同課異構”的集體備課機制,推進思政理論課的大中小學一體化銜接。二是優化大學不同階段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在試點高校中,針對不同年級采取不同的教育舉措,提高思想教育的針對性。湖南大學打造“三季育人”品牌,入學季助力新生“享溫暖、增認同、轉身份”;表彰季激勵學生“受啟發、傳價值、導言行”;畢業季引導學生“樹理想、明責任、勇擔當”。三是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通過改革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打破教學的時空限制,省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會在全省征集思政課數字化教學資源,將思政課四門課程細分為56個專題,將分專題征集到的優秀教學教案和教學課件分送各高校。
協同聯動,全方位育人見到新成效。一是線上線下協同聯動。中南大學升級建設網絡思政工作中心,打造“中南云麓”“中南小團子”品牌,全國高校思政工作網刊發育人筆記22篇,入選“易班全國共建工作示范單位”“全國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試點單位”。湖南師大承建湖南省高校網絡思政工作中心,推出“打call十九大”“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抗‘疫’云連線同心戰‘疫’情”等主題直播微課堂,已成功開展輔導員直播活動130余期,觀看人次達270萬余人,效果明顯,輻射面廣。二是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得到加強。相對2018年,2019年全省試點高校僅在課程思政(課時)、網絡育人(成果)、組織育人(省級以上樣板學生黨支部)等方面,就分別增加18倍、33.80%、1.4倍。思政老師、心理咨詢老師、輔導員分別增加了13.7%、12.8%、5.1%。三是校內校外精準施策。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大與岳麓區實施的區校共建大學生德育高地,建立了105個志愿服務點,學校志愿者注冊率達98%。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校門口就是大企業”的優勢,構建“雙導師+雙課堂”,推進高鐵工匠精神進思政課堂,將校外的教育資源與學生發展無縫對接。四是德智體美勞全方位覆蓋。湖南大學實施“體育振興計劃”、“美育生活化、生活美育化”工程、“文化、情感、實踐、團隊、創業、榜樣”六位一體資助育人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試點高校積極推動勞動教育,湖南理工學院學生黨員主動利用課余時間免費為平江縣農民設計了750余套新農村住宅,總建筑面積達19萬平方米,被譽為“泥巴地里成長起來的學生黨員”。在這次抗擊疫情戰斗中,中南大學3所附屬醫院的467人戰斗在武漢、黃岡最前線;湖南師大附屬湘東醫院54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其中近半數是90后、00后的大學生。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批試點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取得了較明顯成效,積累了有益經驗,但還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問題。
思想認識仍有偏差。調查發現,由于“三全育人”工作尚處于試點探索階段,部分學校領導和教職員工還存在一些模糊的思想認識。一是“等同論”。試點學校大都把工作重心傾注在“十大育人體系”上,以為抓好了“十大育人體系”就抓好了“三全育人”工作,缺乏創新性的實踐探索,存在“以偏概全”的現象。二是“無關論”。部分教師以為只要專心上好課就可以了,育人是學工部、班主任和輔導員的事情,對課程思政缺乏科學設計,對課程育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存在教書的不育人、育人的不教學的教學與育人脫節的現象。三是“替代論”。認為“三全育人”主要是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重點是上好思想政治課,只要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就行了,存在以思政課程來替代“三全育人”的傾向,有的教師甚至簡單地把專業教學生硬地貼上思政的標簽,沒有做到如鹽入湯,容易引發學生抵觸情緒。
“三全”覆蓋尚未到位。一是全員育人存在“缺位”現象。在現行教育管理體制下,科研成果和論文發表成了教師職級晉升考核評定的硬指標,絕大部分教師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科研和論文上,而對課堂教學效果怎么樣、育人成效怎么樣的剛性約束和有效激勵明顯不足,對怎么上好課、怎樣教育引導好學生明顯用心、用情、用力不夠。此外,管理服務和行政后勤服務不到位的現象也不鮮見。二是全程育人存在“脫節”現象。在隨機訪談中,有的學生反映,一些學校存在課堂內有人管、課堂外無人管;走進學校有人管、走出學校無人管;學習期間有人管、實習期間無人管,特別是有的學校對學生實習存在放任自流的現象。三是全方位育人存在“盲區”現象。盡管試點單位普遍加強了“十大育人體系”建設,但是不少工作落地落實還不夠,特別是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心理育人亟待方式方法上的改進。
育人機制相對滯后。試點高校普遍反映,“三全育人”工作效果之所以不夠理想,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制度機制,難以形成“人人能育人、時時想育人、事事有育人、處處見育人”的局面。一是缺乏科學的評價機制。當前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省級層面,對于“職責定位”“運行方式”“思政工作好壞”等都沒有做出標準定義,缺乏科學的育人評價標準體系,導致部分教職工對如何做好三全育人感覺無所適從。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大部分高校“三全育人”激勵約束機制還很不完善,參與“三全育人”工作的績效好壞不能體現在職級晉升等方面。專業教師做好課程思政的獎勵機制,都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三是缺乏有力的推進機制。目前,全省“三全育人”工作還缺乏一個統籌協同的工作機制。從省級層面看,“三全育人”工作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門在推動,組織、宣傳、編辦、人社、財政等有關部門力量沒有得到統籌整合,“三全育人”合力不夠。從試點單位看,學校之間、院系之間、學科之間還存在無形的壁壘,“各自為戰、只顧一攤”的現象較為普遍。
