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抓實農村黨建 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邵陽市新邵縣玄本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調研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今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第一個五年規劃的關鍵之年,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平穩過渡,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帶著這個課題,邵陽市委組織部深入新邵縣譚溪鎮玄本村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發現,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必須牢牢抓緊農村黨建這個“牛鼻子”,把組織振興貫穿到鄉村振興全過程。
一、玄本村在推進鄉村振興時面臨的四大問題
玄本村是省級深度貧困村,有25個村民小組584戶210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99戶382人,2018年底實現了脫貧摘帽目標,2019年在新邵縣率先推進了鄉村振興。當時主要面臨著四個問題。
一是地處偏僻,交通條件落后。玄本村位于邵陽市與婁底市交界處,地處龍山山脈,山高路遠溝深,屬于典型的“邊窮山”地方。最遠的陳田組、分水組到村級活動中心有十多公里,到潭溪鎮趕個集要走兩三個小時。全村有一條通村土路,無通院落的組道,村民出行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二是資源匱乏,產業經濟薄弱。玄本村占地1.5萬畝,素有“九分山林一分地”之稱。村民整體素質不高,致富能力不強,70%以上的青壯年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較多。村級集體土地和山林極少,經過脫貧攻堅,村“兩委”實現了集體經濟清零,但還是有錢辦小事、無錢辦大事。三是社情復雜,宗族矛盾突出。玄本村在2016年由原來的玄塘村、務本村合并而成。村民集體意識較淡薄,家族意識和宗族觀念很強,村里不同姓氏之間甚至同姓不同房之間常有明爭暗斗。譚溪鎮政府評價玄本村是“全鎮23個村中社情民意最復雜、宗族矛盾最突出的村”。四是組織弱化,治理能力不強。村“兩委”班子成員共7名,其中50歲以上的有5人,專科以上學歷的僅有1人,村級班子凝聚力、戰斗力較差。全村有1個總支、2個支部,共61名黨員,其中50歲以上的占到60.6%,絕大多數黨員是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年輕人大多在外務工或求學,不愿回村發展,村級后備力量缺乏。2017年玄本村黨總支被列為新邵縣軟弱渙散村黨組織。
二、玄本村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取得的五大成效
玄本村從2019年開始突出以黨建為龍頭,不斷夯實基層組織建設,推動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在多個關鍵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
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推動組織過硬。建強戰斗堡壘。立足明年村“兩委”換屆,提早物色培養合適人選,總支書記是從成都引回的31歲全日制本科女大學生,村主任是29歲退伍軍人,支委成員人均年齡降至42.5歲。充實后備力量,去年已發展預備黨員3人、入黨積極分子4人。從嚴管理村民小組,由村委會與25名村民小組長簽訂目標責任狀。加強黨員管理。推進組織生活規范化制度化,制定“黨員大會實名投票制度”,有效避免“會上不說、會后亂說”現象;推行“黨員積分管理制度”,去年底公開表彰優秀黨員4人,約談處理不稱職黨員5人;堅持每月召開院落會議。提升黨員素質。邀請省司法廳、湘警職院、省戒毒管理局機關支部開展“支部共建”。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明黨史、守黨規、聽黨話、跟黨走”等主題教育活動,開展集中學習30余次,談心談話200人次,撰寫心得體會10萬余字;到羅榮恒元帥故居、長沙監獄、新化縣油溪橋村等地開展現場教學。黨員的政治意識、身份意識明顯增強,67歲老黨員黃自元晚上戴著老花眼鏡寫學習體會,鄰居們說他吃飽沒事干,他說,“你們想寫還沒有資格呢,只有黨員才有資格寫這個學習體會”。
以壯大集體經濟為重點推動產業興旺。興辦集體經濟產業。精心編制了三年發展規劃,成功流轉300畝土地,形成了“兩園兩廠一中心”(即沃柑果園、大棚蔬菜園,純糧釀酒廠、紅薯淀粉加工廠,水產養殖中心)產業布局。成立新邵縣玄本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探索推行了產業項目負責人承包模式。從嚴監管項目資金。建立了“集體經濟四級負責制”,第一級設立項目經理和若干行政管理人員具體實施項目,第二級是每個集體經濟項目單獨設立負責人,第三級是由總支書記任公司董事長,對全村所有集體經濟項目負責,第四級是全體黨員群眾常態化監督,確保項目公開透明。推進產業持續發展。明確集體經濟收入“四四二”分紅比例,即每年集體經濟收入的40%上繳村集體賬戶,用于公益事業發展;40%以集體股份配股給全體村民,作為紅利分到每家每戶;20%留存公司,作為發展壯大基金。今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可突破80萬元。
