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中央調研組赴上海圍繞“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做強國家技術創新體系”調研——
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調查研究 凝聚共識)
7月30日,走進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一面專利墻映入眼簾。“研發投入強度有多少?”“還需要哪些方面的政策支持?”提出問題的,是九三學社中央調研組一行。
受中共中央委托,7月底,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率領調研組,赴上海就“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做強國家技術創新體系”開展年度重點考察調研。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邵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趙雯參加了調研,同行的還有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務院有關部門同志和相關領域的專家。
下車間、進實驗室、開展座談……調研組走進上海多家企業,與企業家、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探討交流,深入調查研究。
直撲現場,走進一線
國有企業在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方面如何提升?創新潛能如何充分釋放?帶著這些問題,調研組著重圍繞國企創新頂層謀劃以及創新能力、動力、活力、投入、人才、政策、環境等開展調研。
7月30日,調研組先后來到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汽輪機廠和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公司技術中心開展實地調研,詳細了解企業發展情況、技術創新要素現狀、面臨的問題及建議等。
“長期奮斗、長期攻關、長期吃苦、長期奉獻”,在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綜合試驗大廳,幾列大字很是醒目。上午,調研組成員登上C919大型客機展示樣機,走進駕駛艙,了解國產大飛機研制相關情況。
午后時分,走進上海汽輪機廠汽輪機車間,聲浪與熱浪撲面而來。借助對講機、耳機,才能在機器的轟鳴聲中聽清講解。調研組成員戴上安全帽,在車間穿行。
“設備是哪里生產的?能源轉換效率有多少?在國際上處于什么位置?出口占比多少?”調研組成員詳細詢問。“企業的愿景,是成為國際第一梯隊的透平產品制造商和服務商。”上海汽輪機廠總經理陽虹介紹。
來到上汽乘用車公司技術中心,耳畔回蕩著流行音樂的旋律,一群年輕人正在制作油泥模型。“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你是學什么專業的?”調研組成員感興趣地詢問,與年輕工程師們交談。
一路走,一路問。每到一個企業,調研組都仔細了解企業在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和研發投入方面的情況、詢問企業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尤其關注企業是否具有顛覆性創新技術等。調研組還就人才培養、政策扶持、市場環境等方面情況,聽取了企業的意見和建議。
聚焦問題,研討對策
針對調研選題,九三學社曾于6月邀請科技部、國資委和工信部相關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赴安徽調研,之后又就國企創新和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相關問題舉辦“九三論壇”和“科學座談會”。據介紹,此行到上海進行調研,目的是進一步聚焦問題、研討對策。
7月31日上午,九三學社中央重點考察調研交流座談會上,會集了調研組成員與上海市有關部門、部分國有企業負責人。發言中,有對情況的介紹,有對問題的解讀,有對原因的剖析,也有進一步改進的對策建議。
上海是國有企業重鎮,上海市委、市政府出臺一系列措施促進國企創新力全面提升,成效顯著。部分國企勇擔使命、刻苦攻關,已經取得不少創新成果。“不過,在推進國企創新方面還存在一些瓶頸難題。”上海市相關負責人說。
許多企業也提出了目前在創新方面的一些問題。在創新要素方面,有的企業負責人反映,“企業投入的人、財不足,影響創新主體作用的發揮”,“研發投入機制亟須創新”。在技術發展方面,有的企業負責人提出,基礎研究薄弱、原始創新能力不足是制約發展的因素,“自主提出的新理論、新方法比例較低”。
產學研協同也是不少企業關注的問題。有的企業負責人說:“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師和科研人員更偏向理論研究,產業化實踐能力較弱,而企業的科研技術力量更傾向于產業化應用”,建議加大對產學研協同的政策及資金支持力度,引導并支持行業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發。
凝心聚力,積極建言
調研中,企業負責人不僅反映問題,也提出了建議與思考。
“一些企業科技成果數量多,但轉化率較低。建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規范和鼓勵科技成果轉化活動,調動科技人員的創新積極性。”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袁飛鵬說。
“戰略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具有一定的開創性和風險性,希望在科技創新‘容錯’機制方面進一步提供可操作、可落地的政策支持,以鼓勵國有企業探索創新,加快培育核心技術能力。”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建雄說。
……
據介紹,九三學社中央將在調研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向中共中央提出有關建議。
調研組成員陳利浩是九三學社中央促創工委副主任、遠光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調研途中,他不時與國務院相關部門同志交流。“這次調研收獲很大!”他說,還有一些跟國企國資改革相關的問題,后續會通過各種形式與上海有關部門交流。
武維華表示,要進一步提高對國企創新能力重要性的認識,繼續推動國企創新能力提升,做強國家技術創新體系。“一方面,政府要更加重視國有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加大對國企創新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自身也要立足長遠積極作為,奮力拼搏,勇于開拓創新,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九三學社希望通過扎實調研,科學建言,為激發國企的創新潛力、做強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邵鴻說。
Copyright © 2017 www.bocomtrust.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