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夢幻”小城。
武陵源冬游紅火。
黃龍音樂季稻田鋼琴演奏。
武陵源核心景區運行的環保車。
冬雪中的武陵源鄉村高端民宿——梓山漫居。
(本版圖片均由鄧道理攝)
田育才 鄧道理
三千翠微峰,八百琉璃水。
仲冬時節,穿行在張家界市武陵源區,景區游人歡笑,城區提質加速,鄉村綠水青山,處處迸發著生機與活力。
“十三五”時期,武陵源區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精品景區、特色城鎮、美麗鄉村“三位一體”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成功創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書寫全域旅游統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武陵源樣板”。
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武陵源區委書記朱用文說:“成績的背后,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武陵源的落地生根,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在武陵源的生動實踐。”
小城越來越“好看”
夜幕降臨,位于索溪河畔的魅力湘西文化廣場流光溢彩,熱鬧的酒吧、店鋪,演繹著武陵源特有的“煙火氣”。
“十三五”期間,邁向國際化,打造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成為武陵源的新追求。
高端大氣的張家界千古情景區、風情別致的九院十街、風景如畫的武陵山大道,如火如荼的旺府·武陵源……一處處標志性工程建成或在抓緊建設中,引發武陵源人在微信朋友圈不斷“刷屏”。
“城市美好,生活才更美好。”武陵源區委副書記、區長鄭小胡說,樹立經營城市理念,推進城鎮精明增長,特色城鎮更加宜居宜游。
實施路改,提質改造未央路、柳蔭巷等城市道路14條11.2公里,新建巖門路網、G241三標段等城市道路8條7.2公里;推動棚改,完成寶峰路西側、劉家里等32個棚戶區改造,實現了專家村、駱駝洞、百花洲、寶峰路東西側等片區舊貌換新顏,城鎮建成區面積擴大到6.3平方公里;進行管網改造,新(改)建燃氣管網74公里、污水管網24.9公里、電網112公里,使城區有了一身健康的“毛細血管”……
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區……每一項創建,都是做優做精城區名片,打響扮靚城區品牌。創建中,實施綠化、美化和亮化,中心城區主要道路沿街建筑進行美化,門店招牌統一風格,顏值高了、氣質好了。
如今,漫步武陵路,放眼索溪河,入目或綠草如茵,或小橋流水,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景。八旬老人趙淑清樂呵呵地說:“前幾年這里還是城中村,現在徹底變了樣,城市建設得越來越好看。”
景區越來越“精致”
12月21日,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最新發布的世界遺產展望,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狀況從第三檔提升至第二檔,遺產保護狀況呈良好態勢。
“十三五”以來,武陵源圍繞建成“景美城美、城景合一,宜居宜留、宜游宜閑,功能完善、產業配套,特色鮮明、國際水準”的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目標,在核心景區投入資金近10億元,袁家界、天子山移民搬遷取得決定性勝利,推進包括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廁所、游步道等“六大提質工程”,努力補齊影響旅游品質的短板。五年來,改造景區游步道5100多米、安防設施13600多米、環保車道路15公里,新(改)建旅游廁所86座、游客服務中心(站點)6個,升級百龍天梯、天子山索道、十里畫廊觀光電車等設備設施,拉通武陵山大道、楊家界大道等旅游快捷通道,休閑度假設施功能進一步完善。
與此同時,借力市場化推進旅游營銷,黃龍音樂季·峰林之巔鋼琴演奏、黃石寨高空扁帶賽、全國新年登高健身大會、武陵源航拍攝影大賽等賽事活動馳名中外,休閑度假品牌進一步擦亮。
“美麗風景帶來美麗經濟。”武陵源區委副書記白波說,五年來武陵源旅游接待實現穩步增長,累計接待中外游客1.2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77億元,一次進山人數達1853萬,較“十二五”分別增長45.4%、97.2%、10.7%。
鄉村越來越“美麗”
“如今,村里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大家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心里別提多美了。”12月22日,說起村里的變化,協合鄉楊家坪村回鄉創業的劉天文滔滔不絕。
近年來,武陵源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脫貧攻堅為抓手,以生態文明為基,以美麗鄉村為韻,堅定不移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使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全面小康底色更足。
“過去村里臟亂差,如今有了專職保潔員,房前屋后都干干凈凈。”在中湖鄉石家峪村,村民向延錫介紹,“這兩年村里變化大,改造了老年活動廣場,新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這‘小村生活’不比城市差。”
危房改造、旱廁清零、垃圾分類……“十三五”期間,武陵源區在全省率先實現整區脫貧摘帽后,堅定不移推進鄉村振興,讓鄉村恢復了生機、改變了模樣。目前,武陵源區成功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6個,營造了與世界自然遺產相媲美的鄉村風景線。
協合鄉龍尾巴村,過去因交通閉塞讓美麗風景“養在深閨”,村民們一度“身在寶山空手歸”。如今,通過推進鄉村旅游“三鄉十村”工程,村里僅去年就接待游客近20萬人次,旅游收入逾百萬元。今天的武陵源,以高端特色民宿為主的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目前共有民宿、客棧等300余家,床位近5000張,打造了五號山谷、回家的孩子、梓山漫居、璞舍、水木瀟湘、水湧金江、大庸秘境、鏡立方等特色民宿品牌。
眼下,在武陵源鄉村,“生態+康養”“生態+旅游”“生態+農業”項目遍地開花,鄉村的生態優勢轉化為三產融合的產業優勢。鄉村越來越美麗,城鄉居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3500元、15600元,較2015年分別增長10550元、5600元。
慷慨歌未央,揚帆已催征。 “十三五”就要圓滿收官,“十四五”即將順利起航。站在新起點,武陵源區上下將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接續奮斗,攜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改革——
政務服務再提速,辦事只進“一家門”