思政隊伍亟待加強。一是思政理論課教師配備不足。在第一批試點的8所高校中,僅湘潭大學達標,目前部分高校為了達到指標要求,有出現了降低標準引進教師的情況,如果不能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提高數量,勢必埋下思政課教學質量下滑隱患。二是輔導員流動性太快。某大學一學院反映,沒有輔導員能夠帶滿4年,現在的6名輔導員,有4名是近兩年剛入職的,類似的情況并不少見。師生普遍反映輔導員隊伍作用發揮對“三全育人”影響大,但流動性大,穩定性弱,這個崗位成為很多人的職業“跳板”。如何把這支隊伍建好配強,切實朝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是我們要著重改革、重點推進的工作。三是經費保障普遍不足。教育部明確規定,思政教師提高相關補貼。部分省份高校的思政教師補貼達到每個月1000或2000元,但全省除了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少數幾所高校外,其他都沒有落實到位。同時,試點高校每所50萬元、試點院系每個10萬元的項目經費投入標準與項目本身的高要求明顯不相匹配,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思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三、幾點工作建議
目前全省“三全育人”試點工作正處在第一批鞏固提升、第二批抓緊實施的關鍵階段,認真汲取第一批試點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及時調整完善第二批試點工作方案十分關鍵。為此,特提出以下“五個一”的工作建議。
營造一片立德樹人的濃厚氛圍。在全省所有高校中,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確保立德樹人成為高校辦學的堅定方向。建議:一是各高校要組織全校教職工系統深入地學習,進一步增強教職員工對“三全育人”工作的知曉度、重視度和參與度,增強立德樹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二是委托省委黨校、省委教育工委和6個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組織系列“三全育人”專題培訓班,對高校領導干部、專任教師隊伍、輔導員和后勤服務隊伍進行示范培訓。三是省內主流媒體加大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力度,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三全育人”工作的良好氛圍。
建立一個推進有力的組織體系。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全員協同參與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建議:一是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把“三全育人”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快成立省級“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廳)。進一步完善省領導聯系高校制度,把思政課建設列為聯系指導重要內容。二是建立教育、財政、編制等部門聯席會議機制,加強對“三全育人”工作的調度考核。三是高校、院系進一步提質“三全育人”機構,確保事有人干、責有人負。
選樹一批反響很好的先進典型。積極遴選樹立先進典型,體現全省高校 “三全育人”成效,形成更多“三全育人”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果。建議:選定一批在“三全育人”試點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績、產生較大反響的典型高校,比如湖南師范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等。推薦一批優秀個人,比如中南大學的吳安華、湘潭大學的李佑新等。匯編全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在全省進行推廣學習,充分發揮典型的標桿和引領作用,充分激發全體高校和廣大教職工學先進、趕先進、爭先進的積極性。
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加快建立完善與推進“三全育人”工作要求相適應的系統化育人長效機制。建議:一是建立評價機制,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第五輪學科評估方案》,完善立德樹人提質機制,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養首位,重點考察“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情況及成效。二是建立激勵機制,把“三全育人”過程與效果作為“硬杠杠”,全面融入到高校各類評估、班子評價和高校教學、科研、職稱評審、人才評價之中。三是建立約束機制,高校青年教師晉升高一級職稱,至少須有一年擔任輔導員、班主任等學生工作經歷。四是建立培育機制,借鑒上海高校“三全育人”工作試點經驗,建立駐樓導師、書院育人、“一站式”學生社區協同育人等育人創新機制,打造學生身邊的育人課堂。完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作機制,深化“三圈三全十大育人”工作體系。
打造一支敬業奉獻的思政隊伍。全面加強高校思政工作隊伍建設,進一步增強“三全育人”關鍵力量。建議:一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制定《關于加強新時代全省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意見》,落實輔導員“雙重身份,雙線晉升”,明確輔導員崗位最低任職時間,減少輔導員頻繁流動,保證全程育人成效。二是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推動思政課教師強師行動,實施“學分銀行”“實踐熔爐”“引智講學”“湘江學者”等計劃,真正讓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的教師傳道授業。三是加強專業課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制定《關于深入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創新的實施意見》,充分挖掘專業課教師在“三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一校一品牌的生動局面。四是加強黨務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隊伍建設,借鑒上海高校經驗,在高校、院系配備負責教師思政的專職副書記,制定《關于完善高校黨委教師工作部職能設置和運行機制的指導意見》,充分發揮黨委教師工作部的作用。
(調研組成員單位:省委政研室、省教育廳、湖南師范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