以深化“三治融合”為重點推動鄉風文明。突出德治引領。設立“功德銀行”,制定具體章程,實行“一戶一檔”,每戶基礎分為100分,功德積分與村規民約直接掛鉤,明確了近100項獎勵或扣除積分的具體行為。功德積分實行“一月一評點、一季一盤點、一年一清點”,既關系村民的評先評優、入黨審查、入伍推薦等,又與村民的集體經濟分紅等經濟利益密切相關,每個季度可以兌換日常生活用品,每年年底功德積分高的家庭得到的集體經濟分紅就多。目前已有323人次獲得加分,27人次被扣分。強化良法善治。建立鄉村振興治理機構,下設紅白喜事理事會、治安聯防隊、志愿者協會等九大群眾自治機構,吸收61名黨員、137名群眾代表充實到鄉村治理隊伍。實行“一村一法律顧問”,明確一名專職律師任村“兩委”法律顧問。推進移風易俗,去年以來,全村20起紅白喜事嚴格控制標準,總開支不超過3萬元。加強自治互助。如今村民互助、志愿服務已成為常態,紅白喜事有義務龍獅隊免費服務、公共衛生有衛生監督員集體清掃、民事糾紛有義務調解員上門談心、村頭巷尾有義務巡邏員治安巡邏。今年年初,58名村民主動請戰抗擊疫情,玄本村迄今未發生一起新冠肺炎感染病例。
以建設美麗鄉村為重點推動生態宜居。強力推進鄉村環境改善。成立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委員會,聘請了25名保潔員、監督員,有9名黨員自愿擔任免費保潔員。出臺了環境衛生整治管理辦法和整治評比方案,實行“一月一檢查、一季一評比”,全面推行門前“三包”制度,重點檢查村民房前屋后、家禽圈養、廁所衛生、垃圾清理等關鍵點,檢查結果在村電子顯示屏、宣傳欄、村廣播站、村民微信群公開曝光。村民的衛生評分納入功德積分范疇,并定期獎優罰劣,推動形成積極參與、知恥后勇、奮力爭先的良好局面,一舉告別“臟亂差”面貌。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充分利用山林、溪流、花海等自然資源,著力打造旺岳、裕業、風雨、同心、凌云、藥王、鶴云、迎賓等“八亭八景”。去年11月,48名黨員群眾自愿當義務工,完成了3公里溯溪小道的踩勘和清理工作。
以扶志扶智為重點推動穩固脫貧。加強技能培訓。招聘7名技術管理人員,作為第一批新型職業農民試點,全部參與到集體經濟產業項目中。加強與湖南生物機電職院的深度合作,6名果蔬栽培、家禽養殖等方面的專家到村開展技術培訓。知達醫藥科技公司免費開展“媽媽再就業”教育培訓。今年年初,主動對接人社部門、公司企業等單位,積極幫助160名貧困群眾返崗就業。改進幫扶方式。湘警職院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為貧困孩童提供免費輔導功課和愛心助學。“法潤三湘”公共法律志愿者來村開展免費法律咨詢和援助服務。村級集體經濟產業的工作人員優先照顧貧困戶,去年以來已聘請過130多名貧困群眾參與集體勞作。玄本村在發展紅薯淀粉加工產業時,免費為本村和周邊五個村的362戶貧困戶發放優質紅薯苗30.8萬棵,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并承諾負責統一收購,免除貧困戶后顧之憂。
三、啟示與思考
始終堅持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從玄本村的歷史情況看,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偏弱、黨員干部領富帶富能力不強、基層治理制度機制不健全等,都是黨的建設弱化的具體體現。實現鄉村振興,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始終堅持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推動黨的全面領導貫徹到基層、落實到支部、嵌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確保平時體系完備、戰時能發揮作用。
著力建優建強基層戰斗堡壘。從玄本村的工作情況看,無論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建設美麗鄉村,還是加強志愿服務、推進移風易俗等各項事業,都離不開強有力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深化黨支部“五化”建設,堅決防止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
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鄉村振興,核心在村,關鍵在黨員。解決了黨員問題,就贏得了鄉村振興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必須加強黨員教育監督管理,喚醒黨員的第一身份意識;積極搭建平臺,對無職黨員開展設崗定責,鼓勵和引導黨員干部投身防疫一線、參與志愿服務、推進鄉村治理。
堅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經濟的強弱,影響著村級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影響著村級組織在群眾心中的口碑與分量。必須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路徑,推動村村都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重點培育一批集體經濟強村,切實增強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健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機制。推進鄉村振興,不能搞“一廂情愿”,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真正把組織群眾、服務村民的事做好,讓農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為鄉村振興集聚人氣、匯聚人才、凝聚人心。必須探索創新符合發展實際的基層治理模式,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作者為邵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