“窗口工作人員辦事效率很高,服務很熱情。手續在一個窗口直接辦完,十分便捷。”12月22日,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市民吳先生新開一家民宿,來到武陵源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相關手續時,體驗到了“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帶來的便利。
今年以來,武陵源區把“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做細、做精、做美”,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制度,實現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只跑一次路”,成為武陵源的一道“新風景”。
該區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將政務服務整合為投資項目審批、商事登記、公安服務、交警服務、不動產登記、公積金服務、社會保障、稅費繳納、綜合服務九大業務板塊,群眾辦事實現由過去跑各個職能部門到直接跑政務服務中心的轉變。同時,推進審批服務上下聯合聯動,構建政務服務全域網絡體系,將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類服務事項265項區級事權授權下放到所有鄉(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將40項事權授權下放到所有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
同時,在流程再造、效能提升、人文關懷等方面持續發力,大力開展“減少審批事項、環節、資料、時間”的“四減少”改革,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提高辦事效率。目前,涉及政務服務審批事項1269項,時限壓縮率達62%,“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政務服務事項納入率達100%,簡單事項即來即辦率達100%,減少證明材料56項。
此外,該區還創新“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等舉措,改革行政審批方式,杜絕權力尋租。開展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免費復印、證照免費郵遞等5大特色服務,打造“門好進、臉好看、事好辦”的政務服務新模式。開通政務服務熱線,及時回應解決改革中反映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著力解決群眾高度關注的問題,破解了多年來拆遷安置房辦證難題,完成安置房辦證948戶。2020年,99%的受訪對象對全區“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給予了“點贊”。
(田育才 劉金剛)
教育——
優質均衡謀發展,教育公平惠民生
12月21日,武陵源區天子山中心學校,教師們正在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上課。該校安裝了現代化教學設備,并開通了專遞課堂、在線課堂和同步課堂。“‘三個課堂’的開通,讓我們和名校同上一堂課,領略了名師們的風采,共享了優質教學資源。”學校負責人說。
“十三五”期間,武陵源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教育均衡發展戰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育質量,推進了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轉變,成功創建全省教育強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
該區按“一地一策”“一校一策”制定均衡發展方案,完善了城鄉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實行教育設施設備城鄉一元化配置,將標準化學校建設、控輟保學、大班額化解、教育行業扶貧納入考核范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
5年來,全區共投入建設資金2.8億元,辦好公辦普惠性幼兒園,建好“家門口”的好學校,實施“改薄”和“兩類”學校建設,新建農村教學點2個,維修改造農村學校5所,完成“全面改薄”項目23個,全區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9.51%;推進城區學校班額“瘦身”, 2018年全區義務教育超大班額全部消除,2020年全區大班額清零,率先在全市完成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大班額化解任務。加快推進城鄉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信息化“班班通”率達100%,獲評全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區縣”,教育信息化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
此外,該區還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均衡配置師資,促進城鄉師資均衡。建立教師補充長效機制。近5年來,采取直招、考招、選調任教等方式補充教師228名,其中為農村學校補充緊缺學科教師98名;推動教師在城區學校之間、城區與農村學校之間、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合理流動。開展中小學校長、骨干教師、班主任和中小學薄弱學科教師等人員培訓,教師參培率達100%。
(田育才 周良勇)
交通——
景城客運一體化,游客出行更便捷
“旅游環保車整潔舒服,坐起來一點都不暈。”12月23日,在武陵源核心景區,第一次來張家界旅游的廣東游客高女士坐上環保巴士,很是開心。
“十三五”以來,武陵源區交通運輸局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宗旨,加快推進景城客運一體化建設,將核心景區至城區的線路納入城市公交發展范疇,城區公交車實行定線、定班、定時、定點營運,核心景區班車根據旅游熱度適當增減班次密度,合理調整景區和城區公交車運力,全區新能源公交車達到205輛,開通城區至景區、鄉鎮公交線路10條,建設了42個招呼站,形成全面覆蓋核心景區和城區公交線路體系,方便了群眾和游客的出行,助推了旅游快速發展,提升了人民群眾和游客的幸福感、獲得感。
同時,該區還建立“景城客運”公交票價優惠機制,核心景區公交對張家界市民、現役軍人實行票價全免,對學生實行票價半價優惠。城區公交對學生實行票價半價優惠,對現役軍人(退伍軍人)、殘疾人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實行票價全免,確保了市民和游客享受“景城客運”一體化改革紅利。
“風景太美了,空氣太好了,交通太便捷了!”一名來自北京的游客坦言,“景城”客運一體化建設,為武陵源整合開發全域旅游資源、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注入了新動力。
(田育才 李 偉)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